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水彩,小班新法

时间:2022-08-02 07:41:02

摘要:水彩画历史悠久,取材广阔。无论是温暖绚丽的阳光还是深沉辽阔的海洋,无论是明媚斑斓的花木还是清冷阴霾的云朵,她都以清新灵动的身姿轻描淡写,不经意间为我们呈现出无比丰富而生动的色彩,勾勒出中学生心中隐喻而优美的田园山水画卷。因此通过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水彩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小班化教学模式中,面对班级中性格各异,基础层次参差错落的学生,如何利用小班化的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每个学生水彩绘画的能力,使其在短时间内有所收获,进而滋润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成为美术教师迫切关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班化;水彩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美术教材里,水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初中生一方面要求个性的表达,另一方面又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学生稚嫩的水彩表现技法难以有效的传达出自己本来的意图,如果不能提高学生水彩技能表现水平,学生就会逐渐散失学习水彩的兴趣,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制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对学生分层引导,多元启迪,最终使每个学生能利用水彩绘画的技巧表达自己所知、所感,这样才能满足中学生不断增长的审美要求,激发起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积累经验,丰富美感体验,进而活跃思维、开阔眼界。

本文就以小班化教学情境中,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初中生如何学习水彩技法,并以此为基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创造性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小班化背景下水彩分层教学探究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增强小班化理念

我认为教学应是教与学交互影响和活动的动态过程。班小了,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新的组织形式,如小组围坐,圆形等。课桌由“秧田型”改为“小组型”,老师从讲台走下来只是形式的变化,它带来的深层改革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在课堂教学中,使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因此,小班化教学有效地调节了师生关系及交互作用,形成了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教育均等性、充分性、综合性和个体性原则。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最优的发展。

总之,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改变了班级的数量,而且可以改变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是个性化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激活思维兴奋点,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

孔子曾说:“知诸不如好诸,好诸不如乐诸。”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是水彩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首先在分析水彩画教材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特点,更多地了解学生对水彩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情况(良性与非良性)和兴趣点所在。有的学生对水彩以前有过接触,或是兴趣浓厚,而有的学生却一无所知。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我在上课前预先把教学进度、教学深度、教学广度做适当地调整,分出不同的教学层次,以求每个学生都能对水彩产生好奇、“先进”学生又能适度拔高,从而在不同层次上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

根据课前准备情况,我把班级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是:A水彩流动性研究小组,B水彩透明性研究小组,C水彩笔法美研究小组。

其中A组学生美术基础最弱,水彩流动性体验是让他们明白在水彩中水份控制的重要性,让他们以游戏的方式,通过增加纸张上的水份,让不同的颜色流动起来,水色交融,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

B组学生有一定的素描基础,水彩透明性体验是让他们尝试水彩与水粉的区别,于是我让他们利用铅笔或者钢笔淡彩的形式描画一些风景,从而让他们明白水彩轻快明朗之美。

C组学生有一定的国画基础,我让他们用简练的笔法描画一些花卉,从而水彩笔法美研究小组的学生明白水彩与国画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三)教给方法,注意梯度,使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参与

1.水彩流动性研究小组的学习体验

(1)水彩流动的必要条件研究

通过图1和图2的对比,学生直观感悟到了水彩流动性美感。教师设问怎样让水彩的流动性增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会想办法多加水,多加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水彩纸面上打湿多加水,有些学生甚至把纸张先在脸盆中浸泡一下再拎出来。第二种方法就是在调颜色的时候多加水,使颜色在调色盘中就具有流动性,这样画在纸面上的色彩就能湿润平滑的流动。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水彩在流动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控制色彩的流动性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将学生引入第二阶段的思考研究。

(2)水彩流动中多样性变化研究

怎样控制色彩的流动?这么一个简单的提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A组学生经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讨论后,尝试着水彩流动的多样性研究,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给出了答案,下面我们来看看学生的一些作品。

图3和图4是学生利用吹管控制纸面上流动的水彩,最终完成的作品,在吹管的空气驱动下,水彩颜色向四周散开,并且逐渐细化,这和树木的干枝关系非常吻合,所以这种控制手法真是太棒啦。

