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背后隐藏了什么

时间:2022-08-02 08:56:11

现在该到了唱“马儿啊,你慢些走”的时候了,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跟不上如奋蹄飞扬奔马一般的股价。

现在该到了唱“马儿啊,你慢些走”的时候了,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跟不上如奋蹄飞扬奔马一般的股价。

是的,截至目前约三分之一已披露年报公司的业绩相当不错,净利润增长平均高达6成。于是有评论认为,在当前静态市盈率相对偏高的情况下,业绩增长有助于化解估值担忧,并成为股市走高的决定性因素。

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业绩增长还得作客观分析,笔者仅指出如下三点。

一是收入、利润、现金,一个比一个增得多说明什么?

数据显示,截至本周四已披露年报的416家上市公司,主营收入从上年8325亿元增至10339亿元,增长24.18%;净利润从上年397亿元增至642亿元,增长61.86%;经营现金从上年846亿元增至1846亿元,增长118.3%。就是说,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1倍,现金增幅又是利润增幅的1倍,416家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341元,每股现金高达0.98元――入小增、利润大增、现金倍增。

照理说这是大好事啊。但是且慢,细细分析就会发现,现金倍增主要就增在金融股上。如果我们剔除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和中信证券4家金融企业,经营现金不是增,而是从上年765亿元减至680亿元,同比下降11.1%。简言之,4家金融股的经营现金从上年80亿元猛增至1166亿元,现金充裕只存在于金融企业。钱都流入银行或证券公司里了,金融之外的实体经济资金并不宽裕,这既是400余家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也反映了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宏观概貌。

除金融企业之外的上市公司现金不增反减,又派生出另一个现象,即分红的公司不少,派息率却并不高。416家已披露年报公司中,有244家准备现金分红,比例近6成。但是,642亿元净利润用于分红的却只有190亿元,派息率不足3成,上市公司缺钱呢。除4家金融股以外的上市公司平均负债率已近60%,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面对现金并不宽裕,一年来央行却已两次加息(甚至还有可能再次加息),未来高增长的胜算又有几成?

二是利润增幅大大高于收入增幅,是好事还是坏事?

通常人们总是认为,增收不增利是坏事,增收又增利,并且增利远高于增收肯定是好事,其实不然。以2006年年报为例,收入增2成多,利润增6成多,说明利润增幅中至少有一半不是来自经常性利润,而是来自投资收益或政府补贴,更多的则是靠借壳和整体上市之类外延注入的利润。须知,只有营收增长才是最靠得住的业绩增长。不信我们统计净利润增幅最高的20家企业,除了驰宏锌锗、中信证券等少数几家外,70%以上系重组或微利企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重组企业的高增长常常是难以持久的,因为重组后的企业与重组前的那家壳公司,根本不具可比性。而总资产增长1倍以上的10家企业中,倒有5家系房地产股,它们是中江地产(14倍)、中宝股份(1.77倍)、万通先锋(1.42倍)、万科(1.2倍)和保利地产(1.06倍)。房地产成为资本扩张的主力,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会带来什么结果,这是难以预料的。

三是年报披露先后的优劣搭配,背后藏着什么?

每年年报总是好公司先披露,丑媳妇最后见公婆,今年同样不例外。目前400多家公司之所以增长高达6成,就是因为260家预告利润增长5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28家已经率先披露了年报,而170家预亏公司中目前出来见公婆的仅10家;同样,预告扭亏为盈的约150家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亮相,而业绩预减的披露不足五分之一。等到4月30日年报披露完毕,估计利润增长也就三四成,即每股收益由上午0.22元增至0.30元左右,而目前(加权)平均股价9.50元,按2006年计算的动态市盈率也已超过30倍。股指之所以还能频创新高,只是流动性过剩在起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马儿要快跑,骑马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只有踩准了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稳步向前。

上一篇:参股期货公司值得关注 下一篇:选基金要避免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