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属医院转型突围记

时间:2022-08-02 10:36:23

区属医院转型突围记

一家区属医院是如何实现其转型升级的?对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而言,2014年9月无疑是其发展史上一个关键节点:实现了从“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的正式更名,完成由二级向三级医院的升级,同时正式由西医综合医院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历史悠久,1936年即由抗日名将宋哲元始建并冠名为“北平东郊平民医院”。“应该说,这家医院在区域居民中影响力和口碑很好。”院长李瑞杰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说,“只是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医改政策对二级医院发展不利,导致医院发展停滞”。

2008年底,李瑞杰由朝阳区垂杨柳医院副院长调任这家医院任院长。时年,医院业务收入仅1.1亿元。“怎么办?”李瑞杰坦言,当时他给了自己一些压力,也冷静地对医院发展做了一些规划。

“作为区属医院,还是应该以满足区域基本医疗为基础。当时我们明确了两个具体的发展取向:一是做好周边地域包括CBD区域居民、职工的健康体检工作;二是做好区域内老年患者的医疗服务。”李瑞杰说,进入新医改阶段,国家政策对二级医院释放利好,医院于是紧抓机遇,围绕这两个着力点引进人才、购置设备,实现医疗实力的提升。

2010年至2012年,医院门诊量年增幅达30%,业务收入也以近30%的增速增长。“与此同时,职工收入与2008年以前相比实现了7-8倍的增长。”李瑞杰概述2012以前为医院发展较快的第一阶段。

如果说这个阶段更多是量变,那么随着2012年医院与原东坝医院完成合并,实现科室重新设置与完善;2013年着眼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政策研究并在2014年正式转型,医院发展可谓完成了质变。

转型、升级、人才是立院之本。2014年,医院引进在编人员40名,外聘人员47名。其士2名,硕士19名,同时,医院十分注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培训,采用专家指导查房、实际操作与理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实现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类别人员比例达到标准,符合医院转型发展的需要。

按照“培育名医、发展名科、创建名院”的建院思路,医院决定三大学科中的内分泌科和骨科分别聘请“中医内分泌学”学科带头人倪青博士、骨伤科知名专家孟和教授来院坐诊。

2014年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论证,“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中心”落户医院,并作为医院的第二冠名。由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王硕仁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心内科成为医院的另一大学科引擎。

日前,在胡大一教授的指导下,医院申报的项目――《基于智慧医疗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4S店”模式建设》已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批通过。其精髓在于贯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传统医学理念,对高危心血管患者群进行健康管理,对明确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六大处方)和管理(远程监护),关注患者精神人文心理上的调摄,建立“防、治、管”全程关爱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连续性医疗服务模式。

而为了夯实中西医结合基础,医院加强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业已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第一附属医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并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建立科室间业务协作关系等。李瑞杰表示,多举措推进医教研全面提升,北京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将走得更远、更稳。

上一篇:缘何“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 下一篇:重构中国互联网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