图5和图6是油水分离法,在水彩流动时可以加一些松节油,这样色彩在油和水的作用下自然分层,产生特殊的效果,让人美不胜收,而且这种意外的效果很难再复制的,真是自然天成啊。

图7是学生利用旧的牙刷或者梳子等工具,将颜色沾染弹到纸面上,因为纸张比较湿润,这些散点式不规则色点会短距离渗化,形成特殊效果。

图8和图9是学生用画笔控制水彩的流动,同时在流动时添加不同的颜色,这样水色交融,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奇妙变化。

A组的学生原来美术基础薄弱,对水彩学习存在畏难情绪,通过水彩流动性探究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发现原来学习水彩是如此的轻松愉快而有趣,这不仅给他们树立了学习水彩的自信心,同时也让每个A组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表达的方式。

2.水彩透明性研究小组的学习体验

(1)水彩透明的必要条件研究

B组的同学有一定的手绘形状控制能力,但素描是一种单色训练,所以学生缺乏调色及多种色彩变化组合能力,通过对水彩透明性的研究,这类学生能很好的把素描能力和多种水彩色巧妙的结合,形成一个快速简洁的色彩语言系统。

通过对图10和图11的对比,学生很快就明白水彩的透明性和色彩的厚薄有关,水彩颜料含水量越丰富,颜色就越轻薄,透明度也越高,反之就不透明,遮盖力加强。

(2)铅笔和钢笔淡彩的体验与研究

作为素描作品而言,图13是优于图12的,因为图13细节跟完整和丰富,但是作为淡彩作品,图12的素描处理却优于图13,因为图12的较多空白给了水彩透明性更多的发展空间。

优雅的淡彩风景让B组学生深度体会到水彩透明性美感,这好像给单调的素描披上了一件彩色的薄纱,让B组的学生对以后的色彩学习充满了期盼,同时让他们认识到素描作用的多面性。

3.水彩笔法美研究小组的学习体验

(1)轻快透明,干净利落的笔法体验

(2)笔法的形状控制与水色关系的调整

C组学生在进行水彩笔法美研究的同时,不仅完成了对以前国画技法的回顾,而且在不经意间尝试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化,真是获益非浅。

4.构建小组合作,归纳水彩特点

最后阶段,ABC三个研究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组的优秀作品,并口头讲诉创造体验。在讲述过程中,各小组不仅要举一些成功的例子,也要谈一些失败的体会。之后三个小组相互评价对方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根据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归纳总结指出三个小组的研究方向正是水彩的三大特点:(1)透明的色彩美(2)流动的水韵美(3)丰富的笔法美,而水彩三大特点也恰是美术水彩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完美诠释了水彩的特点,合力突破了水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小班新法画水彩,灵动个性显风格

水彩画既湿润厚重,又轻盈华滋;既有有东方绘画笔墨神韵的巧妙,又有西方绘画光色表现及形体塑造的长处;既可向五彩缤纷的装饰风格发挥,也可朝工笔淡彩等画风靠拢,就是水印木刻的洗练高雅也可以体现……从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等各种风格流派,到最新潮的现代艺术,都可使用水彩的工具材料作为载体。可以说,水彩画是极具灵活性和多样化的画种,而且在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效果上,几乎是“无所不能的”,是能够融合中西绘画的独特画种。

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进行训练和突破,否则对学生而言,水彩画学习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法练习过程。在小班化教学情境中,我化整为零,打破了大班那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切得益于小班化教学的有利条件。水彩画的灵动和宽广适合学生的个性发挥,利用小班化教学模式,紧扣水彩画的三大特点,教学目标分层。三个研究小组通过自身的体验与探索,分别在各自领域寻找到水彩的特殊美感,最终合而为一,充分诠释了水彩画的三个特点,此时每个学生也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水彩风格。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小班化条件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落实因材施教。同时每一个学生对水彩学习的兴趣度极大提高,为今后水彩学习的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漆德琰《水彩》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2](美)珍妮多比.《让色彩唱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3]编写组.《“小班化”教育》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出版

上一篇:如何利用课本资源上好高中语文课 下一篇: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