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铁路员工培训策略分析与素质提升制度设计

时间:2022-08-03 05:29:32

试析铁路员工培训策略分析与素质提升制度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素质问题。对于用人企业来说,职工素质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铁路运输装备与管理技术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员工来开发与运营。本文分析了当前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铁路;培训;人才培养;培训策略

一、铁路员工培训效果提升策略与方法

1.当前铁路一线职工培训原则

(1)按需培训原则。按需培训原则是指铁路一线职工培训需要有针对性,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来发现一线职工群体工作中存在的能力、知识等方面不足,然后针对这些不足来进行培训,避免将培训资源的浪费。按需培训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可以做到有限培训资源效果最大化,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对于一线职工来说,因为所培训的内容是自己工作需要的内容,因此培训积极性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2)持之以恒原则。培训并非一日之功,这要求铁路一线职工培训需要遵循持之以恒原则,尤其是在知识折旧速度空前、铁路加快发展的年代,如果培训没有持续性,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然就会影响培训效果。所以铁路一线职工培训需要制定长远规划,持续不断的努力,根据一线职工工作职责要求变化,不断制定新的培训计划,推出新的培训项目,采取适宜的培训方式,这样才能实现一线职工能力的不断提升。

(3)动态调整原则。动态调整原则要求铁路一线职工培训培训需要根据培训开展情况进行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的不断调整变化,调整的基本目的就是规避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一线职工培训中可以通过不断的调研和反馈来准确的把握此项工作的效果,密切关注培训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潮流,根据调研和反馈结果来进行培训调整,确保此项工作效果能够持续提升。

二、针对不同内容对铁路员工进行的策略选择分析

在很多培训过程中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内外部条件,因此选择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的特点与内在规律选择不同的培训策略。

为了保证岗位轮换和工作的有序衔接,必须实施新岗位“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新岗位培训上岗制度,是职工在内部合理流动的新机制。该制度规定,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运输企业和不同区域的铁路员工,因工作调剂、晋升等需要转换工作岗位,都必须先经过新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转入新的岗位工作。

(1)新职工必须经过公司、段、岗位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书面考试(职工转岗也必须对新岗位进行岗位安全知识培训),考试结果(试卷)全部要建立试卷档案及职工上岗情况台帐。

(2)岗中培训首先进行岗中安全培训(适用于新入路职工及转新岗职工)由各段和车间班组根据岗位特点共同进行(岗位安全培训期间不得独立操作),培训结束,由部门管理人员组织职工岗位安全知识书面闭卷考试,只有本级岗位安全培训评估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3)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严禁上岗。

(4)对特殊工种作业的职工必须在本岗位上经过六个月以上的培训方可上岗。

铁路人力资源由于来源不同、素质不同,岗位类别多,因而其培训管理的复杂程度往往高于其他一般企业。对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培训,应通过培训策略分析来制定分类分层、多角度立体化的培训机制,这样既能控制培训费用,又能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

二、铁路一线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资源不足。所谓资源不足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储备不足,二是利用不足。目前铁路企业在职工培训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和规范使用的指导,各工种培训规范明确,实训基地加快建设,但企业内外培训资源依旧匮乏或得不到有效利用,基层单位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教材种类繁多,针对性和实用性差。

(2)文化程度存在差异,目前,主要行车工种人员文化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年龄大的职工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较差较慢,年轻的职工基本都有中专,多数甚至有大专、大本文凭,但文凭的水分太大,职工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素质,集中培训没什么实际的学习效果。

(3)培训方法单一。目前铁路职工最主流的培训方法就是集中学习以及网络培训,这种方法向参加培训者灌输培训内容,缺少基本的互动,职工培训积极性不高,做不到主动适应,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4)短期培训为主。因运输生产站段的作业强度、难度、和安全压力越来越大,职工有计划地接受脱产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主要部门和关键生产岗位严重缺员,无法抽调职工进行脱产培训,而车间班组也普遍对短期培训不重视,经常派车间的一些闲散人员或长期休病假的人员来顶替其他职工进行培训,致使个别人员在一年的短期培训中来了十多次,而该来参加培训的人却从没有见过,造成了短期培训人浮于事的空架子,自然也就没什么培训效果。

(5)培训反馈低效。通过有效的培训反馈可以发现既有培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实现培训效果的节节攀升。目前铁路企业一线职工培训中存在培训反馈低效的问题,没有建立多层次的效果评估体系,对于培训问题做不到全面的把握,Y果导致培训做不到很好的调整,影响到了培训效果的持续提升。

三、铁路一线职工培训效果提升路径

(1)有效利用培训资源。与企业外部培训资源充分对接,充分利用各院校专业优势,做好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划。按照培训规范要求,组织各系统各专业专家修订职工岗位应知应会教材,培训教材要改“大而全”为“少而精”,并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进阶和提升。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一线职工解决问题和应急处置能力。总之,通过有效利用培训资源,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2)创新培训方法。培训方法创新要注意考虑一线职工的偏好,这一群体不太喜欢呆板僵化培训方法,更喜欢那些实践性强的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模式,渴望通过培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针对一线职工这种偏好,培训方法创新方面可以引入讨论教学法、观摩教学法、评价中心法、岗位式培养等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一线职工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引入菜单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培训方法引入来有效的提升培训效果。

(3)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短期培训开班前,应针对培训对象,详细了解其现场作业的流程和规范,根据各工种所需的实际技能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教学内容并讲解,使学员所学的内容紧密围绕实际工作,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收到短期培训的效果。同时,培训中尽量多采用案例教学,从案例分析中吸取经验教训,制定措施,帮助职工获得正确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实际,效果更实用更突出。与培训职工共同探讨,及时补充并修改培训内容

(4)加强管理、强化考核。在培训中,应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对职工的出勤进行严格考核,不允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更不允许以任何借口让闲杂人员冒名顶替,一经发现应立即取消培训资格。培训结束时,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在岗位培训证书上签字盖章,不合格者,站段劳资职教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措施。

(5)跟进培训反馈。铁路企业一线职工培训工作开展中,需要高度重视反馈的重要作用,通过反馈去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改进,据此实现培训内容的不断优化调整以及培训方法的不断完善,进而实现培训效果的改善。在反馈中一是要鼓励培训者就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勇于发言,积极就培训体系的改善建言献策,二是要主动搜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新职人员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培训师资,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持续改进。

在员工成为企业最重要财富的知识经济年代,加强员工培训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铁路一线职工培训已成为保证安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培训工作不断系统化、规范化,已成为推动铁路一线职工培训效果、提升铁路企业员工管理能力的核心动力。同时,职工培训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加强思想教育,切实解决职工“重任务、轻学习”的认识误区,切实转变职工的学习态度,再通过各种方法及职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升职工素质,为铁路运输生产做出贡献。

总之,丰富的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国家昌盛之根,培训是造就人才资源之泉。企业的前途是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来保障未来社会发展,只有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能创造出奇迹。因此,当今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环境,就必须不断开发培训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素质,使人力资本成为企业巨大的竞争优势。

上一篇:深液流水培水果苤蓝技术 下一篇: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