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王治国论”看小学教育管理

时间:2022-08-03 05:06:51

从“国王治国论”看小学教育管理

班级管理之法如同治国安家之道。在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如同国王。虽然只是管理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但管理的方式方法,与管理一个公司、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有相通相似之处。作为班主任,切忌总是钻在学生堆里在琐碎的事务中实施管理,但也不宜事事都采用成人的视角。观察一个物体,如果太近,往往难以看清它的全貌。此时不妨跳出来,远远地从整体上对这件事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审视。如多读一些企业家管理或领导的艺术等方面的书籍,调整视角,换个思路,然后再走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这些方法实验、改进,提高学生管理的艺术与水平。下面我就将结合“国王治国”之道,谈一点班级管理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敬大臣”需严行,“体群臣”需适度。意思是说管理国家需从内部开始。多体贴群臣,他们是国家的谋将,管理国家需要他们,但也要做到“严以驭而宽以恤民”。对大臣尊敬,但也要严厉管理,总宽以待之或纵得太宽会起反面效果,让大臣肆无忌惮,只会祸害百姓,甚至危极国王之位。做为老师也应是“爱学生”需严行,“体学生”需适度。也就是说老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和蔼可亲,让学生喜欢,但同时也要有个性,要让学生尊敬、敬畏你,爱需有度、严而有方。这也就是国学中讲的中庸之道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的脾气太好,太过于温和。有些孩子就会变得油腔滑调,很难管理。那么我们就应善变,不要遇事总用同一招,要让学生摸不上老师的脾气。如果我们平时总板着个脸,让孩子觉得无趣,太严厉,难以靠近。这样也不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那么在管理学生时如何把握尺度做到恰到好处呢?这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慢慢体会总结。

二、“无为而治,天行其道”。意思是说不要什么都管,有些事情要顺应天理,使其自生自灭,自由发展。对于我们的教育我觉得应这样理解:对学生不要什么都管,束缚太多,有些事情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使其快乐自由地生长生活。如孩子好动、好问、好奇、好玩,喜欢探险等这样的需求或行为,我们应理解,支持或陪孩子一块儿玩。我的孩子三岁时看见别的孩子滑旱冰,他也要玩。家里人都反对,说不行,孩子太小太危险。可我觉得行,我先给儿子讲。要学会滑汗冰先要学会摔倒,你怕疼吗?儿子说“不怕”。然后我就给他教摔倒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屁股向后,含胸,重心向前,两腿弯曲,两手扶地。这样就不会摔到头了。我扶着儿子,就这样练习摔倒,再站起来,再摔倒,大概十几分钟。我就放手,让他自已滑,慢慢地他就学会了。其实很多事情远没有我们想像地那么困难。在这次学滑冰的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懂得了要想成功,就要不断地摔倒,然后站起来再尝试,还要掌握方法,方法得当,才会事半功倍。这些都是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其实人们说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学生家长和老师一方面是站在一起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教育引导孩子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从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对立面,学生家长对老师的期望值过高,老师很难时时处处达到其要求或期望。因为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家长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做为家长这可以理解。然而老师毕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样样精通,十全十美。出现这样的矛盾怎样化解?答案只有一个理解—相互理解。老师要对家长提出的关于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问题学会分析处理。对于提出来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酌情采纳,不合理要做以解释,没有必要生气或怨恨。更不能以此为由放任其孩子,或无事找事,小题大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如果老师经常因外界的原因或家长的原因对待学生不公平,偏这个袒那个,一碗水端不平。学生虽小,可他们的眼睛能看到,心能感受得到。虽然他们无力反抗,可是这“不平公”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怨恨的种子,从而偏离我的教育教学轨道。如果我们能以一种正常的、平和的心态对待这些问题。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就会减少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在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其和谐、融洽的良好关系,学生家长也会慢慢地理解老师,从而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

四、“防守赋权”,切忌事事操劳。小学教育事情庞杂,老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有班级管理、少先队、卫生、早操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如果事事都由自已亲自去管,纵使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也未必能做好。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能够授权,把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事情如卫生、路队、早读、课间操、红领巾等交给孩子去管,就会大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有益于从小锻炼培养孩子们的管理能力。不妨在选班干部时,老师首先独具一双慧眼,通过适度引导,选出自控力强、具有管理才能的孩子,然后对这几个孩子加以指导、培养,让其参与班级管理。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引导培养,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与班级建设中来,帮助孩子树立主人翁的思想,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这对低年级孩子有些困难,刚开始老师要亲自给孩子示范,慢慢放手让孩子独立去管理。

五、“以法立国,依法治国”。老师在班级管理时要制订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用制度去管理学生,而不是用所处的位置所有的地位和权力去压迫胁从,因为制度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做错事老师罚他而讨厌老师,既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又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制度让学生逐渐明白:是事做错了,人没有问题,按制度罚了,错误改了就好了。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学生做错一件小事,就被老师一棒打死,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进“破罐子破摔”的死胡同。即在批评孩子的同时说“我爱你”。

只要是人的管理,都有相同想通之处。班主任不是国王,但班级事务琐碎庞杂,班级管理尤其是小学班级管理头绪多、事务杂,管理难度胜于国王。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一定要讲求方法,讲求艺术,学会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与分析。实施个性化、有差异的人性化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首选之道,但思路、方式要常变常新,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此时多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就成为一种必然。

作者简介:王馨乐(1981-),甘肃庆阳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学与管理。

上一篇: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下一篇:作文的功夫,既在课内,更在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