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跌宕起伏

时间:2022-08-02 12:24:58

摘要: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英语课堂亦是如此。笔者认为,一节好的英语课既要行云流水,又要跌宕起伏;既要融会贯通,又要营造亮点。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备课;教学环节;过渡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11

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英语课堂也是如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单位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三单元的阅读课课例Journey Down the Mekong,就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与各位同仁交换看法。

首先,一节好的英语课要融会贯通。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能够反映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一般来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越是贴近于课堂教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流畅程度就越好。要做到课堂融会贯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要充分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可靠保证,是课堂教学融会贯通的前提。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板书等。教师的目标是上好一节课,但备课不能只读一课书,要对整个单元,甚至全册教材都要了解。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如果不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就不能在处理教材时突出重点、难点。

笔者在本课例导入中设计的“What do we make use of the river in our daily life?”这一问题,就是为本单元里的Listening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讨论话题里的“What you would take for the cycling if you were setting out for the journey along the Mekong and why?”就与本单元的Using the language做了一个很好的对比;在对课文细节进行处理时也主要是为之后学生巩固环节时的对话作铺垫;以及之后的作业Underline the sentences in the text wher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expressing future actions. Plan your own journey including where and when you are going, who you are going with, what you are taking with, and what you should do and you shouldn’t do during your travel.都是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的。

备学生,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流畅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本课的导入中使用余姚市区地图讨论学生的居住环境及主要河流,紧贴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太长的课文对他们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的障碍,笔者就把课文第三段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kong River提前到了本课例的导入部分,结合图片,把湄公河沿岸漂亮的风景立体、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样既降低了课文的理解难度,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习新词汇如:glacier, rapids, valley, pace, bend等,这样,学生也了解了湄公河的源头、流经地、入海口等细节。

二、对各个教学环节要胸有成竹

教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是教师上课的“蓝图”,是教师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板书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节胸有成竹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脱离了教案、课件这两个“拐杖”,才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只有把教学各环节烂熟于心,才能随机调控,使得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艺术性充分展现出来。

三、过渡语要流畅

好的过渡语能给一节课的流畅性提供有效的保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设计的过渡语言,能很自然地衔接各个教学内容,使整节课环节紧凑,浑然一体,而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因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中断而被打断,从而使学生也感到整节课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如笔者在本课例中从第一个讨论话题:“Discuss in groups about what you would take for the cycling if you were setting out for the journey along the Mekong and why”到第二个讨论话题:“What are the dos and don’ts while traveling?”笔者使用了这样的衔接语:“Should we take plastic bags with us to put our rubbish?”,这样就很自然地把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话题进行了过渡。

其次,一节好的英语课还要营造“亮点”。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其实上课也一样。笔者认为一堂好课它的精彩必定来自教学亮点,正是这些教学亮点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认知与情感交融,使学生对学科产生了新的兴趣,引起师生的共鸣;也正是这些教学亮点让我们的课堂高潮迭起,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令人回味无穷。“亮点”可以是事先预计的,但最精彩的往往是课堂随机生成的,甚至是学生的错误,在教师的引导和有效利用下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下面,笔者以本课例中的教学片段为例,就如何营造“亮点”方面做一些阐述:

1. 预设的亮点

片段一:在本课例对课文的巩固环节,笔者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短时间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在要求完成任务“Work in pairs to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Wang Kun―a careful boy and Wang Wei―a stubborn girl,talking about their dream and plan about the journey along the river”时,给他们的对话提供了一些供参考话题及问题。如:Shall we ask anyone else to join us? Have you looked at a map? Do you know it is a quite difficult journey?等,这样就为学生顺利地开展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使这个环节成为一个课堂的一个亮点。

2. 创生的“亮点”

片段:本课例的导入环节,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余姚市区的地图,设计这一环节本来是希望他们注意到图中的两条河流的,但课堂上学生看到地图后却对自己所居住的位置更感兴趣。笔者就把原先设计的“Can you name the two rivers in the map?”改成了“Can you point out the place your house is located? And how far is it from the river bank?”这样,既不阻碍学生的表现欲,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回了课堂话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惟有有效地将教师备课时预设的亮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创生的亮点结合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精彩纷呈,才不失为一节好课。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饱满的热情,因为再优秀的教案,如果到了一个语气平淡的教师手里,这节课也回变得索然无味。另外,教师还要有微笑、严肃、赞许的面部表情,因为微笑能活跃课堂气氛,严肃可以稳定课堂秩序,赞许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注意以上几点,一节收放自如、节奏张弛有度的课堂就会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参考文献:

[1] 吴洪成.有效教学的技能与艺术[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 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 315400)

上一篇:科技新潮流不湿身“雨屋” 下一篇:5D2的微电“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