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时间:2022-08-03 01:43:36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摘 要】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先进文化的水平,是国家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的骨干力量。所以他们的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影响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并且找出帮助改善和提高价值观念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本文就职业价值观念的意义,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以及大学生该如何完善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作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选择

1 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它既直观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导和调节的作用,为人的学习思考,行为选择指引了方向。同时,也是进一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

而职业价值观,顾名思义,是指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表现。职业价值观的核心是职业需要,并通过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等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职业价值观大概有以下几个特征:1)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内驱力,使个人朝着人生的目标奋进,引导行为的方向和动机;2)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个人评价的标准,提供评估的依据,调节工作和情感的关系,是衡量重要与否的准则;3)其目的在于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个人需要的而表现;4)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信念,具有认知性,情感性和指导性。[1]

2 影响择业价值观的因素

2.1 宏观上的社会因素

影响一个人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职业价值观形成之后就会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发挥导向和动力作用,制约着毕业生的择业思想和择业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择业观是社会现象的反映,会随社会的变化而发展,折射时代的变迁。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宏观上社会因素都是对大学生择业观的一个很大的影响。而宏观上的社会因素又可以分为社会的大环境体制政策,经济发展状况,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发展下的的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等。例如:我们都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受到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和影响,呈现出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特征。我们现在也常能听到能体现那个年代价值观念的一些语句,如“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等等[2]。而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渐渐的在改变。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逐渐由国家集体向实现个人价值转变。这正是社会体制这种宏观因素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影响。

2.2 国家政策因素

国家政策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因素。国家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国民的生活方式。俗话说:跟着政策走,就是这个意思。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十分严重,人才分配不合理造成人才资源的很大浪费。

国家每年都会出台与大学生就学和就业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无疑会影响到大学生得就业选择。例如上世纪大学生上学的学费不仅是由国家承担,而且毕业的大学生也有国家包分配。那时的大学生不必担心毕业去向,并且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现在高额的大学学费成了很多家庭的一笔庞大的经济负担。高额的教育投资改变了学生与高校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学生这一群体变成了市场主体,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变成了一种商品交易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再择业时不得不更多的考虑到利益的回报,因为他们的教育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

另外一个国家的政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需要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这些都会影响当代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

2.3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往往是在他的中学和大学时代形成发展并成熟度的。因此,学校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是全面的、系统的和深刻的。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校园文化以及教师对一个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另外,在大部分大学中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这里提供的一些信息和指导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2.4 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影响是自小而始,因此这种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家庭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父母的价值观念,以及父母及家人的期望等等。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农民工人家庭的,他们相信高的学历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和人生,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择业价值观念会受到这方面因素的影响。父母的价值观念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价值取向,另外家人的期望也会在大学生进行行职业选择时有一定的影响。

2.5 个人因素的影响

上述的种种都是外在的一些影响因素,而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年很重要的一点。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追求,自身素质及自我评价,以及同伴的一些攀比都会对择业的最终结果造成影响。

3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得职业价值观又共同的特点,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几条:1)择业价值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2)择业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3)择业价值取向具有多样性,但更趋于实际化,更重收入;4)择业目标明确,但趋于短期化和功利化;5)取向同时具有矛盾性。[3]“如果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观点,在社会完全平等竞争的情况下,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即个人在通过自己努力工作和奋斗的过程中,不仅是为自己创造社会分配个人的价值(主要包括薪金、声誉等)的过程,也是个人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4]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大学生突破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将就业当成是自我发展和自身价值实现的一个过程,这种意识上的觉醒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并且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择业范围也越来越广,价值取向多样性。同时现代大学生与之前的学生相比,关注自己的择业问题也提前了很多。从20世纪80年代的临毕业两三个月开始考虑,到90年代的平均毕业前一两个学期考虑,到现如今的入学之初就开始关注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和政策,这些都有利于择业目标的明确和对自身的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同时,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也出现了很多的偏差,如:择业心理,择业取向,择业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存在偏差[5]。

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越来越务实化,功利化。越来越多人的择业取向偏重于个人,当个人利益与长远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较多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个人利益与自身价值,只关心个人价值的是实现和实际物质利益的得失。调查显示,面对村官和西部支教的政策,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支持但却不愿参与到其中,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的选择趋于高地位、高薪水、高层次。他们都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发展,而不愿意再回到农村或边远地区投身于落后地区的发展中去。实际上这些都是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上受眼前利益的驱动,择业观念趋于短期化功利化的反映。但是,同时学生们的择业取向又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追求物质与精神价值的矛盾,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及追求长期利益于眼前利益的矛盾等。如上文所述,大部分学生对支教或赴西部的政策是支持的,但却不愿参与其中,这些人希望投身与国家与社会的建设却又害怕基层的生活太苦,不愿放弃高额的收入。一些人想要主动追求理想的职业,却又害怕实力不足。这些都是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所产生的矛盾心理[6]。

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让他们在择业时既不讳言个人的经济利益,同时有重视对社会的贡献,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要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

4 大学生如何完善职业价值观并做好职业规划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展现了青年马克斯在中学时就确立了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价值理想,而他认为实现这一价值理想的途径就是选择“最能为人类幸福工作”的职业[7]。

总结《青年在选择职业是的考虑》带给我们的启示结合当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职业并做出自己的生涯规划时的几个重要的环节。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健康而且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正如青年马克斯所想,要把“为人类幸福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样就算就业路上再多艰难险阻,有了坚定地信仰,困难就不会把我们压倒;第二,我们全面而理性的认识和了解自己,要理性的分析兴趣爱好和自身的素质,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秉承严肃思考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把握好“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的不同,不能自欺欺人,盲目追求一些不符合自身素质,不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所谓的“理想”的专业。其次,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在深入了解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的前提下,选择最符合自己爱好和特长的理想职业。在这种职业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抛弃急功近利的偏离正途的价值观念,应当树立起基层择业,敢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先进的观念,这才是一个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范。最后,在做好选择后,还要进行评估与反馈,这种重新审视有利于对择业选择进一步的完善。[8]

5 结语

总之,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是每一个大学生的追求,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争取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合理职业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这不仅需要我们大学生自身,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大学生是国家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也就是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所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08.

[2]毕业生就业概论[M].广州: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8(01).

[2]贾莲.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以首都七所高校为例[J].2008,05.

[4]龚惠香,陈杭渝,周坚.当代研究生择业观的演变趋势[J].青年研究,2000(08).

[5]于秉娟.大学生的职业选择[J].烟台职业学院报,2006,06,12(02).

[6]卢静.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矛盾冲撞和调适[J].2006,0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01.

[8]孙烨,增添一,刘智英.职业生涯规划的若干问题论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05).

上一篇:网络时代微博在图书馆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浅谈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