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外涂美白功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02 05:36:45

白藜芦醇外涂美白功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外涂对人类面部皮肤的美白功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40名面部光老化女性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名,分别涂抹白藜芦醇或基质,连续12周。于使用前、后不同时间点,测量皮肤颜色及含水量。结果:白藜芦醇组受试者的黑素指数均值较试验开始前明显下降,黑素指数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红斑指数及角质层含水量在试验前后无明显变化。医师评价约65%的受试者皮肤亮白程度获得了中度至明显的改善,约60%的受试者对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程度的美白功效,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白藜芦醇;美白;黑素指数

[中图分类号]R3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8-1340-03

白藜芦醇是植物界分布较广的羟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在新鲜葡萄皮中的含量最高[1]。近年来的动物试验或体外试验证实白藜芦醇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有报道[2]认为白藜芦醇是一种非肽类内皮素拮抗剂,而内皮素-1可以提高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以及增加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的表达[3-4]。推测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拮抗内皮素而起到一定的美白作用。笔者科室招募40名面部光老化女性受试者,观察外用白藜芦醇对皮肤的美白功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招募40名面部光老化女性受试者,年龄40~60岁,每位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①受试者均为室内工作者,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不外出,受试期间不到外地出差;②两个月内未接受过面部治疗者;③两周内未使用过(内服或外用)类固醇类药物者;④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非精神病患者、嗜酒、吸毒者;⑥无系统性疾病或严重的皮肤病患者;⑦无化妆品过敏史及其他严重过敏史者。

1.3试验样品:白藜芦醇、基质均由雅诗兰黛公司(美国纽约)提供。

1.4仪器:数码相机(Coolpix 5700,Nikon,日本)、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Mexameter MXl8, COURAGE+KHAzAKA,德国)、角质层含水量测试仪(Corneometer CM825, COURAGE+KHAZAKA,德国)。

1.5 方法

1.5.1受试者分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名,分别涂抹白藜芦醇或基质,每日涂抹2次,连续12周。两组受试者自备防晒指数为30的防晒霜,于早晨及中午各涂抹1次。试验于2009年3~5月进行。

1.5.2摄取照片:于使用试验样品前(W0)、4周后(W4)、8周后(W8)、12周后(W12)分别用数码相机留取受试者正位、双侧位45°的照片。

1.5.3无创检测:①于上述4个时间点应用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测定受试者眉正中上方1cm、颧骨最高点、嘴角与下颌正中连线中点,共3处皮肤黑素指数(melanin index,MI)和红斑指数(erythema index,EI),每个部位测5次,取平均值。将3个部位MI/EI值之和除以3得到MI/EI均值,治疗后MI/EI均值减去治疗前MI/EI均值得到MI/EI差值;②于上述4个时间点应用角质层含水量测试仪测定受试者颧骨最高部位角质层含水量,每个部位测l0次,取平均值。

1.5.4主观评价:由一位未参加本试验的皮肤科医师在W8及W12根据照片就皮肤亮白进行评价,分为无改善、轻度改善、中度改善、明显改善4级。由受试者本人在W8及W12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级。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2.1 MI值变化情况:W0时,两组受试者的MI均值分别为170.44和167.32,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W4时,治疗组MI值降低至161.98,W8和W12时进一步降低至155.09和150.01。而对照组各时间点MI值变化不明显,W4、W8、W12时分别为169.41、170.52和168.43。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MI差值均大于对照组,但W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W8和W12时有显著性差异(P

2.2 EI值及角质层含水量变化情况:W0时,两组受试者的EI值及角质层含水量分别波动于249.85~267.23和58.97~ 67.12之间,两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过程中各时间点上,两组受试者EI值及角质层含水量均无明显变化,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医师主观评价:W8时,治疗组中约有20%、35%、30%的受试者分别获得了轻度改善、中度改善及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中约有10%、5%的受试者分别获得了轻度改善及中度改善,无明显改善者;W12时,治疗组中约有10%、30%、40%的受试者分别获得了轻度改善、中度改善及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中仅有10%、5%的受试者分别获得轻度改善及中度改善。

2.4 受试者评价:W8时,治疗组中约有25%、35%、25%的受试者分别获得了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对照组中约有10%、5%的受试者分别获得了稍满意及满意,无非常满意者;W12时,治疗组约有25%、35%、30%的受试者分别获得了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对照组中仅有15%、5%的受试者分别获得了稍满意、满意。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照片见图1,2。

2.5 不良反应:无瘙痒、刺痛、脱屑、红斑、水肿、色素沉着及脱失等不良反应发生。试验期间,受试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未受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了白藜芦醇对人类面部皮肤的美白功效及安全性。医师及受试者主观评价结果显示:外涂白藜芦醇8~12周,治疗组65%以上受试者皮肤光老化程度获得了中度至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仅15%获得轻中度改善。治疗组60%以上的受试者对结果表示满意甚至非常满意,对照组仅15%表示表满意或非常满意。

外涂白藜芦醇4周时,治疗组MI值较治疗前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外涂至8~12周时,MI值较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在我们的研究中,窄谱反射分光光度计测得的EI值无明显变化。由于EI值反映皮肤中血红蛋白含量,从而间接反映皮肤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程度[5],提示本研究应用的白藜芦醇外涂对于皮肤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未起到保护作用。而我们的前期研究中短期预防性外用白藜芦醇对于急性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变红起到了抑制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白藜芦醇对于急性光照或慢性累积光照诱发的皮肤变红的作用机制或方式不同。另外,白藜芦醇外用前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变化不大,提示若今后外用此类抗氧化剂进行护肤时可能不能省去保湿霜的应用以保证皮肤水合。

综上,此项临床研究表明外用白藜芦醇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皮肤色泽,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日益增多,白藜芦醇等抗氧化剂在皮肤美容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刘芳,曲极冰,李红,等. 白藜芦醇抗炎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5):1138-1141.

[2]杨连春,王峰,刘敏,等. 抗蛇毒中草药红背丝绸对内皮素-1的拮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0,9(7):455-458.

[3]Slominski A,Tobin DJ,Shibahara S,et al.Melanin pigmentation in mammalian skin and its hormonal regulation[J].Physiol Rev,2004,84(4):1155-1228.

[4]Monji A,Inoue H,Oshima H,et al.Tyrosinase induction and inactivation in normal cultured human melanocytes by endothelin-1[J].Int J Tissue React,2005,27(2):41-49.

[5]Clarys P,Alewaeters K,Lambrecht R,et a1.Skin color measurements: comparison between three instruments: the Chromameter (R),the DermaSpectrometer (R) and the Mexameter (R) [J].Skin Res Technol,2000,6(4):230-238.

[6]Fitzpatrick TB.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lity of sun-reactive skin typesⅠthrough Ⅵ[J].Arch Dermatol, 1988,124:869-871.

[7]贾丽丽,李远宏,吴严,等.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9):1306-1308.

[收稿日期]2012-05-22 [修回日期]2012-07-02

上一篇:过氧化物在牙齿冷光美白中的应用 下一篇:面部痤疮180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