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行肘前内侧入路手术的临床有效性

时间:2022-08-02 07:30:42

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行肘前内侧入路手术的临床有效性

摘 要:目的:对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行肘前内侧入路手术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37例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肘前内侧入路手术,观察分析3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实施,手术成功率为100%。经过6个月随访,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达到94.5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临床良好恢复,因此可以再临床中对其加大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有效性

尺骨冠状突是前关节囊和肱肌的附着点,可有效防止肘关节过度屈曲和尺度向后脱位,是维系肘关节稳定的关键部位。尺骨冠状突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少见,治疗多以手术方式为主,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效果不一,手术入路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安全性和效果上尚存争议[1]。为分析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行肘前内侧入路手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干扰因素,签署治疗同意书。37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6.7±3.1)岁,受伤原因为交通伤、意外伤、坠落伤等,均为闭合性骨折,左侧受伤患者19例,右侧受伤患者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2h-7d,平均(1.7±0.4)d,合并肘关节脱位者9例。37例患者根据O’Driscoll分型标准:Ⅱ型24例,Ⅲ型13例。

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肢外展放置,绑扎气囊止血带。肘前内侧入路,自肘横纹近端处向下做长约6纵弧形切口,切开腱膜并显露屈曲-旋前肌群做钝性分离,显露肱肌直至可见冠突骨折块,使用拉钩向外侧牵拉直至清晰暴露手术视野。操作期间,要注意保护贵要静脉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后,骨折块复位,根据粉碎大小和程度选择克氏针(直径1-2)固定,酌情选择数量,克氏针穿出尺骨后侧尖端要略高于冠突,克氏针平行制造两个骨隧道,套住尖端做8字固定,并剪断尾部,埋于肘后侧皮下,便于愈合取出。手术时,要对患者肘关节内外侧做应力试验,检查侧方稳定性,不稳定者则需要同时进行内外侧副韧带修复。

手术后,患者送入病房,提高患肢并及早冰敷。应用抗生素治疗,伴有肿胀患者20%甘露醇脱水治疗。术后前3天石膏外托固定保护,做握拳抓空练习,3天后去除石膏固定做被动全程肘关节功能锻炼,在3-4周后完全去除石膏固定托,做主动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3.评价指标

观察并随访术后6个月患者康复情况,治疗效果评定以HSS评分为主,判断患者肘关节恢复情况。HSS评分内容:疼痛50分、活动30分、整体使用情况12分、持久性8分,百分制情况下以得分越高恢复情况越好,以

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

二.结果

3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随访6个月期间,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肘关节强直、骨化性肌炎、肘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情况良好。术后六个月肘关节平均屈伸幅度(115±11.2)°左右,旋转幅度(135±10.4)°,HSS评分优良率94.59%(35例),其中优秀24例(64.86%)、良好8例(21.62%)、一般3例(8.11%)。

三.讨论

作为组成肱尺关节的重要部分,尺骨冠状突对肘关节向后应力有静力性限制,是关系到肘关节稳定性的关键结构,在肘关节铰链连接和旋转活动中发挥着稳定作用,无论是伸直位还是屈曲位,尺骨冠状突维系稳定的价值均不可忽视。在活动中,尺骨冠状突向内侧延伸以增加近端宽度与肱骨滑车相适应,其与挠骨远端所形成的前内侧关节面因缺乏近端干骺部的支撑,受外力挤压时发生骨折几率较高。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较为少见,多数患者均伴有肘关节脱位现象,临床以往多以侧位X线片为依据做Regan-Morrey分型,但是由于对矢状面骨折描述较差,限制了其应用[2]。O'Driscoll分型标准依托于三维重建CT优势,可更加全面细致的完成患者临床分型,目前主要以Ⅰ、Ⅱ、Ⅲ型为主,每一型又可分为多种亚型。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37例患者主要以Ⅱ型(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与Ⅲ型(冠状突基底部骨折)为主,前者以ⅡA型、ⅡB型、ⅡC型三种亚型为主,后者以ⅢA型亚型为主。Ⅱ型与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是威胁肘关节稳定的主要因素,受伤时患者患肢受应力影响肘关节向后内侧内翻导致骨折,并可能造成副韧带撕裂损伤或远端挠骨骨折[3]。

临床中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以外侧、后侧和内侧入路为主,内侧入路是经典术式,对于此骨折应用情况较好。传统内侧入路以肱骨内上踝为中心做纵形切口,在保护尺神经的同时可自尺侧腕屈肌间隙进入,暴露手术视野,或者从内上踝起点完全剥离前臂屈曲-旋前肌群连同部分骨质向远端翻开进入,这两种手术手术切口均较大(6-10),对患者创伤严重且伴有较大的损伤尺神经风险[4]。因此本次手术入路治疗中,选择了肘前内侧入路,自肘横纹近端向下做纵弧形切口,不仅手术切口小,容易辨认进入间隙,且不需要游离尺神经,降低了对正中神经、贵要静脉、肱动静脉损伤的风险,手术安全性较高,操作也较为方便。手术操作过程中克氏针的打入尽量保持平行状态,这主要是因为肱肌和肘关节之间的正反作用张力,如此操作有利于将表面张力分散于韧带纵轴上,使关节屈功能得以更好恢复[5]。不过考虑到钢丝韧性较强,克氏针横向位移可能性小,所以克氏针不保持绝对平行也可,但是需注意操作中谨慎仔细,以做好内固定。手术中配合克氏针处理粉碎固定块并做8字形固定,不仅固定效果好,且方便术后取出,疗效安全有保障,且治疗成本低,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好,证实了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综上所述,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行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效果好,可行性强,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好,安全可靠,值得大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游潮勇,陆大明,张振文,等.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体会[J].中国医药报道,2010,7(33):144-145.

[2]姚琦,陈迎春.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0,25(7):635-636.

[3]林垂聪,周光伟,陈鑫,等.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2,27(7):646-647.

[4]张会良,蔡亮,胡均.改良肘关节内侧入路治疗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2例报道[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7):137-138.

[5]吕守正,郭强,马信龙,等.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J].山东医药,2014,2(19):65-66.

作者姓名:

陈国勋1975-12,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广东省广州市; 学位:本科学士; 职位:医师职称,研究方向:临床,联系方式(广东省广州市天强路1号骨外科,510620).

上一篇:黄芪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 下一篇:非洲疟疾患者血液指标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