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词典》对底层人性的多重探索

时间:2022-08-01 10:07:57

《马桥词典》对底层人性的多重探索

内容摘要:在《马桥词典》中,韩少功通过揭示马桥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双方面生存困境以及它对于马桥人性的巨大影响,完成了对马桥人性的深刻剖析。他既毫不留情地批判了马桥人性中的阴暗面,又毫不吝啬地地赞颂了马桥人性中的闪光点。

关键词:《马桥词典》 底层 人性

《马桥词典》是韩少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他将目光投向地处偏僻、封闭落后的山村马桥,通过对马桥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双方面生存困境的揭示,分析了由此造成的马桥人性中的诸多负面因素,挖掘了马桥人性中未被遮蔽的闪光之处,完成了对马桥人性的多重探索。

一.物质困境与贪财趋利、卑琐懦弱的性格

马桥是一个闭塞而贫穷的山寨,马桥人的生活贫困而苦难重重。

因为贫困,使得他们对于吃格外看重,吃成为所有马桥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他们对血缘的重视,比不上他们对锅的重视,也就是对吃饭的重视”。马桥人的味觉极其粗糙,一切好吃的味道都被称为“甜”,正是由于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使得马桥人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果腹,而无暇对食物进行详细的分类,以及对味道进行准确的分辨。

马桥人物质生活的困苦还体现在马桥人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在马桥人眼中,生活只不过是一个不得不忍受的苦难历程。”在词条“贵生”中,志煌和水水的年幼的儿子雄狮不幸被陈年炸弹炸死,村妇们都以“贵生”来劝慰夫妇二人,认为雄狮没活到十八岁就死了是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他只享了福而不用承担生活的重担。马桥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生活之艰难可见一斑。

正因如此,造就了马桥人贪财趋利的性格。

兆青是吝啬贪财的最佳代言人,“人们所有的财物都被他共产”,吃饭用别人的筷子,洗脸用别人的毛巾,甚至睡觉也要挤在别人床上;他“对钱出手有本能的反感和痛恨”,坐车不肯买票,情愿走路走得脚底抽筋;绞尽脑汁蹭饭,还要带上儿子一起……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他获得了“津巴佬”的绰号,也就是吝啬鬼、小气鬼的意思。

马桥人普遍有着卑琐懦弱的性格。

“觉觉佬”万玉,热衷于开下流的玩笑,唱下流的歌曲,被人发现自己的卑劣行为就会以拙劣的谎言来掩饰自己的狼狈,再不行就以一些可笑的理由来自我解嘲,因为他,“检查生产”和“看得起”这两个原本普通的词语拥有了颇具讽刺效果的典故;而“呀哇嘴巴”仲琪,热心于通风报信,喜爱偷听别人讲话,打探他人隐私,总之,“村里没有什么秘密可瞒得过他的一对招风耳”。

二.文化困境与狭隘自大、迷信偏执的性格

也许是因为环境太过封闭,马桥人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残留着很多封建、落后的成分。

第一个表现就是强烈的等级观念。

“话份”是马桥的一个常用词语,指的是语言权利,有话份的人,说的话就影响力大,有种隐藏的权威,可以在无形中左右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而没有话份的人,说的话就难以得到他人的重视,甚至经常被他人忽视。而在马桥,女人、年轻人、贫困户,这几类人都没有话份,可见,马桥人根据性别、年龄、富有程度等因素,将人划分了几个分明的等级,并且严格依照这种等级进行社会生活,等级低下的人,连说话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第二个表现是根深蒂固的迷信心理。

他们把两棵古老的枫树称作“枫鬼”,并相信它们具有神奇的力量,绝不能做任何对它们不敬的事,不然就会遭到残酷的报复。后来为了破除迷信,枫鬼终于被公社砍伐,但据说附近几十个村寨的村民都产生了皮肤瘙痒的症状,村民们认为这是“枫癣”,是枫鬼在报复的证明,因而对枫鬼的力量更加深信不疑。水水因为儿子雄狮的惨死而精神失常,多年之后,这个精神病人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梦婆”,很多人不远千里来见她,请求她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据说她几乎屡猜屡中,无算不灵。

