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字词教学中的拐杖

时间:2022-08-02 10:08:57

字源:字词教学中的拐杖

字源是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现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的研究,更离不开蕴含在汉字的形体和本义之中的汉字文化的研究。

字词教学中,巧妙运用字源分析,可以使学生知道汉字从甲骨文到今天简化汉字的谱系源流和演变过程,掌握字的形、音、义,更规范地使用和书写汉字;可以使学生从字的演变流程里开阔视野,认识我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法制度、阶级压迫、、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可以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造和发展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无比惊人的智慧,知道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甚至是爱国的热情。

一、凭借字源,感受汉字里的文化

汉字是由各种笔画组成的,每一笔画,都代表一定意义,都蕴含着祖先造字之时的聪明才智。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讲解一下汉字里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和兴趣。例如针对学生平时写字总爱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可以讲一下关于“点”里的文化。

1. 鸟、兔、雨、火、勺、刃、立、瓜。小小的一个点,所表示的意思各不相同,“鸟”字的点,表示鸟的眼睛;“兔”字的点,表示兔子的尾巴;“雨”字的点,表示很多的雨点从天空飘落;“火”字的点,表示火焰升腾的样子;“勺”字的点,表示勺中盛着的东西;“刃”字的点,表示刀最锋利的尖端;“立”字的点,表示人的头颅;“瓜”字的点,表示小瓜等。

2. 母。“母”字,是在“女”字的基础上添加了两个点,似形状、像乳汁滴落,表示女子成为母亲之后,就要肩负起哺育后代的责任。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孩子,看到这个字,就会有一种圣洁之感,崇敬之情。

3.“一点值万金”的惨痛教训。1983年,乌鲁木齐市某挂面厂从日本引进了一条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了18万元从日本购进1000卷重10吨的塑料包装袋。包装袋上的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制出样品后,经挂面厂与进出口公司审查,交付日方印刷。当这批塑料袋飘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发现“乌”字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于是,这一点之差,使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变成了废品。

祖先的造字之智今天我们已经熟视无睹,但我们要知道,在当时创造它们有多么艰难!为此要教育学生,书写汉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致,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点,都不能马虎。

二、凭借字源,掌握汉字的意思

1. 研和习。“研”左边的“石”代表磨盘,把东西放入磨盘中,一点一点地碾开,由此产生了“研究”之意;繁写的“习”字,上面是一个“羽”,代表“小鸟”,下面是一个“白”,小鸟在白天刻苦学飞,由此产生了“练习、学习”之意。

2. 源。“源”字的“白小”是“泉”字的省写,“原”的意思是泉水流进了井田里,“三点水”指的是泉眼里的水。泉眼里的水是井田里水的源头,由此产生了“源头”的意思。

3. 疑和凝。“疑”字左边是“匕”和“矢”,右边是“矛”和“走”的省写。古战场上,面对强敌,是用“匕首”与之相接,还是远距离的用箭射之?是举起“长矛”与之拼搏,还是敌强我弱,一走了之。由此产生了“疑惑”、“疑问”的意思。

“凝”字的两点水表示“冰”,“疑”表示“疑问”。古人知道天冷了水变成了冰,但不知道为什么天冷了,水就变成了冰。

4. 九。“九”的甲骨文是“胳膊”的象形,带有“九”字的汉字有“抛、仇、究、旭”等,这四个字为何义?

“究”字的“九”是“胳膊”的象形,整个字的意思是胳膊伸到洞穴中去摸,看看洞穴中有什么东西。由此产生了“探究”之意;“仇”的意思是伸出胳膊抓住的人,由此产生了“仇敌”之意;“旭”的意思是太阳只有胳膊那么高,由此产生了“初升的太阳”之意;“抛”的意思是胳膊用力地把手中的东西扔出去,由此产生了“抛弃”之意等。

三、凭借字源,区别易混字

日常教学中,有不少汉字字义相近,字形相似,读音接近,学生在识记及使用中经常混淆,怎样让学生准确地辨析这些形近字、同音字?字源,可以为此提供帮助。

1. 今和令。“今”易写成 “令”,与此相关联的“吟”“琴”“含”等字,也容易多出一点。教学中,可以讲清两字的演变过程:“令”的意思是命令,在甲骨文中上面的倒三角符号表示发出命令的口,下面是接受命令的一个人。而“今”的甲骨文上面同样是对“口”形的描摹,下面的一点象“舌”。人口中伸出舌头,表示“饮用”之意,随着字形演变,篆书把下面的一点拉长,变成竖,在《说文解字》中“今”下面一点变成了横折。汉字演变过程中,“今”的意义发生变化,成为今天的“今”。“吟”“含”均与口的动作有关,所以右边从“今”。“琴”在篆书中写作“”,后以“今”表示读音,写作“琴”。写这些字时下面都不能多一点,否则就与原意不符了。

2. 己和已。“己” 在甲骨文中像一根丝绳,到篆文中表现得更形象了。“己”本指将丝缕编结起来的丝绳,从“约束”引出约束“自己”的意思,变成第一人称代词。最后一笔竖弯钩不能出头,否则就不是一根绳了。而“已”是一个后起的汉字,是从“巳”分化而来的一个字。《说文解字》中说“已,止也”,当初的意思是怀孕截止,就是孩子生下来了,所以引申为“已经”。因为这是从“巳”分化而来的字,所以最后一笔不封口,留有空隙。

3. 采和悉。分析古汉字“采”和“悉”,可以清楚知道它们的区别。“采”有采集之义,甲骨文是一只手伸向树木,摘取果实之意。说文云:“捋取也,从木从爪。”而“悉”篆文其上之“”,现代汉字中已经消失,本为动物的脚印,其下为心,含有“知道”之义。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辨析,学生不仅能对字形明确区分,而且能将字义也分辨得很清楚。

