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讨

时间:2022-08-03 12:22:44

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讨

摘要:后浇带不仅可以解决沉降差且可减少收缩应力,因而在工程中应用较多。本文结合实例,对地下室底板、侧墙和顶板均设置后浇带的特点,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上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Abstract: of the pouring belt can not only solve the settlement difference between and can reduce shrinkage stress, and applied in the project is more. This paper, on the basement floor, the side walls and roof are pouring belt on the features of the 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the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Of the 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述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沉降的变形缝,从使用的构件位置上看,可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等方面。

某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一层,整个地下室及上部划分为二个施工标段,I、II标段则大致按照后浇带划分,相接处后浇带由I标段负责施工(见图1),地下室底板、侧墙和顶板均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为1000mm,后浇带长度合计约为300m,厚度同梁板厚。

图1 后浇带平面布置图

二、 后浇带概述

2.1 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不仅可以解决沉降差且可减少收缩应力,因而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2.1.1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己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l)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1.2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前1-2 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2 后浇带的设置

(1)后浇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

(3)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院认可。

(4)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 ,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 为宜。

(5)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6)后浇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7)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8)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三、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3.1 模板支设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3.2 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2)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 ;采用70 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 。

(3)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3.3 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l)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洗(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2)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3)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

(4)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

(5)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3.4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l)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2)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 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 ,高5-10cm 挡水带。

(3)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4)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人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引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

3.5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方式(见图2)

图2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构造图

(l)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 - 60d ,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

(2)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 ,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

(3)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5)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3.6 地下室底板、侧壁后浇带的施工

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后浇带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中也有专门的要求。其中规定: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另外,对后浇带的防水施工也作了如下要求:

( l ) 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d后再施工;

( 2 ) 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4.7.4条施工缝的防水施工的规定;

( 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4)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在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由上可见,后浇带施工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性质,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灵活可靠地应用规范规定,才能有效地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上一篇: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