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的技术创新

时间:2022-08-02 04:14:58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的技术创新

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意义

由于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的不可再生性使得因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如大庆、伊春、鹤岗等,经过了资源开发的初始期、成熟期、乃至衰退期,出现了资源储备逐渐下降,开采成本急剧上升,主导产业逐步萎缩,竞争力严重削弱的情况,进而威胁到整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如大庆油田的剩余可采储量日益锐减,从2000年至今,油田原油产量以每年150万吨~200万吨的速度递减,预计到2020年将减少到年产原油量2,000万吨。林都伊春16个林业局中已经有12个无木可采,可采木材不足500万立方米。煤炭储量也面临着日趋减少的尴尬情境,目前黑龙江四大煤矿中,除了七台河之外,其他煤矿的开采历史都已近百年,有些矿井甚至无煤可采。

因此,为了推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黑龙江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省内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科学技术进步,拓展区域产业互动合作的空间,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尽快地寻找到可以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替代产业并加大力度进行建设,实现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转变。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期的技术创新障碍

1.思想观念障碍

黑龙江省所处的地理位置远离经济、社会、教育和人文发展较快的东南沿海省份,加之自然资源丰富,这就决定了人们时常忽视信息的重要作用,眼光只限制在本城市和本地区,排斥外来新鲜事物,保护本地利益,这就产生了封闭的发展思维,严重阻碍技术创新的发展。

2.企业主体障碍

黑龙江资源型企业主要都是国有企业,政府的垄断性资源开采使得企业无需通过创新和承担风险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资源型企业创新思想落后和创新能力不足;其次,黑龙江资源型企业的企业家的惰性和依赖心理使得他们缺乏创新的竞争意识和战略眼光,并过高的估计企业转型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坚持保护自己熟悉的资源型产业。

3.创新人才障碍

黑龙江的资源型城市受地域限制,对人才尤其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远逊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因此在自主择业的条件下很难从外界引进创新型人才。双鸭山市人民政府早在“2003-2010年双鸭山市振兴老工业基地总体规划”中就明确指出,黑龙江双鸭山矿业集团已有5年没有采煤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企业工作了。并且,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才结构单一,多数人才集中在资源型行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外流严重。这就决定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缺乏,成为黑龙江省产业转型的瓶颈之一。

4.社会体制障碍

技术创新需要配套一个完善的服务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制度保障,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无论从技术资源共享还是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都是不足的。如创新技术人才结构欠合理,创新教育落后,资源型大企业与地方小政府的协调性差等体制因素,都制约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技术创新发展。

三、促进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技术创新策略

1.树立技术创新观念,强化科技进步与创新意识

文化价值观念是技术创新体系中最深层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创新的成效。这就要求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首先必须转变自己的技术创新观念,使创新观念和创新思想成为地域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

从政府层面来讲,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对黑龙江省传统经济的发展弊端,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目前所处的尴尬环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通过颁布法规和政策等方式加强对资源型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改变其生产模式,引导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新思想。

从企业层面来讲,资源型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程度,将技术创新思想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树立企业技术创新观念,并通过培训和教育手段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大力宣传,并辅以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使技术创新思想落实到员工的实际行动中。

2.大力引进创新技术,创建资源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资源型产业仍体现其主要竞争力的资源型城市,如大庆、大兴安岭、双鸭山、七台河等,要在继续发挥其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加大力度进行创新技术的投入,使产业链和产品链纵向延伸,提高相关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大庆市在近些年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就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在确保石油、石化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提出了重点发展石化产品的深加工、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乳品及畜产品的深加工、建筑及建材加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及机械、仪器仪表等六大支柱产业,收获到了较好的初步转型效果。其次,对于资源型产业已经逐步失去竞争优势的资源型城市,如鸡西、鹤岗、伊春等,需要积极兴办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替代产业,培育资源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鹤岗市具备独特的地理位置,鹤岗萝北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也是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口岸中距省会哈尔滨最近的口岸,吞吐能力强,交通发达,这就使得鹤岗市成为东北亚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在中、日、韩、俄、蒙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完全可以实施以国际物流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策略,从而创建资源型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和技术创新队伍

首先,黑龙江各级政府应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技术创新人才,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进入市场进行技术创新创业,允许他们到企业进行兼职的技术开发,引导优秀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其次,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人才合作培养机制的实施。

最后,黑龙江资源型企业要建立技术人员贡献与报酬福利挂钩的激励机制,对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型科研技术成果给予重要奖励,并且应加大精神鼓励的力度,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带薪培训和学术休假制度。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4.推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针对转型出台方案

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客观上与政府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那些陷入瓶颈的资源型企业和处于创业初期的“弱质”民营企业,如果能够得到政府在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则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效果将大幅度提升。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可以效仿美国和德国的政府做法,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出台专门的结构调整方案,帮助资源型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组织调整,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调整产品结构;同时,政府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那些日渐缺乏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行业;最后,各级政府还需要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基础设施和外在社会环境,如改善交通设施、兴建高校及科研机构等措施,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后的顺利发展奠定必要的坚实基础。

5.依托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资源型城市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使当地的特色资源得以开发利用,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大庆市可以依托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进行软件业的开发;伊春市和大兴安岭可以凭借其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建设森林动植物博物馆而成为当地的休闲和服务中心;其他煤资源城市可以将废弃的厂井改造成博物馆,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极大地开发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等。这些技术创新方式既体现了投资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又巧妙利用、变废为宝,保留了地方特色。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经济管理系)

上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的保障 下一篇:浅析犹太道德生活中的“谦卑”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