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处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突变

时间:2022-08-02 07:15:03

论如何处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突变

摘要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天职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其性质决定了必须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处于对教师上课魅力的认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心理活动时而重合,时而分离,时而舒缓,时而急骤的演变过程,由于其落差极大,容易引起心理突变的现象。

关键词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心理突变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121-1

斯腾伯格认为心理突变一般是指课堂正常心理活动发生的逆转现象和师生双方不配合不协调现象。这种心理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处处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调控学生的心理活动;面对可能发生的心理突变,作出冷静的分析,从而采取恰当的、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持课堂教学心理活动的正常化。本文常识以教学中遇到的心理突变,分别从过度兴奋、机械教学抑制、注意分散抑制、思维压迫抑制、学习难度抑制等五方面入手,初步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心理突变及其处理方法。

一、过度兴奋

过度兴奋是指学生学习情绪过于高涨后,心理活动游离了教师教学目标的状况(斯腾伯格,2003:124)。这种情况大都在讨论课或听力课上发生。教师如果超前预计不足、个人调配力不够,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遇到同样情况课堂乱成一团。

遇到此情况,教师必须保持冷静,当机立断,机智地以动制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各陈己见,以引导为主,对学生晓之以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教师的身上。既肯定学生,使其积极性和表现力得到满足,又促进其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有效的引导疏通,比强压、发怒,更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威信,使学生乐于听从教师的疏导。

二、机械教学压抑

机械教学,指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使英文课堂变成生词教学,教学内容支离破碎的情况。无论什么课型的机械教学,只要教师步入课堂,学生心理会习惯性疲软。机械的活动最容易使人疲劳,要改变这种近规律性的心理突变,要充分运用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在抓好启始课的同时,在每一节课埋下悬念,使每一活动和课前,学生都有希冀和盼望。要善于埋下悬念,教师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寻找突破口,如教授商务英语的关于品牌的听力课时,可以结合生活的实际需要,以英文广告的视频导入要教授内容,以此作为引子把学生吸引到要学的内容。二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多运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的标语等之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三要选择切合所教内容的方法,切记不顾实际需要重演“生词、新句、语法、练习”的陈规旧套,如可以适当使用开放式的英语场景练习口语,从而联系旧知,学习新知;四要善于设疑,如给出英语的谜语不进行解答,培养期待感。

三、注意分散抑制

注意分散是因外界的影响,导致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每堂课的开始,学生的注意力都经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学生上课走神的原因既有学生主观的因素――如疲劳、对该学科不感兴趣、不喜欢学习等,也有教师的原因――讲课缺乏吸引力、照本宣科等。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运用课堂机智,既不训斥,也不大肆鼓励,而是旁敲侧击,为之疏导,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激励其学习的上进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思维压迫抑制

作为不同的个体,人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有不同的接受能力与智力。教学中,科学的教法是分层次教学,即:照顾大多数,帮助后进生。英文课堂上,教师要按照教学规律行进课堂,对学生要求过高,希望教学效果一蹴而就,将使对学习感到压力的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因此,外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运用语言的亲切力、诱惑力和启发力,掌握提问的艺术。在英语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知道答案但是用英文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不理想的情况,教师应当及时改变提问的形式,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为学生的回答设立阶梯,从多角度来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是压制学生的思维。

五、学习难度抑制

思维的产生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的,旧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都会有某种联系。学习难度,通常是指知识的阶梯高度,一种是对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感到难,另一种是对复杂、理不清头绪的知识感到难。根据人们的认知心理,认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和因果制约地递进着,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课堂的提问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遵循疑――问――思的客观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解剖、步步深入,把一个大而难的问题分解成为若干小而教易的问题群,为学生的思维爬坡搭建攀登的螺旋式上升的阶梯。在问题的层层深入的同时,提供条件和契机,对学生的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回答加以点示,启发他们的自主思维,调动他们的主动求答的意识,帮助他们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填补他们知识链中缺乏的知识(information gap),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更新并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使新旧知识能够同化、深化并可加以应用。

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在教学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善于处理心理突变事件,课堂自然左右逢源。

上一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浅探 下一篇:葵花田里遥望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