4. 既和即。在古汉字中,这两个字所反映的情境十分相近。即,左边是高脚的食具,右边是一个人跪跽之形,面向高脚皿,表示正在或将要用餐,所以“即”有靠近、假设之义。在演变过程中,“即”字右边之人变形为“卩”,俗谓“硬耳旁”,其实与耳并无关系。“既”字甲骨文左边也是餐具,右边一人也呈跪跽形,区别在于人扭头张嘴,显然是已经吃饱,正要离开。所以“既”含有“已经完成”的意思。“即使”表示假设,“即”右边是变形的人“卩”,“既然”表示“已经如此”,“既”右边是用餐完成的人“”。

5. 篇、编和遍。这三个字都包含共同的字根“扁”,扁,本义指在门户上题字,也引申为竹简。前两个字都与书写有关:编,指把写好的竹简整理好,用绳串起来,成语“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子读书太用功,串竹简的绳子断了好多次;篇,指篇章,古人直接在竹简上书写,所以在扁上加一个义符“竹”。遍,从“辶”,与行走有关,意思是全面,到处。

6. 县和具。“县”在古代是“悬”的意思,金文中是把一首级悬挂示众。篆书中左边是倒着的首级,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左上的字符为“目”。后“县”被借为政府机构之名,就在“县”下加一“心”来表示原义“悬挂”。这两个字框内都只有两横。家具的“具”,形如表示的一种动作,两只手捧着一只贝壳(古代的流通货币),后上面变成“目”,下面的两只手在隶变时变形为“廾”,所以,写“具”字,要记得上面是整个“目”,框里不能写两横。

四、凭借字源,纠正错别字

1. 分析形旁。抓住字义和形旁的相应联系,分析形旁,解析字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用这个形旁而不用那个形旁,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

(1)洲和州。有三点水的“洲”表示由河沙堆积成的水中的陆地。在世界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大洲也像大海中的一块陆地似的,所以亚洲、欧洲、非洲等都用“洲”。而无三点的“州”只能表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比如繁荣开放的广州市,风景如画的杭州市等。

(2)敲和鼓。“敲”是形声字,其中“卜”就像一端开杈的小木棍,下面是“手”(又)。“攴”表示手持一端开杈的小木棍轻轻击打。而“鼓”字是用木架(十)把鼓架空起来,敲起来的声音就洪亮悠远。

(3)恭。“恭”字上“共”(gòng)表音,下面()是“心”字的变形,与尊敬他人的心理有关。先看“心”字的构造:卧钩(] )左旁是一点,右旁是两点,共三点。既然“恭”字下面部件是“心”的变形,所以,竖钩(|)左旁相应是一点(丶),右旁相应是两点(丶丶),一共三点。当忘记了这个字下边的写法时,不妨回忆“心”字的写法。

(4)虐。“虐”字上面是虎字头(虍),下面的部件表示老虎的爪子。老虎捕捉猎物时自然是向着虎牙方向往外扑,而不会自己抓自己(彐),自己伤害自己。“虐待”表示对待别人就像老虎一样凶狠。所以,“彐”的方向应向外,而且中间一横要出头。

(5)再“接”再“厉”。“接”指斗鸡交战叮啄;“厉”同“砺”,指斗鸡在石头上磨快鸡嘴。看斗鸡比赛是唐朝人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昌黎先生集・斗鸡联句》中写到:“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下句写公鸡相斗,每次交战,都要在石头上磨快它的利嘴,便于叮啄对方。这个成语后来比喻越来越勇猛,越来越厉害,一次比一次优秀。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成语常用在表彰、表扬方面,就误用了“鼓励”的“励”字,这是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出处造成的。

(6)拜。“拜”是双手合掌,左边是手(),右边也是手,另外最后还要加上向下的动作(B)。“B”是古“下”字。所以,“拜”字自然是由三个部件构成,特别要注意不能漏了表示向下的动作部件(B)。

(7)宵和霄。“宵”指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就呆在家里,所以与屋子(宀)有关。而“霄”与云气、气象有关,所以有雨字头。

(8)采和彩。“采”字除了有“采摘”的义项之处,还有一个义项是古代指有彩色花纹的帛,后引申为颜色;现在指神色、神态和表情。在表示这个义项时,虽然意同“彩”字,但仍然应写成“采”,这是古代汉语用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就像我们现在用的镜子,虽然已使用了玻璃制作,但仍用金字旁(钅)表示。

2. 分析声旁。虽然语言随时代的变迁,现代汉字的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仅为39%左右。但是,只要细心辨认,还是可以找到语音线索,这对于识记汉字,区别字形是有很大帮助的。

(1)悠和修。两字的韵母相同,所以“悠”的声旁应与“修”字一样,同是“攸”(yōu),中间不能漏一竖。

(2)含、琴,零、岭。含(hán)、琴(qín)是前鼻音,所以用作声旁的自然也应是前鼻音“今(jīn)”字。而零(líng)、岭(lǐng)是后鼻音韵母,其声旁自然也应用后鼻音的“令(lìng)”字。

(3)冻和拣。“冻”(dòng)字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应该用“东”(dōng)作声旁最谐调,而不用“拣”字的右边偏旁。“拣”字,还有“拣、练、炼”等字中的右边偏旁是“柬”字的简化,其代表的韵母是(-ian),与(-ong)无关。

(作者单位:深圳市翰林实验学校)

上一篇:羊肉价格短期内将维持高位运行 下一篇:基于产品频度与偏离度的货位分配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