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力学探究题

时间:2022-08-02 01:52:05

聚焦中考力学探究题

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在历年中考试题中,力学内容的分值几乎都占整个物理试卷的1/3还要多。现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科学探究方法被引到了物理学习之中,既使力学这个中考的宠儿有了新的载体,又为科学探究学习的考查注入了丰富的内容.

一、考查进行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和加工以后,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它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物理知识和问题相联系,尝试提出可检验的猜想与假设.通过猜想与假设,能达成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和假设的目标.

例1 (2006福州) 如图所示,嘴巴对着两张平行的纸吹气,你猜想两张

纸会如何运动?请写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个根据图示展示的实验现象而提出的猜测,相信你在学习过程中已做过类似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两张平行的纸在气流的吹动下不是分开而是靠拢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与压强有关.气流在两张纸之间流过,纸张之间的压强变小,在外面大气压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这是一个体现伯努利原理的实验.

答案:我的猜想:两张纸会贴到一起;依据是:吹气之后,两张纸之间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二、考查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开展实验的主要步骤,这方面要达成的目标是:能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能确定需要测量的量,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变量;理解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例2 (2006广州)浮力跟物体所浸的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但小明总感到:浮力大小应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有关,并猜想:“深度越深,浮力越大”.他跟小红说出自己观点,小红却说“浮力与深度大小无关”,两人在已有器材中选择了完全相同的器材,分别做实验,都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已有器材:泡沫(密度小于水)、石块、细绳、弹簧测力计、天平、烧杯(足够大、没有刻度)各一,水(足量).

(1)他们选择的器材是:_______;

(2)写出小明的实验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作结论分析;

(3)写出小红的实验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作结论分析;

(4)为什么他们的结论都是对的,写出原因.

分析:实验设计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好实验的步骤、操作过程等.小明、小红就是根据设计的原理分别对他们的猜测进行设计.

答案:(1)石块、细绳、弹簧测力计、烧杯、水.

(2)用弹簧测力计系着绑好石块的细绳,让石块慢慢浸入水中,直到刚好浸没;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根据F浮= G - F拉,可知物体所受浮力逐渐增大,因此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有关.

(3)用弹簧测力计系着绑好石块的细绳,让石块浸没水中后,再不断加大石块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根据F浮= G - F拉,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不变,因此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在液体的深度无关.

(4)石块在浸没液体之前,石块排开水的体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石块在浸没液体之后,石块深度增加,但排开水体积不变,所以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三、考查实验分析能力

收集到了相关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理,作为这类题的考察重点,经常在中考题中出现.需要达成的目标为:能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能进行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测量;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

例3 (2006山东)光明中学八年二班的同学,利用同一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影响滑轮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1、2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

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其他人交流,然后共同评估,是科学探究步骤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本题就是对各小组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中考题.这是一道研究实际生活中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问题.我们知道,机械效率与有用功、额外功有关,影响额外功的因素有很多,滑轮的重力、接触面的摩擦、以及操作的规范性等等都是造成额外功的因素,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加以考虑.

答案:(1)提起的物体的重和滑轮组的重.

(2)滑轮的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造成测量的力不准确.

(3)选用较轻的动滑轮来组装滑轮组;对于给定的滑轮组,通过增大提起的物重来提高效率;保持良好的,减小轮与轴间的摩擦.

四、考查得出结论的能力

得出结论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在这方面可以考查的目标有: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能注意与预想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能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建议.

例4 (2006福州)小强要参加校运会的铅球比赛,怎样才能把铅球推得远呢?他猜想:铅球落地的距离可能与铅球出手时的速度大小有关,还可能跟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于是小强和小明一起进行如下探究:他们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将容器放在水平桌面,让喷水嘴的位置不变,但可以调节喷水枪的倾角,并可通过开关来控制水喷出的速度.

(1)如图1所示,首先让喷水嘴的方向不变(即抛射角不变),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让水的喷出速度较小,这时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A点;第二次,让水的喷出速度稍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B点;第三次,让水的喷出速度最大,水喷出后落在容器的C点.他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在___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的越大,抛出的距离就越远.

( 2 )控制开关,让水喷出的速度不变,让水沿不同方向喷出,又做了几次实验,如图2所示.他们将记录的数据画在坐标轴上,得到一条水的水平射程s与抛射角θ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当铅球抛出的速度一定时,抛射角为时,抛射的距离最大.从曲线中,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 3 )我们还有哪些体育运动可以应用到上述结论的例子,请你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

分析:推铅球是运动会中的一个项目,怎样能推得远一点,小强同学他们能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借助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并把实际问题实验化,用喷水枪模拟推铅球.研究中既有实验的开展,又有数据的分析,还有实验结论的应用,可谓把科学探究学到家了.当然,这都只是本题展示的情景,设计本题的目的还是考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了解,特别是对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实验能力的考查.

答案:(1)抛射角,速度;(2)45°,在抛射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时,随着抛射角θ的增大,水平射程s先增大,然后减小(其他结论合理即可);(3)投标枪或掷铁饼等.

上一篇:冬日怀想 第10期 下一篇:轻松解题 重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