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信息科技新第一

时间:2022-08-02 08:53:38

这十年,信息科技新第一

2010年11月,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组织数据,“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二期工程系统峰值性能达到每秒4700万亿次。在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 500排名中位列第1名,全部采用自主CPU的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跻身世界Top5,这在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正式进入世界前列由国防科技大学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研发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已经完成二期工程。经过技术升级优化后,“天河一号”峰值性能达到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性能每秒2507万亿次。与一期工程相比,不仅运算速度有了大幅提升,而且部分采用了国防科大自主研发的“飞腾-1000”中央处理器,开始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

“天河一号”的成功是先进计算技术的重大突破。“天河一号”工程办主任李楠研究员骄傲地说:“我们采用了国产的中央处理器,自主的互联系统,和自己研发的一系列增强软件,二期系统从峰值性能来讲,比以前系统提升了3.89倍,更难能可贵的是持续性能提高了更多,提高了4.45倍。”

除了“天河一号”,我国一批重大技术系统和产品研发在这十年实现重要突破:TD-SCDMA作为我国提出的第一个系统化移动通信标准,已形成了一条覆盖标准、芯片、无线接入网、核心网设备、终端、测试、大型软件等环节的完整移动通信产业链,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第一次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表明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全球最大规模的国家级高可信网络试验床成功实施,技术水平走在世界的前列,推动了“三网融合”国家战略的发展;中国国家网格服务环境为科学研究和大型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计算资源支持;海量存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标志着我国存储产业开始由技术依赖走向自主创新。

“如果说龙芯1号还是在雾中赛跑,远方一片迷茫,看不到先行者的身影;到龙芯2号时我们已经超过了好多人,看到前面可数的几人;龙芯3号的研制,将使我们在计算机领域彻底赶上并超过前人。”全面负责龙芯研发的中科院计算机研究员胡伟武以一种跑步的方式来比喻国际间“你追我赶”的芯片研制。

2000年,中科院计算所筹备CPU设计项目,32岁的胡伟武主动请缨组建CPU设计队伍:“一两年之内不把通用操作系统研制出来,提头来见!”2002年8月10日清晨6时零8分,是我国计算机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一号”诞生了!龙芯一号结束了中国计算机“无芯”的历史。随后龙芯课题组每年将龙芯的性能提高三倍。

不仅仅是“龙芯”系列,十年来,我国核心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初步建成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国产通用CPU实现了我国信息产业芯片“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打破了国外IT巨头的核心技术封锁;海量存储系统填补了国产高端存储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空白,打破国外存储产品的垄断;国产操作系统、中间件研发成果已经转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完成产业化并投入市场应用,在金融、交通等多个关键领域已取代了国际同类主流产品;中文信息处理方面实现了多语增值服务平台、嵌入式智能翻译系统、智能辅助翻译平台、PC翻译工具软件、多语行业应用及集成等产品系列,在北京奥运以及上海世博得到了重点应用;TD-LTE和TD-LTE-Advanced入选国际主流技术标准,并在世界上20余个国家步入商用。

中国科技网

上一篇:《诛仙2·末日与曙光》12大职业全分析 下一篇:电视编导文化素养提升的意义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