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3 03:37:32

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8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加强对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induced asthmaAIA)的认识,做到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再次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儿科收治的8例注射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中启动型2例,哮喘基础型5例,鼻炎基础型1例。结论 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时有发生,但因起病隐秘,本病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应用激发试验可提高诊断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 注射用来比林;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哮喘三联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23-02

来比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属于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的药物。临床上注射来比林可引起过敏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来比林引起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黏膜充血等。其中哮喘较为多见,多于服药数分钟或数小时后产生呼吸困难、喘息发作,特称“阿司匹林哮喘”,严重病例可危及生命。为提高对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的认识,现将我科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例注射用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均为我院儿科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发病年龄5个月到10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大于3个月小于3岁2例,3-10岁6例。8例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日本哮喘研究会于1990年3月制订了诊断标准:有由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样非类固醇类消炎药(NSAID)引起哮喘发作的病史或诱发试验阳性者,可诊断本病。其中2例患儿既往无哮喘病史,服用阿司匹林后30分钟引起喘息发作,再次注射来比林喘息再次发作,其中一例发展为不用来比林也常有哮喘发作。此2例患儿符合启动型诊断标准,5例患儿已有数月到数年的哮喘病史,用来比林前无喘息,因发热注射来比林数分钟到数小时后剧烈的哮喘发作。此5例患儿符合哮喘基础型诊断,1例患儿虽无哮喘病史,但却患有过敏性鼻炎,鼻炎反复发作形成鼻息肉,注射来比林后2小时出现喘息。此患儿符合鼻炎基础型诊断,为阿司匹林哮喘三联征[1]。笔者对8例AIA的临床特点总结,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此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8例患儿一经诊断立即停用来比林,同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分别给与沙丁胺醇吸入100-200μg后,根据病情1例加口服氨茶碱。5例加静滴激素,2例加口服氨茶碱和静滴激素。用药后患儿哮喘症状均缓解。

2 结 果

2例患儿3小时内临床症状消失;6例患儿三天后症状消失。

3 讨 论

阿司匹林哮喘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APC、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乃近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消痛、氟灭酸、芬必得,保泰松,炎痛喜康等。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环氧化酶(前列腺素E产生减少),促进脂氧化酶(白三烯产生增加),从而诱发哮喘。目前对阿司匹林哮喘研究很多,但来注射用来比林引起的阿司匹林哮喘鲜有报道,来比林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复盐,能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本品用于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及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并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的症状缓解。因此药能静脉给药,退热效果好,我院儿科常来比林用于儿科患儿静脉给药以退热。来比林退热同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但也发现一些不良反应。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来比林亦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于是对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儿科静注来比林引发阿司匹林哮喘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并给予报告。以引起临床医生对来比林引起阿司匹林哮喘的高度重视。

目前AIA的诊断一般大多数根据服用阿司匹林等环氧酶抑制剂后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史诊断,但单纯依赖病史资料可能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为了临床进一步明确诊断,宜作诊断性激发试验。阿司匹林诊断性激发试验是一项简单而安全的方法,敏感性较高。本试验必须在哮喘病情稳定、FEV1达1.5升以上施行为宜。检查前避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受体兴奋剂、抗组胺制剂、色甘酸钠等。一般多采用口服给药法,以双盲法按顺序给药;口服阿司匹林15、37、5、75、150、325毫克,各剂量间隔3小时,次日口服安慰剂以同样剂量和方法进行。以FEV1自基线值下降20%-25%判定为阳性,敏感者常在摄入阿司匹林30毫克以下即引起支气管收缩反应。另一种阿司匹林吸入激发试验是采用18%赖氨酸乙酰水杨酸混合溶液,先取1∶3稀释液吸入30秒和2分钟,然后吸入未稀释液5分钟,每次间隔1小时,次日吸入单纯赖氨酸溶液对照,方法相同。阳性反应者大多发生在30秒时。吸入法安全,反应局限于呼吸道,而且省时。可提高对阿司匹林哮喘的诊断率。根据美国心肺血液研究院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报告,全球范围内AIA占哮喘患者的4%-28%[2]。我国AIA发病率为3.85%-6.50%。病情多较为严重,中重度为80.00%-81.37%,常合并有鼻部疾病,一般为50%-100%[3]。阿司匹林哮喘病例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左右。儿童哮喘患者中AIA病例亦并不少见,通过激发试验调查,其儿童AIA在儿童哮喘患者中至少占10%。[4]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中阿司匹林哮喘的检出率仅在3%-5%之间,而采用口服激发试验则检出率才可显著提高到19%[5]。阿司匹林哮喘发病隐秘,易被临床医生忽略。激发试验可提高诊断率,值得特别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宏誉.阿司匹林哮喘和阿司匹林哮喘三联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3,6:146-148.

[2] 辛晓峰.阿司匹林性哮喘[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2).

[3] 周瑛,肖平,张有志,秦兴国.阿司匹林哮喘:回顾性分析[J].中华哮喘杂志,2008,(01).

[4] 童茂荣,夏锡荣.阿司匹林哮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11):22.

[5] 辛晓峰,夏锡荣.阿司匹林哮喘的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06:132.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 下一篇:情感性――语文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