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管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2-08-03 03:07:20

当前信息管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总局提出信息管税的思路,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信息管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了发展信息管税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管税;机遇;挑战;对策

一、信息管税概述

(一)信息管税的定义。信息管税是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税收征管工作新思路,总局对其定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二)发展信息管税的重要性。(1)信息管税,是适应税收征管形势变化的需要。当前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纳税人的组织形式、经营模式、公司业务等也在不断地变化创新,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快速变化发展的需要。只有发展信息管税,才能处理好纷繁复杂的税收管理事项,提高税收征管水平。(2)信息管税,是适应国际税收管理潮流的需要。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已经走在我们的前面,美国耗资100多亿美元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英国政府也投入70亿欧元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澳大利亚花了7亿澳元,用5年时间建设了纳税人体验工程,这些信息系统工程都是将信息化引入税收管理的各个领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手段的改革。(3)信息管税,是降低税收成本的需要。①信息管税,可以有效地降低征税成本。计算机网络缩短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集中处理,税务机关实现了“人海战术”的手工操作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减少了一线征收人员,降低了征收成本。数据共享,通过电脑就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不再需要查询大量的纸质档案和联络众多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②信息管税,可以有效地降低纳税成本。计算机网络使得多种申报方式成为可能,纳税人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网上申报完成纳税事宜,节省了时间和交通费支出。税务机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网络纳税服务,拓宽了纳税人了解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的渠道,大大降低了纳税成本。(4)信息管税,是加强对税收“两权”监督的需要。发展信息管税,在前台和后台全部实行程序化管理,有效地制约了税收执法权,强化了对税收权利的监督,税务干部违法违纪的人数和比例大幅度下降。

二、当前信息管税面临的机遇

(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发展信息管税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环境支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依托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各级税务机关开发了各种便捷高效的管理系统,特别是2011年,全省地税系统实现了省级数据大集中,福建地税综合业务系统开通运行,具有较强信息采集、传递、处理能力,应用已覆盖大部分税收管理领域。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发展信息管税提供了坚实的后盾。2008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金税三期工程,金税三期工程正式启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信息管税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升。2013年2月,金税三期工程在重庆全面单轨运行,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在全国国、地税机关全面铺开,为今后信息管税奠定坚实基础。

(三)年轻干部的增加为发展信息管税提供了生力军。近几年税务机关新招录了不少公务员,这些公务员都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能很快适应岗位的需求。据统计,秀屿区地方税务局2008年以来新招录的公务员约占全局人员的四分之一,极大提升了基层税务人员的信息管税水平,成为发展信息管税的生力军。

(四)对税务人员培训的重视为发展信息管税提供了优沃的“土壤”。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非常重视对基层税务人员的培训,每位人员每年均能接受多次的业务培训。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训,基层税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管税意识明显提高,为发展信息管税提供了优沃的“土壤”。

(五)第三方信息的获取初见成效为发展信息管税提供了有效的辅助。信息管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配合与支持。目前,秀屿地税获取第三方信息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有:第一,房地产税收管理已实现一体化管理,国土、城建、房管、地税等部门已实现了“先税后证”的信息交换协税护税机制。第二,国、地税共管户的税收定额核定数据信息交换。第三方信息的获取,为信息管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缓解了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当前信息管税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信息的质量不高。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目前由于输入计算机中的数据不准确、操作不规范,有的数据严重失实,制约了计算机在分析、监控、管理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原始数据由基层税务人员手工录入,但基层税务人员普遍对征管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操作不够规范,录入准确率不高,垃圾数据过多,应该录入的未及时录入,直接影响到税款的计征和后期的数据评估分析。

(二)征管软件系统还不够完善。目前的征管系统偏重于对纳税人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和发票领用等信息的收集,而普遍忽视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情况、银行存款以及会计核算等信息的采集。很多纳税申报表以外的指标无法通过计算机去采集,而手工采集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却是无能为力的,很不利于借用计算机来进行涉税信息的评估、分析。

(三)同时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知识的人才缺乏。有些税务人员熟知业务知识,但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多限于基本操作,难以应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评估分析。有些税务人员精通信息技术,但是长期服务于信息技术岗位,对基层业务知识不精通,难以将信息和税有效地结合起来,制约了信息管税的发展。

(四)分析利用信息数据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掘。面对涉税信息量大、数据分析粗放等管理难题,税务部门已经运行税源分析,重点税源监控软件,纳税评估等专业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降低了征税成本。但这些分析管理软件的科学性及其与各地、各行业实际结合的紧密性还稍嫌不足,再加上没有专门的科室负责信息分析利用,建立反馈机制,使得对涉税信息、征管数据的分析利用还不够到位,“信息管税”的潜力难以发挥。

(五)与外部门协调难度大。外部协调难度较大、急需加强。目前虽然在第三方信息获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税等部门的数据交换采用定期人工的数据交换,没有形成计算机自动数据比对,造成数据严重滞后,存在遗漏,可靠性差,会给征纳双方带来涉税风险和增加纳税成本的隐患,极大影响信息管税的质量。政府职能部门与税务部门的涉税信息交换,尚未制度化、经常化,或者是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但由于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手段落后而流于形式。与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协调,不是税务部门凭一己之力所能办好的。

四、发展信息管税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业务是技术建设的先导,技术是业务实现的支撑。发展信息管税,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观念、机构、流程、机制、习惯的改变,必然带来业务重组、机构重组、不同层级机构事权的调整以及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业务流程的设计要基于改善税源信息不对称状况,根据信息需求来规划税源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应用等各项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按照人机结合的要求,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要搞好业务、技术人员的协作配合,同时,也要注意搞好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协调、合作。制订业务战略、完善业务需求,要注意吸收技术部门和人员参与,遵循信息化建设规律,考虑技术实现条件;开展信息系统建设,要积极了解掌握业务需求及发展方向,以业务需要为主导开展技术规划和设计。通过业务和技术高度融合,切实提高信息管税的效能。

(二)拓展信息来源渠道。信息管税需要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来源于税务机关内部,也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因此要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在国地税、工商、房管、国土、银行等部门之间开发电子信息传送交换渠道,建立第三方数据信息库提高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应当大力加强对一线人员的信息技术、税收知识、财会知识培训,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业务技能,本着缺什么学什么的态度,分门别类,有针对、有计划、有目标地强化信息技能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还懂数据分析运用的复合型、专业化税收队伍。可以通过组织系统培训、开展互帮互学等形式,促进全体人员尽快掌握信息系统运用技能,通过全面透彻的分析,确保数据信息活起来,为征管工作服好务。

(四)强化数据采集管理。纳税人报送的各类申报资料和税务机关采集的外部信息资料是信息管税的主要数据来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信息管税的质量。而由于部分纳税人的纳税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部分办税人员的业务不精、更换频繁,容易造成数据不准确,表现在各种申报表、财务报表不全、填写错误、漏项、不符合逻辑关系等方面,导致“垃圾数据”的产生。为切实提高信息数据采集的质量,国家要出台法律规范纳税人和其他部门上报和提供电子数据的责任,税务机关也必须建立健全内部责任机制,用法律和制度去约束人,以求达到采集的数据为正确有效数据的目的。

五、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管税工作的成败取决于人。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改变发展观念,采取有效的办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管税才会发展,路才会越走越宽,征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姚金兴、邵光喜.《对信息管税的探讨》.

[2]曾晴. 走信息管税之路.税收征纳,2009(9).

上一篇:把握特点 探索机制 全面加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 下一篇:新时期下工会的改革和发展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