脑胶质瘤:大叔易中招

时间:2022-08-03 07:44:28

脑胶质瘤是原发性脑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最容易侵袭中年男性,高发年龄在45~55岁。

脑子里长瘤是件恐怖的事儿,脑胶质瘤就是这样一种长在脑子里的肿瘤。脑胶质瘤在原发性脑瘤中发病率位居首位,成为除胰腺癌之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中年男性发病率高

脑胶质瘤是最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据统计,我国脑胶质瘤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35.2%~61.0%,年发病率为3~6人/10万人,是原发性脑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

天津市肿瘤医院脑系肿瘤科科主任李文良教授说,脑胶质瘤的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2~3:1,最容易袭扰中年人,高发年龄在45~55岁。这部分人正好是社会及家庭的中坚力量,因此对社会及家庭的破坏性非常大。

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要小心

脑胶质瘤在发生之初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会因颅内压增高而表现出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还会由于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产生局部症状,比如有的患者可能出现说话不利索、吞咽困难、肢体协调出现问题等。这是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导致的局部症状不同。

具体可见以下表现:

1.头痛:常表现为深部的隐痛或胀痛,反复发作长时间无缓解。

2.恶心、呕吐:常为喷射性,且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3.头晕:常发生于小脑部位的肿瘤,坐位和立位时明显,多伴有呕吐。

4.癫痫发作:最常见的表现为突发四肢或单侧肢体抽搐,或突发失神。

5.反应迟钝、精神涣散,近期记忆力、计算力减退甚至丧失,认知能力下降。

6.运动、感觉障碍:最初常表现为肢体乏力,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或是站立不稳,写字或拿筷子笨拙,感觉(如听觉、嗅觉、痛觉、触觉等)迟钝或消失。

7.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8.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需做头颅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

脑胶质瘤的诊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术后病理等进行判断。

最常做的检查包括头颅CT与核磁共振(MRI)。头颅CT可以初步判定是否有颅内占位。此外,CT在发现是否有肿瘤出血以及钙化方面优于磁共振。瘤卒中发生的出血,在CT上表现为高信号。肿瘤伴有钙化的发生,提示肿瘤的病理类型为少突脑胶质瘤的可能性大。磁共振在显示肿瘤的部位、性质等方面,要优于CT检查。对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及判定肿瘤的分级更有意义。

脑胶质瘤与其他的病变,如炎症、缺血、放射性坏死等,不是很容易区分。因此,有可能需要做其他的检查,包括PET、MRS等。通过这些检查,一般可以在手术前,对脑胶质瘤的部位以及恶性程度级别,进行初步临床诊断。但是,最终的诊断,要依赖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

脑胶质瘤的治疗是一个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全面配合协作的过程。只有通过综合、个体化、精准的治疗,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小贴士:

虽然手机的使用与脑胶质瘤之间的关系目前没有定论,但是,平时最好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尤其应当注意的是,青少年和儿童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中,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们在使用手机时,脑部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更高,因此未成年人更应注意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

李文良,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脑系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脑原发肿瘤和脑转移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开展了各种复杂的颅底手术,包括岩斜肿瘤、CPA肿瘤、鞍区肿瘤、海绵窦肿瘤等。

上一篇:辛巴人和布须曼人 非洲原生土族的故事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前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