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互动式评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02 11:25:56

小学英语“互动式评课”的几点思考

摘 要:我校领导针对听课、评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互动式评课”这一新的评课模式。现本人结合我校英语教研组近期开展的两次“互动式评课”活动,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评课;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57-01

听课、评课是一线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对课堂进行自我反思,在改进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观我校以往的听评课活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令人不乐观的现象。比如很多教师“只听课,不评课”;评课教师“只说长处,不说短处”等等。

一、优势明显,有效提升教研质量

在“互动式评课”这一理念提出的初期阶段,很多教师并不理解,有一定的逆反情绪,认为这是学校在做作、走过场。“互动式评课”要求教师做好较多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必须认真地听课并进行反思,深入地剖析课堂教学,同时做好发言准备。在评课中教师参与面广,参与发言的教师多,具有开放的、生成的特点,对参加活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两次“互动式评课”活动的开展,笔者发现优势明显,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听课、评课的弊端:听课时开小差的老师少了,认真投入的老师多了;评课时泛泛而谈的老师少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老师多了……这一评课形式的改变,让上课的老师有所收获,评课的老师有所思考,教研质量明显提升。

二、弊端尚存,所存问题不容忽视

“互动式评课”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我校的实施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没有明显的教研主题

由于在教研过程中,并没有事先提出明确的教研主题,教师在评课时,只是就问题谈问题,就现象谈现象,导致教研的层次不高,未能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对执教教师课堂教学指导性不强。

(二)教师评课重复内容较多

在“互动式评课”这一评课方式提出的初期阶段,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参与评课,很多教师在其他老师评课的基础上,很容易对已经谈过的话题进行重复,既浪费了时间,又容易导致评课效率低下。

(三)评课占用的时间较长

由于我校是一所大校,英语教师人数众多,学校要求在评课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做到积极参与评课,与上课老师互动。但是,教研活动的时间只有一节课,在时间上显得尤为仓促。每次在评完课之后,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理论的学习和教研组工作的安排,很多事务的安排显得不充分、不透彻。

三、任重道远,教研仍有提升空间

“互动式评课”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不足。只有结合我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才能将其效能最大化。

(一)优化评课模式

基于两次“互动式评课”,笔者就评课模式做了一些思考:

模式一:执教者谈设计意图――备课组主评教师提出问题和看法――执教教师针对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其他老师补充――主持人总结、概括。

模式二:主持人针对研讨活动的主题提出问题――执教教师针对问题做出回答反馈――听课教师参与交流提出见解――主持人总结、交流引发新的思考。

这两种评课模式有所侧重,模式一是以执教教师为主线,听课教师客观地提出和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执教者借鉴和参考,这对于提高执教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有效的。

模式二要求主持人针对近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纲领性的问题供广大教师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思考。在评课活动中针对问题展开讨论,由广大听课教师说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课堂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

(二)优化评课人选

由于每次评课的人数众多,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评课人员,比如可以在每个备课组内确定一名“主评人”,由“主评人”负责收集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的问题,由“主评人”在评课时提出,执教者做出解答,备课组内的其他老师对“主评人”未尽事宜做补充。

还可以在各备课组“主评人”发言的基础上,由执教教师所在的备课组的所有老师重点发言。由于同在一个备课组,对教材和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提出的问题更有实际意义和针对性。其他老师有意见则发言,没有意见可不发言。

(三)提升评课质量

评课过程既是对执教老师所上课例的剖析,肯定其优点和创新之处,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又是反思课堂教学,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弥补教学中不足的过程。这一过程对青年教师具有指导性,对其他教师具有启发性,更能显示出评课者的教研水平。这就要求每一位评课的老师在评课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评课时言之有物,不空谈。

“互动式评课”为我校的英语教研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总之,只要我们怀着提高业务素养的美好愿望,坚持求真务实,讲真话重实效,我们的听课、评课活动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赖春梅.自由习作的分享与欣赏[J].广西教育,2005,(Z1).

[2]姜玮,夏迎春,路洪冰.《种子的理想》互动式评课[J].黑龙江教育,2003,(Z4).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存在的“病症”及“诊疗” 下一篇:“高冷”团长的“官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