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你在中国还好吗?

时间:2022-08-03 05:26:46

F1,你在中国还好吗?

回想起2004年F1首次登陆上海时,多数中国车迷还在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外国车迷一身新奇装扮,如今。当F1第四次开进上赛场时候,车迷队伍中拥有独具个性装扮的车迷,已经不只有老外,更多的是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4年,听起来很长,却又是过得飞快,因为F1在这里飞速发展!

知道赛车等于F1之后

能有多少人来看?都是什么样的人来看?这样的问题总是会摆在F1上海站主办者面前。都说中国的汽车运动并不像西方那样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在国外,赛车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人的生活中去;而在中国 虽然在上个世纪末也曾举办过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但真正让老百姓意识到还有赛车这项运动的,却是2004年的F1上海站。F1对于中国赛车的重要性有多少?当时很多圈内人都把2004年称为是“中国赛车元年”,就可见一般。

第一年很多人是拿着赠票到现场:“轧闹忙(上海话 意思是凑热闹)”。这些人未必就是真对赛车感兴趣,以至于随后的第二年出现了票房惨淡的局面。正当上赛场投入了千万广告费为第三年的F1上海站做宣传的时候 舒马赫退役的消息帮了他们大忙。还记得当时看台上很多地方都打出了,“我们只爱舒马赫,没了你,我们将不再看F1”的标语 为了能见车王最后一面,一张票又算什么。

几年前到赛场来看F1的是哪些人现在又是哪些人?据上赛场方面做的调查,到目前为止 看F1的基本都是一些年轻人、或者是中高收入者偏多,买草地票的,则是学生较多。经观察今年还是这些人。也就是说 经过3-4年的时间 F1在中国吸引的人群并没有变化。不过这3年里,总的人群没有变,可能变的是其中的个体。剩下的这些人相信一直都会围绕在上赛场以及赛车周围,现在大家对F1不仅仅是看热闹,而且是看门道。还有这批人更是以自己的行动来展示着正在发展的中国赛车文化。当然这是在不短的时间里培养出来的。欧美人把F1当成踏青、当成交流,其中不乏某支车队或车手的狂热追随者,但更有一大部分人,赛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座平台。

回想起2004年F1首次登陆上海时,多数中国车迷还在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外国车迷一身新奇装扮。如今,当F1第四次开进上赛场时候,车迷队伍中拥有独具个性装扮的车迷,已经不只有老外,更多的是我们黄头发黑皮肤的同胞。这也就难怪看过今年F1中国上海站之后,有位新加坡的记者这样写到。“在上海运三天,我可以感受到F1不再只是西方人发明、结合高科技的一项运动,而是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因为在赛场各角落,看到的不只有各车队的工作人员;许多地道的中国人也身穿车队所属颜色的衣服,在观众席上挥舞着车队旗帜,为车手加油打气,”文中说。赛场内所营造出的气氛,不是主办当局所能控制的,尤其是一张门票至少要好几百元人民币,而许多中国家庭还是舍得花上千元,扶老携幼专程到现场观战。这样的景象。对于一位来自即将在明年首次举办F1分站赛的国家的记者来说,一定有很多感触。

F1是世界的,是上海的,F1却不是中国的!现在你在上海任何地方,但凡你提到赛车,他们都会回答你:“晓得啊,F1每年都在我们这里办”。F1在上海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他们来说,赛车是可以和F1画等号的。虽然听起来有些幼稚,但在一个赛车落后国家何尝不可呢。中国只有一个上赛场,F1只在上赛场。别说是分清赛车有多少 种。能知道赛车里最牛的是F1的,又有多少人。既然国家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就让一半中国人先知道F1,能做到这点。上赛场就已经对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办F1能“盈利”

每当问起F1的主办方关于经济上的问题,不是“能赚多少钱?”。而是“亏了多少钱?”谁都知道,F1是烧钱的,不但参与赛事的车队、厂商在“烧”,举办赛事的组织者也在“烧”。近些年,许多拥有悠久历史的F1欧洲分站赛,不是因为交不起F1管理公司(FOM)的“赛事保证金”,就是因为赛道设施陈旧,没有经济能力维修或者改建赛道,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看起来,谁都在亏,那为什么中国人还花巨资来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呢?

