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寨沧桑》

时间:2022-08-02 03:39:10

孔令贤的《大寨沧桑》,抓住了一个既敏感又吸引人的题材,并将特定时空下产生的种种历史迷雾和政治光环拨散、打掉,还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大寨。

两千年来,我国的文学和史学中就有史传文学的写作传统,《大寨沧桑》继承了这种传统,但又和旧的史传文学不一样,它不是以帝王世家、公侯将相、良臣酷吏、游侠滑稽为传主,而是为大寨这样的新中国农村以及创造了大寨奇迹的农民群体立传,其作对象与作传方式均有了显著的历史性变迁,带着许多新的时代内涵。尤为难得的是,它对大寨这样一个名噪四海的典型的描写,对其沉浮起落的生长史和命运史的讲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溢美,不讳忌,既张扬其艰苦创业的英雄精神、爱国奉献的高风亮节,也剖析其小农意识的先天缺陷。对于它后来所走的弯路及低潮时期的彷徨失落,亦从客观方面剖析了时代环境、社会政治的制约及其自身弱点所构成的复杂根源。正是凭借这种科学的历史观点和大量生活材料,才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大寨和大寨的真实历史。

《大寨沧桑》在叙述大寨60年的沧桑历史的同时,写到了各式各样的大寨人物,既有陈永贵、郭凤莲这样的领头人,也有最普通的大寨农民;既有创业时期的“50条好汉”和“铁姑娘队”的大寨妇女,也有在不同时期处于后进部分和对立面的群众人物,他们的喜怒忧乐和命运的变迁,都同大寨这个整体升沉起落的时代命运息息相关,共同演绎着大寨的历史。作品的写人写事,有情有理,细节生动,不只注重人物自身的情感展示,也很注重人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描摹,如像创业初期贾进财数次主动“让贤”的描写,梁便良去京城看望失意的陈永贵并陪着他默默抽烟的描写等,都是通过具体细节来展示这些农民人物纯朴的情感与坦诚的胸怀。而作者对这些他熟悉的大寨人物的描写,既倾注了情感,又带着冷静的理性,不以自己的感彩遮蔽和涂改人物的原色,也不因理性分析的目光减弱人物特有的光泽和亮度。作者对陈永贵的描写更是如此。作者从陈永贵办“老少互助组”和初级农业写起,就初步展现出这个大寨农民中的领袖人物的特有气质,这个出身贫苦、经历过旧社会苦难生活磨练的庄稼汉子,既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和务实的作风,也有帮助和带动农民兄弟一起脱贫求富的古道热肠,在走向集体化的最初实践中便显出其领军人物的特质。随着大寨艰苦创业的不断深化,环境和人的面貌日新月异,作者则从多个侧面写出陈永贵在实践活动中增长出来的过人才干。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尊敬和赞赏的感彩来写创业时期的陈永贵这个农民英雄的本色的。但作者也带着惋惜的心情,写出了后期陈永贵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并不掩饰他的农民意识中的杂质和思维方式的缺陷,同时也剖析了他受制于时代环境和畸形政治而不能自拔的困窘与无奈。正因如此,作者对于陈永贵这个蕴含着复杂的时代社会内容的特定人物的描写是真实的、令人信服的,也能留给人们许多历史的回味。

《大寨沧桑》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显著的反思特征。作品对大寨60年历史变迁的记述,对于这样一个基层农村如何风云际会地升上国人瞩目的政治巅峰,又如何跌入谷底、备受冷落,在时代的变革中怎样寻找自己的定位,都是以大量的真实生活材料和具体史料为依据的。作者显然下了很大功夫来收集和梳理这些生活材料和史料,对于一些影响和制约大寨的现实命运的重要事件的背景及隐情,也尽可能地掌握充足的资料,并借助这些鲜为人知的生活事实,以还原大寨的真实历史。这一类原本存在于大寨历史中的生活事实的朴素描述,自然带着应有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此外,作品通篇所带有的反思意识也是很明显的。作品写了大寨创业时的辉煌,写了大寨失落时的黯淡,也写了大寨在变革时代再度创业的艰难,由这三个时期的对照与呼应,作品对于大寨的历史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作了认真的反思,引出不少历史的教训和刻骨铭心的思考。作品力求以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观察和书写大寨这样一个基层农村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必然要经历的痛苦的蜕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历史的蜕变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但是,大寨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并未过时,它仍然应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保存和发展下去。

上一篇:创作动态地方会员 下一篇:用最质朴的风格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