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阅读教学的和谐之音

时间:2022-08-02 12:56:42

奏响阅读教学的和谐之音

传统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就像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接受命令的士兵。虽说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人,但实际上学生无真正的自主,师生间总是隔着天堑交流,好辛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课程凸显出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当迎着改革的浪潮,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奏响阅读教学中的和谐之音。

一、教学设计中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体现某种教学新理念,是对教学新理念的诠释”。语文教学新理念有哪些呢?分别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共同挖掘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教学思路,在教学流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环节的巧妙设计,使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备课时,一定要深钻教材,找到与学生、与文本互动、交流的切入点。如《鹅》这一课,就可以这样设计:

1.理清文体,猜想入题

问:《鹅》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动物)此类文章会介绍哪些知识?(外形、生活习性)

猜想:本文会介绍些什么呢?(激起学生探究兴趣,达到学生与文本认真对话的目的)

2.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学生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教师巡视指导。(有分工的互动学习)

课堂互动、验证猜想。问:具体说说课文介绍了什么?(帮学生理清思路)

3.小组学习,体会文本

分小组学习鹅的外形、鹅下蛋、鹅与黄鼠狼搏斗的段落。(教师参与小组学习,点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反馈。(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交流,相互启发、进步的过程)

4.课外拓展,提高能力

问:你们最想完成什么样的作业呢?(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师生共同设计作业、共同挖掘课程资源)

《鹅》这一课的设计,遵守了教学设计要把握的两个原则:一是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二是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和开放性。适当的“留白”、粗线条的教学流程,给学生、教师留有共同创造的空间,建立起了共同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阅读教学中体现师生的创造性

“在新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性的教育者向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转变。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些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都说明: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是自主的,要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权利,用心设计与经营课堂,呈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学生也是自由的,他们要主动参与教学,积极地探索和发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创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著名教师支玉恒在教《穷人》一课时,留了七八分钟,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诸如:“桑娜抱回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回家后那一段,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省略号?”“如果我是作者,就让西蒙有五个孩子,让桑娜有两个孩子。”……支老师根据不同内容、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增强解题效果。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支老师引导学生从桑娜坐立不安的行为理解她害怕、矛盾的心理,并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独特作用,课堂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达到了高潮。

课堂中的高潮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试想,如果支老师不设计质疑的环节,或是学生不主动参与此设计环节,还会有如此精彩的一幕吗?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

三、对话、互动中求师生共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里写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主体与文本主体之间起桥梁作用,帮助学生与文本(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对话,实现“教师主体—文本主体—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交流。

教师应成为学生对话的参与者、启发者和引导者,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与见解,并以自己的创造智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来,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以自己充满个性的视角去关照鲜活的文本,用自己充满个性的心灵与文本碰撞,建构起充实的自我意识世界,实现主体的自我构建。教师在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实现了师生的共发展。教学实践中,不要为了完成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打断学生的回答,抢学生的话……如果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创造精神从何体现呢?多些耐心,多些宽容,让师生在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中求得共同发展吧!

四、想象、创造中促师生共提高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的想象也许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时候,他母亲常给他讲故事,但他母亲讲故事的方法比较独特,总是在讲到中途的时候停下来,留下一个让小歌德想象的余地,让他自己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这就很好地激发和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使歌德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歌德母亲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空白’,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写道:“小学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功能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学过程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学生从中接受和创造一个扩大的自我,教师也实现了自身发展上的飞跃。

阅读教学本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只有着力思“教”、放眼看“学”,在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下,交流与对话才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高效的。作为教育者,也请大家奏响阅读教学的和谐之音吧!

(作者单位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城关第三小学)

上一篇:巧用儿歌“活”课堂 下一篇:阅读教学引领童真感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