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测录井各种单根峰的识别

时间:2022-08-02 06:28:26

气测录井各种单根峰的识别

[摘 要]气测录井作为一种实时测量地层气体的手段,其原始资料中记录下了许多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气测异常数据,如后效、单根峰、停泵峰、双单根峰等,它们均是已钻过地层在特殊情况下的表现,不是实时钻进时地层的破碎气。通过它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储集层的含油气情况、地层压力及钻井液使用情况,因此它们只是一种辅助资料,而对气测真正有意义的是实时钻进时破碎气的测量值,所以在整理回放资料时要把假值剔除掉。但剔除工作要格外慎重,一定要判断准确,否则会把地层的真实气测值显示给删除掉。后效、单根峰、停泵峰容易判断,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双单根峰的识别难度较大,需要掌握一定的气测理论基础知识。下面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经验,通过实际例证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气测录井、单根峰、双单根峰、空气垫峰

中图分类号:P63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039-01

一、双单根峰产生的机理

有两种情况可能产生双单根峰。

其一:接单根时钻具上提,钻头对井底产生抽汲作用,钻井液停止循环后,井底液柱压力相对减小,有利于地层气往井筒扩散和渗透,因此在井底会积聚一定量的气;新接单根、方钻杆、水龙带及部分立管内还没有钻井液,被空气充斥,一般有30一40m,开泵循环时这部分空气被压缩并逐渐混人到钻井液里,造成有一段钻井液密度相对较低,在这段低密度钻井液进人环空上返的过程中会对所经过的地层产生瞬时负压,油气层处的油气在压差作用下会有一部分快速扩散到该段钻井液里。因此,在一个循环周期后全烃曲线会出现两个尖峰,前一个为单根峰,后一个为空气峰,这就是所谓的双单根峰。由于低密度钻井液量很少,在井内液柱段很短,在油气层处前后滞留时间短暂,因此吸收到的地层气有限,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峰比单根峰低。可通过出峰时间来判断是否是双单根峰,单根峰为一个迟到时间,空气峰为一周时间,单根峰在前,空气峰在后,两峰间隔为一个下行时。

其二:钻开高压油气层后,油气一直源源不断地侵人到井筒内,接单根时位于该处的钻井液里便聚集了一定量的气,因此,一个迟到时间以后,在全烃曲线上也会出现两个尖峰,前一个为地层气峰,后一个为单根峰,这也是所谓的双单根峰。由于高压油气层气源充足,所以一般情况下地层气峰高于单根峰,并且出峰时间也较为固定,两峰间距随着井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时间增加泥饼逐渐形成,地层气造成的单根峰将渐渐消失。

不论是哪种情况,要产生双单根峰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已钻穿油气层,二是钻井液处于欠平衡或衡状态,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双单根峰现象很难出现。

二、举例分析

1.标准双单根峰举例

假设某井在钻进到2000.00m时,全烃由0.0500%上升至5.0000%之后基值整体上升,后效、停泵峰、单根峰十分活跃,并于2019.00m时出现双峰现象。该井录井曲线情况:第一峰出现时间与迟到时间吻合,第二峰出现时间与一周时间吻合,两峰间隔正好为一个下行时间,因此,可断定第一峰为单根峰,第二峰为空气峰。

2.后效与空气峰举例

假设某井后效录井曲线,假设次井钻开第一个产能很好的油气层后,进行了一次短起下观察后效。当钻至井深2600.00m时进人设计中第一个油气层。不存在其他气源的情况下。第一峰出现时间正好比迟到时间稍微小些,持续时间略长,峰值比较高。第二峰出现时间与一周时间吻合,两峰间隔大于一个下行时间。因此,可断定第一峰为后效峰,第二峰为空气峰。

3.假双单根峰实例

假双单根峰的判断归根结底就是以单根峰和空气峰、后效峰和空气峰的判别标准来做判断。通过时间的对比和峰值大小的对比来多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假设某井气测录井,当钻进到1600m时见良好气测显示,全烃由5.0000%上升至30.0000%,组分C1相对百分含量26.00%,为明显气层异常。假如钻过该层后在1657m、1667m、1666m三次接单根时连续三次出现双峰。双峰的特点是第二峰高于第一峰。如果现场操作人员判断错误,当时把它们分别当作双单根峰处理了。完井后验收资料时与电测曲线对比,通过对出峰时间、岩性及电性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将会发现此处的“双单根峰”会有疑点。这样的话就是质量事故,因为错误的操作可能将正常的油气显示数据给删除掉。将会对公司的名誉带来不好影响!所以应尽量禁止这种事情发生,加强现场资料录入质量。

疑点1:空气峰一般情况下要低于单根峰值,也就是第二次出的单根峰要比第一次的低才对。而三次所谓的空气峰却比单根峰高得多,与常理相矛盾。

疑点2:单根峰在刚钻穿油气层时最易产生,打开1600m的气层后,为什么前面几次接单根时不出双单根峰,而且连单根峰也不出,却等到后面连续三次接单根时出双单根峰?乍看让人迷惑不解,但仔细分析便会明白。前三次不出峰说明1600m出现的气层并非高压气层,很可能钻井液密度略偏高,因此造成产气量不足的可能。而后三次那是另有气源。

疑点3:出峰时间对不上。三次双峰时间参数见表3。和上面所讲的各种单根峰都不符合。假如第二峰为空气峰,出峰时间则均应为36min,然而它们却只有25min左右,相差11min之多;而且两峰时间间距完全与下行时间不吻合外。由此可断定第二峰根本不可能是空气峰。那么这三次的双单根峰是否真的存在呢?三次双峰的第二峰时间基本相同,与迟到时间大致相差3min。此时应该加强实测迟到时间的测验,来检验自己仪器采集的迟到时间是否正确。没条件的至少要投入塑料片来实测比较,这种方法不能及时反应排量的变化,再加之气体具有超前特性,如果实测迟到时间和计算机采集的迟到时间出现几分钟的误差亦属正常,如何是这样则可以认为第二峰是单根峰。

三、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钻井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井采用衡或欠平衡钻进,这就为双单根峰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尤其是存在高压油气层的井更容易出现。因此,双单根峰现象也就接二连三地出现,在现场录井及资料解释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过一些失误的判断,故特把此问题提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总是空气峰的特点就是一个周期的时间。单根峰则是一个迟到时间。而油气层处得单根峰则要有一定的小于迟到时间,这则要通过多个单根峰和双峰的时间差,以及现场工程的泥浆性能来判断。至于后效就容易判断了。但说来说去,总重要的是现场的迟到时间一定要准确。实测迟到时间不能马虎!因为泵排量的变化或者泥浆性能的调整,或者井身结构的因素而影响到实测迟到的塑料片发生失真的情况是在所难免,但时间再差也不会有太大。所以在加强的迟到时间实测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地质和定向等现场录井数据的变化,才能更好的对更重气测真假值做出良好的判断。希望在以后科技的发展中,能更好的解决这类具有迷惑性的数据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逸民.气测录井全烃曲线异常的判断及应用[J].录井工程,2010,12(21):115-117.

[2] 王宏伟. 气测录井资料随钻自动实时解释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2012,16(24):185-186.

[3] 胥东宏.特殊工艺井迟到时间确定及环空清洗度录井监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7(11):235-237.

[4] 操延辉,王晓阳,王秀霞等. 油气勘探发研究中如何甄别气测录井资料[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9(23):129-130.

上一篇:锅炉外包铁皮保温层的设计 下一篇:浅析起重机的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