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大学生践行北京精神中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时间:2022-08-02 04:24:12

在推动大学生践行北京精神中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摘要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保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充分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和立德扬善的人文精神。本文提出以倡导学习北京精神为契机和载体,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北京精神深入人心、人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代代不息。

关键词 北京精神 传承 传统美德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孕育了今天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它是中国历史沉淀和现实风貌的深情结合,是文化素养和道德理念的综合反映,是文化传承和自然特色的精准提炼,是首都人民在发展中理论结合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因此,作为首都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当以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为有力抓手,积极倡导当代大学生投入到践行“北京精神”的队伍中来,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政治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大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要性

2012年5月4日,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中国青年提出的5点希望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总书记的希望是对青年的殷切鼓励,更是一种指导和鞭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只是简单的接受和继承,更重要的是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知行结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美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美德中的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并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再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在北京求学的青年学生,在作为祖国政治经济中心和社会文化中心的首都生活、学习,接受着最先锋的思想和科学技术,理应与这座城市一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新时代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物——北京精神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北京精神表述语由四个词组成: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它展示了城市形象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丰富了文化内核,充分体现了北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协调,引领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弘扬北京精神,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兴旺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创新,因为源源不绝的创造力,是促进祖国和发展前进的动力;包容,因为我们有着宽广的胸怀,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厚德,因为北京有着灿烂悠远的历史文化,有着忧国爱民、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胸怀,也有着自觉的日常道德素质和修养。

3 当代大学生如何在践行北京精神中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北京精神”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提出,其最自然的意义毋庸置疑体现于它在“十二五”期间对于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等方面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北京在新世纪实现文化创新从而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要素。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在践行北京精神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3.1 以北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传统美德的渗透

校园是学生的载体,是承载着莘莘学子的远大抱负和高远理想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学术氛围和行为意识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践行北京精神的需要,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要营造一种学习传统美德的氛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使得北京精神深入人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北京精神,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教材,开放学校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构建以学习北京精神为主题的网络学习和讨论平台。同时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在愉悦大家身心的同时对老师和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北京精神的真谛和传统美德的崇高,并在不断地实践和践行中感染更多的人,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3.2 以高校附近社区为重要阵地,推动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美德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代最有活力和感染力大学生,应该把北京精神传播到每个北京人的思想之中,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这种精神,使得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学校要认清社区在学生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构建与社区共建教育的模式,通过学校与社区合力,提高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让学生在社会中感悟和践行北京精神,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首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振奋精神的同时应清楚地认识到北京精神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它,要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地转化之,要通过分析、鉴别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发扬它。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全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北京精神不仅仅是北京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良好精神品质,更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具有的灵魂核心。新时代的大学生,当胸怀远大理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立足自身的优势领域、发扬大学生本身的精神,成为北京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北京精神的社会温情融合自觉的实践者,北京精神道德风尚的积极促进者,从而做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参考文献

[1] 闫学坤.赵留山.张维.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定义的几点思考[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

[2] .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2.

[3] 王伟.践行北京精神的着力点[J].前线,2012(3).

上一篇:纤维密度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云计算改变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