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年级学生学会提问

时间:2022-08-02 03:54:42

让低年级学生学会提问

摘 要:低年级的学生敢问,好问,但不知道怎么问,因此,我们应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关键词:低年级;学会提问;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63-1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形式无非这几种: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学生答。最常见,也最易实施的是老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了。

当然,让学生提问并不是带有主观盲目性的任意诘问,而需要教给一定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敢问,好问,但不知道怎么问,因此,我们应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一、扣住“文眼”发问——纲举目张

初学提问,口子要小,每篇课文的题目便是最好的切入点。低年级教材中选用的课文生动活泼,浅显易懂。而课文的题目却是五花八门,有的以主要内容为题,如:《探母》、《小鹰学飞》;有的以课文的主人公为题,如:《小松树和大松树》、《孔繁森》;有的则以课文中心为题,如:《世界多美啊》、《有趣的发现》;还有的更以文中主要人物的语言为题,如:《这儿真好》、《要好好学字》……不管它以什么形式为题,文章的题目就好比是网上的 “纲”,“纲举”才能“目张”。

为此,每教一篇新课文,我总是让学生静静地坐着,看着我一笔一画地把课题写好,然后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开始,学生只会盯着题目上的那几个字问,或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一眼就能看懂的也问)。慢慢的,我引导学生摸索出一些方法。除了对题目字面的理解,以主要内容为题的(以《探母》为例)可问:什么时候去探母?为什么去探母?怎样探母?等。以课文的主人公为题的(以《小松树和大松树》为例)可问:他(们)是什么样的?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更形成了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渐渐地,我把“看题目,提问题”放到了学前的预习环节中。课上,把自己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如:预习了《大禹治水》后,学生问:“大禹是谁?”是的,课文中介绍了大禹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怎样?惟独没有写大禹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人?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老师对大禹的介绍,印象更深刻,效果更明显。正如叶老所说:“教师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连揽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

二、抓住“新词”质疑——化难为易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字词教学为重点,而每个字词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和出现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字词,掌握字词,积累字词,以达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因此,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划出生字新词,在不理解的字词上打上一个小小的问号。课上,采用“学生问学生答”或“学生问老师答”的方式,先解决一些容易理解的字词,另一些有待精读课文时再作理解。一旦某个字词弄懂了,便把问号擦掉。

学生提问的着眼点在字词,实际他不理解的地方不仅仅是字词,而是整个句子,乃至全文的主旨,因为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是理解重点句子,而理解重点句子的关键是理解重点词语。例如,学生在学《孔繁森》第三自然段时,提问:“恳求是什么意思?”马上有学生回答:“就是‘请求’的意思。”又有学生纠正:“真诚地请求叫‘恳求’。”教师马上抓住契机,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请求”在前,“恳求”在后?就是通过这两个词语的比较理解,使孔繁森为了藏族同胞不惜舍弃自己的一切的崇高品质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从而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叶老把学习者领悟理解教学的内容、联系实际加以验证而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个体经验称为“真知识”:“教师的真知识终究是教师的,与儿童没有关系……儿童总要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有所需求,自己去研究解决的办法,还要自己证实过,经验过,才会得到真的知识。”

一次,在教苏教版第三册《识字7》的韵文时,突然,一个孩子问:“老师,你和我们说过‘但’有两个解释,我不知道‘但闻鸟鸣声’这里的‘但’是转折还是‘只’的意思?”我没有马上回答他的提问,而是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为他找到了获得“真知识”的门径而喝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找准“句段”深究——一举两得

叶老对阅读教学有这样一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苏教版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童话故事占的比例较多,学生也喜闻乐见。教师要善于找准文中的“句段”,启发学生读文深思,提出值得深究的问题,从而拓展文本的内容及内涵。

在教《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我让学生细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然后,针对这一段的内容提问,学生们争先恐后。有一个学生问:“第二年春天,燕子、青蛙和小蜜蜂又相见时它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这个问题使学生们的想象展开了翅膀。教师就此让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学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回答问题是带动学生理解知识、进而有效地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不会提问,就不会学习,提问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绩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学会提问,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上一篇: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无痕”衔接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