现任上海国际赛车场主管市场推广的副总经理王颖给我们举了个例子。一次她看《时代周刊》有篇文章,和F1、和上赛场、和上海是完全没有关系,是篇关于中国经济的报道,但它却用了上赛场有着中国石化冠名赞助LOGO的大幅照片。相信所有看这篇文章的中国人、外国人。都会觉得中国石化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代名词,这就是放大效应,也就是F1能带给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于是我们今年看到像爱国者、联想这样的民族品牌,也进入了F1。

今年上赛场的目标不再是车迷个体,而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企业,然后通过媒体再吸引更多的车迷。之前几年他们的思路是先吸引车迷来。然后企业才会投入;但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发现如果吸引更多的企业,同样也会有很多车迷进入。F1这项运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由内企业、大的汽车厂商发起的。现在应该让更多企业来了解F1,尤其是中国企业。

在上海站比赛结束后,F1今年的年度利润也已达到新高43亿美元。最大的利润来源是们支车队老板,为打造各自车队而掏出的共15亿美元费用。其中6家世界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厂商BMW(宝马),法拉利、本田、梅赛德斯、雷诺以及丰田共为各自的车队投入13亿美元的资金。F1少不了大企业的推动和支撑,F1上海站更少不了。

就像没人觉得奥运会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F1同样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是体育活动,那它的人群就比较小。如果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交流平台。那人群可能就再扩大点。当它成为一种社会事件,那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非常大。王颖说:“第一年我们做过调查,F1的到来给周边的旅游、酒店、还有一些消费领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还不包括那些无形的效益,如全世界对上海的认知度。上海已经是个开放的城市,但也不是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认识上海。但因为有了F1的转播,从最高层的企业家到普通百姓,都知道了上海。有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有位领导出访德国。德国的一个马车夫知道他来自上海之后说,‘我知道上海,因为上海有F1’。”

F1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转播,每次到现场的媒体都有600多人。媒体的报道达到几千份,要让这些媒体这么密集的报道中国和上海的发展,也不是用金钱能够买到的。

目前,F1带来的更多还是这些无形的社会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而不是赛车场本身的效益。作为和奥运会、世界杯并列的世界三大赛事,举办F1对整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对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也有很多可以吸取的

经验。包括11支车队、几百吨的货物要同时、快速的通关,所有的后勤保障必须高效。还有交通的组织等等。短时间,让几十万观众有组织的转移,本身就是对城市管理提出的大挑战,通过F1的操练,对城市的常态管理都有很大的推动。

原国际奥委会市场总监,现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F1掌门人伯尼-埃克莱斯通先生的特别顾问迈克尔・佩恩,对一流体育赛事的营销之道最有发言权 他认为奥运会的产品概念是共同,是和平,奥运会代表全球共鸣,代表和平和健康、进步的共同基本追求,而F1,特点是极度尖端、极度完美和科技突破,F1对于汽车生产厂商来说是无可匹敌的展示实力和科技成果的平台 两大赛事各有其不同的特质 也有其不同的品牌局限 所针对的目标也有不同。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运会 以及从上海举行的F1大奖赛 对当地的工商业企业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包括媒体和其它产业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这个品牌的提升 在未来的日子里。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让每一个中国的工商业企业因此而大大受益、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还有这么多的亚洲国家,仍在争办F1分站赛的原因。

票房的恶梦该醒了

在中国玩赛车的人中,已经将上赛道视为赛车胜地。但对于在这里办比赛的人 却又是很多个票房噩梦。地理位置、交通、文化差异,票房不好的原因似乎可以找出很多

上海站组委会早早宣布:今年的F1大奖赛取消赠票、但又有些人认为 这主要是在今年8月的一场台风中,一片临时看台被吹翻,破坏了大约6000个席位,上赛场因资金问题不考虑重建,原定赠票的“额度”就没有了。但是,依中国国情,赠票现象肯定不会就这么消失。

今年3月,已经有着8年F1历史的雪邦赛车场特别降价,2006年的票价相比2005年下降了75%,成为全球最便宜的F1门票。此外,在周日开赛之前,有些看台票的价格甚至还打到了五折,三日草地票价格约合117元人民币左右。首次推出的学生特价草地票更是只有50元人民币左右。相比之下,今年上海国际赛车场周日一天的草地票价格,倒是比以前还有所上涨。

日本铃鹿赛道是全球盈利状况较好的赛道。之所以铃鹿能够取得盈利,其经验在于推出了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票价营销模式、铃鹿对看台票价的分档十分细致,三日套票中。主看台592美元最贵,最便宜的三天草地套票是82美元,在制定票价体系时。特别注重对学生族的培养,比如对13~18岁的人群推出了50%的购票折扣;6~12岁的人群是75%的折扣;3~5岁的儿童票价更是达到了85%的折扣。

另外,比赛后开放赛道,车子签名也是吸引车迷的好办法。今年刚刚重新回到F1大奖赛赛历中的比利时站 就在周四开放赛道,让所有车迷可以走上赛道,看看维修区,同样也是大受欢迎、与其花工夫打击黄牛,还不如早早推出人性化的票价和比赛活动内容上多做些文章,别让更多人养成到现场去买黄牛票的习惯。

上一篇:TSI先进的不仅是数据 下一篇:“免费”的个性化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