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屋主人变身农家乐老板年赚20万

时间:2022-08-02 11:50:39

茅草屋主人变身农家乐老板年赚20万

清水土家族乡散养的牛羊

5月7日,我们从云阳县城出发,穿过云阳长江大桥,一路向南,淅淅沥沥的雨水中,车子在延绵的山间穿行,从这边山腰到那边山腰,一路云雾缭绕,远离城市喧嚣,酣畅地呼吸着清新空气……我们的目的地是清水土家族乡岐山村。

清水土家族乡歧山村处于云阳县最南端,距云阳县城约两个小时的车程,靠近湖北的利川。但是这里山高带来空气清爽,是4A级风景区龙缸景区的范围,临近草场、龙洞等景区,同时又保留着风格浓郁的土家族传统建筑和风俗,近年来龙缸景区的打造和配套的完善,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歧山村乡村旅游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搞乡村旅游接待年入20万

“青山黑瓦马头墙,雕梁画栋花格窗。”在清水土家族乡歧山村一处漂亮的农家乐院子里,55岁的主人谭如山热情地招呼着一拨又一拨的客人,笑得合不拢嘴。这里距离龙缸景区大门大约有2公里。

而在两年前,谭如山一家还住在高山上破旧的茅草屋里。谭如山是云阳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近200户云阳贫困村民在生态扶贫搬迁工程政策的扶持下,凭借自然资源优势,办起农家乐,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

谭如山告诉记者,时下还不到旅游旺季,但也有不少游客到这里游玩,到了盛夏季节,大量云阳、开县、万州等地的游客到这里休闲避暑,每天能接待六七十位,自家的几十张床位随时客满。

谭如山介绍,农家乐自2011年4月开业以来,生意越来越红火,仅去年一年就收入近20万元,日子越过越好。而在三年前,谭如山和老伴一年忙到头也不赚多少钱,很多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日子过得很艰难。

村民纷纷申请搬迁建农家乐

和印象中大山的农民形象差不多,谭如山穿着已经很旧的布衣,黝黑皮肤,相比年龄略显苍老的面容,如果不是镇上领导介绍,很难想象这是个年收入达20万以上的农家乐老板。

3年前,谭如山一家住在海拔1000米高山上的茅草房里,不仅没有公路通上去,甚至连最基本的电都用不上,每天晚上还要靠煤油灯照明。

而靠种地和养猪收入不了几个钱还欠了不少外债。他回忆,如果出栏的生猪要自己赶下山卖的话,光这段路走下来,路上猪拉屎拉尿都要掉十斤以上的分量,所以他从不把猪赶下山,而宁愿找乡亲走一个小时山路把猪抬下山,只为能多卖几十块钱。

谭如山命运的改变出现在2010年。在云阳县扶贫办鼓励下,谭如山用高山生态移民搬迁的3万元补助款以及十多万元的贷款,开始在移民安置点修建青砖楼房,成为了当地第一批搬迁者,而随着龙缸风景区这两年的“走红”,他也开始搞起家庭旅游接待,日子慢慢红火起来。

谭如山等一批发展乡村旅游的探路者成功脱贫后,周边不少居住在山上的贫困村民也都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市场,纷纷申请移民搬迁筹建起农家乐。

人居改善与扶贫开发双赢

云阳县清水乡乡长陈群根介绍,目前全乡已有61户乡村旅游经营户,一些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接待户一年能赚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以上。而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从云阳县了解到,目前龙缸正在着力打造5A级景区,未来一年乡村旅游经营户也将翻倍。

“发展乡村旅游,让高山移民有了产业支持,是扶持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云阳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显平介绍,目前云阳已有近200户生态搬迁移民办起了农家乐,这些乡村旅游接待户年增收四五万元。

“引导搬迁移民从事旅游接待实现了改善人居环境与扶贫开发的双赢。”李显平告诉记者,贫困村民告别高山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从破旧的土坯房、茅草房中搬进水泥板洋房,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又为高山居民提供扶贫搬迁专项补助以及发展乡村旅游接待补助,帮助他们走上乡村旅游创业增收的道路。

据悉,根据生态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去年云阳每名实施扶贫搬迁的移民得到6000元专项补助款,而转变为旅游接待户的高山移民家庭依据经营规模还获得了5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旅游补助资金,为乡村旅游接待户提供了支持。

目前,清水乡对全乡231户实施了扶贫移民,实现整组搬迁1个21户,新建文明新村1个,建设具有土家建筑特色的居民点11个,全乡八成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砖混结构新房。

李显平介绍,如今,云阳已经初步建成清水土家族乡歧山、龙洞、清水村和凤鸣镇阳凤村、人和街道千峰村等5个乡村旅游试点。去年,包括高山移民人家在内的220多家乡村旅游接待户共创收1300万元,并带动了近千名搬迁移民就业,高山移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高。

上一篇:80后美女在武汉开情侣酒店 天天爆满月入30万 下一篇:2013 年上半年 (1―6 月) 中国招商加盟领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