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诱惑了公募基金经理

时间:2022-08-03 05:37:45

谁诱惑了公募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注定是备受关注的群体,不仅由于他们掌控着数亿、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的财富。更为重要的是,对基金这样一种倡导长期价值投资的产品来说,投资风格和业绩的持续性、稳定性尤为重要。如果基金经理频繁变动,可能会影响基金公司乃至整个基金行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基金经理留职率是衡量公司管理团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比率显示单一基金公司每年有多少百分比的基金经理留职。一般而言,留职率越高,基金经理团队越稳定,越有利于保持基金投资风格和业绩的稳定性;相反,留职率越低说明变动越频繁,过度的变动有可能会对基金的投资风格和业绩持续性造成一定影响。由此衍生,公募行业的基金经理留职率计算公式为:所有基金公司年末仍然在公募名单上的基金经理数目除以所有基金公司年初的基金经理数目。它反映了整个公募行业对基金经理的吸引力。

公募行业基金经理留职率比较稳定

附图1统计了2005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年度基金经理留职率,整个基金行业每年基金经理的留职率为70%~80%,意味着每年年底约有2~3成基金经理不再从事公募基金的管理。从整个趋势来看,2007年期初基金经理数目为300,2007年底留职的基金经理数目为216,留职率最低为72%。造成2007年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留职率偏低的直接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2007年不少基金经理开始转战私募基金,间接原因是大牛市使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全身而退;二是基金公司逐步开展的机构业务也分流了一部分公募基金经理。

留职率差异原因多样

从基金公司层面,2005~2009年留职率为100%的基金公司数目的比例趋势图,见附图2。近3年来,留职率为100%的基金公司数目占比分别为15.38%、24.56%和25.42%。粗略来说,每年只有不到1/3的基金公司拥有100%的留职率,即超过了2/3的公司的基金经理不同程度离开原公募基金,其可能的去向包括转做原公司机构业务或是被其他公司挖角。

从单个基金公司来看,5年平均留职率最高的3家公司为海富通、兴业全球和易方达,留职率分别为92%、90%和85%;最低的3家公司为金鹰、摩根士丹利华鑫和万家,留职率分别为30%、53%和55%。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是留职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造成公司留职率较低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基金经理在公募与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进行分配,高管发生变更导致一些基金经理离开,受业绩压力影响而选择离职等。

警惕基金经理“被年轻”化

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虽然某些基金公司的的留职率比较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但对整个行业来说,基金经理的流动问题依然值得担忧。想象一下10只基金中每年平均有2~3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可能会造成投资者困惑。同时,基金经理的变动、流入或流出也在影响未来国内公募基金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的水平、经验和资历对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基金经理所处的行业状态分析,公募基金经理数量的流人为新增基金经理(每年相对年初在任而增加的基金经理),假设流出为转战私募。这种流入流出的模式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造成一批有经验的人才流失,而一批新鲜血液将流入到公募基金行业。这将会引起两个问题,一是聘请新基金经理来管理基金,新人缺乏经验基金公司需承担一定风险一二从长远来看,这种流入流出模式如果呈现持续性,不利于公募集基金行业长期的发展。

从公募行业来说,虽然公募基金经理在不同的公司间流动不会对整个数量产生影响,但这种跳槽式的流动对基金的稳定性却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附图3统计了2006年以来每年新增基金经理的数目,绝对数据方面,每年新增基金经理的人数呈现平稳上升趋势。这说明新基金的发行或公募基金经理的人才流失都可能造成大批新基金经理进入到基金行业。从占期初基金经理的比重来看,新增的人数占比也比较大,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年初基金经理基数逐渐扩大有关。

上一篇:信托贷款类产品短期化趋势不减 下一篇:京沪粤私募基金风景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