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周边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时间:2022-08-03 01:50:55

南岳衡山周边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摘要 :石市古镇位于天下南岳衡山后山、衡阳县西北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积聚性良好,且各景观文化内涵丰厚,有观赏、体验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价值。通过对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考察,客观分析了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古镇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并依托南岳衡山进行区域组团开发的旅游开发模式,试图探索古镇旅游开发的新路径。

关键词 :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南岳衡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不断攀升,乡村旅游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形成。它在拉动内需、带动关联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当地就业、改善乡村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新模式和新途径[1]。南岳衡山周边古镇的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同样也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对石市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略陈建议,从而为衡山周边古镇保护及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一、石市古镇旅游资源环境特征

1.1 自然与人文景观并存,底蕴深厚,品味独特。

石市古镇2005年被列定为衡阳市重点旅游资源乡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与人文景观搭配得当,底蕴深厚,品味独特(如表一)。

1.2 湖湘文化氛围浓厚,人文影响深远。

石市乡人民历来崇文重农尚武,勤劳勇敢,湖湘文化氛围浓厚,古往今来涌现出像曾熙、谭上连、刘惕庄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党的十六大以来,石市乡党委、政府励精图治,借助石市竹木雕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并以开发曾熙故里旅游区为契机,做活旅游经济文章,实行旅游旺乡,以巩固农业经济、劳务经济为基础,实行科技富乡。切合实际地运用科学发展观,带领石市乡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进行探索与实践。

1.3 与周边古镇域组合良好,资源配合得当。

石市古镇南部及东南部与渣江古镇镇相邻,东与界牌、马迹古镇接壤,北与白果、新桥、荷叶古镇相望,且都有便利的交通来往。这些古镇大多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特别像以曾国藩故居、曾氏民居古建筑群闻名的荷叶古镇;以“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为典型的红色文化型古镇白果古镇;凭借水舟楫之利的水流域最大物资集散中心吴集古镇;因生产陶瓷发达而曾发展成为全国十大瓷产基地之一的经济型古镇界牌古镇。

二、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开发优势评价

2.1 交通便利,经济强镇。

潭衡西高速公路穿古镇境而过,境内里程10.98km,又有西界(西渡镇到界牌镇)公路,交通便利。衡阳互通口及大型配套服务区坐落境内,拉近了石市乡与衡阳市区的距离,拓展了石市乡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境内有石头桥、黄门桥、狮子桥、灵川寺、水口街、方大屋六个市场,是衡阳县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2.2 紧靠南岳衡山,开发潜力巨大。

石市古镇是寿岳衡山之后山系列,历来属于衡山区位。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气势磅礴。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0年,衡山接待中外游客42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75亿元。目前,为了适应南岳旅游进一步的发展需要衡山旅游开发不在仅仅局限于一山,而是开始着眼于更大范围的区域,这样包括石市古镇在内的南岳周边古镇就以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2.3 临近衡阳县县城及衡阳市市区,客源充足、市场广阔。

从衡阳县城出发,沿西界(西渡镇到界牌镇)公路前行到石市古镇仅有27公里路程。目前,又有新建的潭衡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里程10.98km,更是便利了古镇与衡阳县城及衡阳市区的联系。21 世纪,衡东县及其石市古镇所依托的衡阳市一跃成为具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并已成为交通部所确定的全国50个公路交通枢纽和36个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旅游客源充足。随着京珠高速、衡枣高速、衡邵高速、衡大高速、南岳高速、衡炎高速等公路和武广高铁的建成通车,以及高标准南岳机场的兴建,衡阳进入了“高速时代”,大大缩短了衡阳同“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以及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2]。这大大拓宽了处在衡阳市区1小时旅游圈内的石市古镇的旅游市场,为古镇旅游开发提供了客源保障。

三、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发展构想

3.1 开发与保护并行,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特色乡村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特别是乡村旅游开发一定要注意对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乡村行的保留,只有保护好了最初吸引人们旅游的资源并进行适度的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才能让旅游持续发展下去。石市古镇有着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为数较多的古聚落景观,这是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但无论是丹霞地貌还是古聚落景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古聚落景观许多已经是破败不堪,濒临灭亡,要想很好的进行旅游开发就要很好的保护这个景观资源并进行必要的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活力,带动旅游发展。

3.2 科学规划,切忌盲目开发。

乡村旅游只有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古镇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相关因素,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向和规划方案,且严格执行,杜绝盲目开发,才能避免造成资源乱费及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开发的规划应以独特的丹霞地貌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卖点,以休闲度假为核心,在保护的基础上构建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一区多点”的景观结构模式。一区即斜坡堰水库区,该区主要围绕水库,将周边景点串联建成大型休闲度假中心;多点即分布于各各村落的零散景点,这些景点主要是以增熙故居、谭上连故居、宇石寨、珍珠崖为重点形成观光旅游路线。

3.3 依山傍城,着力于区域组团开发。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气势磅礴 。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0年,衡山接待中外游客42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75亿元。石市古镇位于南岳后山,正好南岳衡山景区周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内,衡阳市环城市休闲旅游度假带的最佳区位上。衡阳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和仅次于长沙的次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人口已超过 100 万。石市古镇既是名山名城旅游资源的补充,又可分流名山名城的旅游客流,更可满足百万衡阳城市居民双休日和节假日的休闲度假需求[3]。石市古镇乡村旅游发展需依托衡山及衡阳市区,联合周边渣江、界牌、马迹、新桥、白果等古镇,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旅游资源与之形成良好的空间组合,形成特色旅游观光路线,从而分流衡山及衡阳市市区的游客。另外需抓住衡阳市区及衡阳县城庞大的旅游市场,打造城市居名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 钟凤,李秀霞.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西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6):42-45.

[2] 杨载田,刘沛林,刘天.草市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2011(8):154―156.

[3] 刘天,杨载田,刘沛林.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572―10574.

上一篇:面向节能降耗的混凝土试件智能养护系统 下一篇:重视科技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