文化生活的贫乏落后带给马桥人的第一个性格特点是狭隘自大。

马桥人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念,凡是违背这种价值观念的做法都被他们坚决排斥。“科学”在马桥是个贬义词,“什么科学?还不就是学懒?”是罗伯的名言,也是马桥人对于科学的普遍看法。马桥的汉子走在街上,看到停在路边的客车,会情不自禁地用扁担砸车,还对车子扔石头,这并非因为他们与车主有什么深仇大恨,仅仅是出于一种对科学的本能的嫌恶,他们“嫌恶一切新鲜玩意儿,一切科学的成果。”

马桥人还有一种不知从何而起的自信自豪感,使得他们把自己生活的这一方小小的土地当作世界的中心,他们轻蔑地把一切马桥以外的地方称作“夷边”,毫无理由地鄙视“夷边人”。将马桥人的自大表现得最为彻底的是“晕街”这一现象,晕街与晕船、晕车类似,其症状在身体上表现为食欲不振、胸闷发力、耳目昏花等等,只是晕街发生在城市里,而晕船、晕车发生在交通工具上面。本义就因为晕街而丢掉了当国家干部的机会,他没法适应城市的生活,总觉得浑身不舒坦,因此只得放弃城里的工作而回到马桥来。“晕街”实质上是马桥人排斥城市生活、排斥进步文明的狭隘心理在身体上的反应。

文化困境造成的马桥人的第二个性格特点是迷信偏执。

马桥人相信“嘴煞”,“一句嘴煞几乎可以影响一个人几十年”。会计复查有次不小心骂了罗伯一句“翻脚板的”——马桥最恶毒的嘴煞,被严厉禁止的禁忌语,结果第二天罗伯就被疯狗咬伤,不久病死,从此以后,这件事就成了复查的一块心病。他一直被用嘴煞害死罗伯的内疚感所折磨,很快就瘦了一大圈,头上也生出了不少白发,以前干净精神的一个人变得邋遢颓废,工作也时常丢三落四,最后只得辞职,但是不管做什么都不顺利,连结婚也草草了事。

马桥人普遍十分记仇,报复心极强,一点小小的矛盾也可能激发极大的冲突,而且更喜欢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茂公不愿意入合作社,本义带着村里人来打他田里的禾,他就干脆一把火将自己的田地烧毁,宁愿饿死也不让别人占便宜。三耳朵性格倔强到偏执的地步,校长不愿收他的朋友入学,他就带着镰刀冲到校长面前,将自己的身体割得鲜血直流,以此要挟校长。

三.不被遮蔽的人性之光

尽管马桥人的性格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他们的人性中仍不乏闪光点。韩少功发现了这些闪光点,为此他“对马桥的乡民们心怀敬意,不吝赞美,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

其一,粗鄙背后的善良与温情

万玉热衷于唱粗俗的“觉觉歌”,但对于女性却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维护与关怀。“对于他来说,替女人挨打是寻常事”。当他看到夫妻打架,他总是无一例外地维护女人,为她们打抱不平,因而常常被愤怒的丈夫打得鼻青脸肿。这一勇敢的行为与他平时软弱可欺的形象完全相反,他会被本义的一声怒吼吓得忙不迭地躲藏,会因为被蚂蟥叮了一口而痛得哭爹喊娘,但在看到女性受苦时,卑琐和懦弱却会被善良与勇气所代替。

兆青为人吝啬贪婪、粗俗狭隘,但他实在不是个坏人,他只不过是想尽自己所能让家人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而已。他勤劳肯干,是村里的重要劳力;对自己极为苛刻,省下钱来支撑家人的生活……他的内心其实充满着对他人温情的关怀,即使是对“我”这个外人也不例外。有次“我”爬到墙上写语录,梯子突然下滑,“我”差点从墙上栽下来,远处的兆青看见了,“吓得手里的一碗饭都倾了”,立即大声呼救,甚至急得哇哇大哭起来。他跟“我”并不那么亲密,却因为我遭遇危险而留下了眼泪,而“当时我所有在场的朋友和熟人中,没有一个人惊吓和慌乱成他那个样子”。

其二,卑微中的坚韧与崇高

盐早的一生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他的父亲是汉奸,他自己也因此被打上汉奸的烙印,与一切荣誉与尊重无缘;他是村里地位最底下的人中的一个,毫无话语权,最后成了一个不能说话的“牛哑哑”……命运对他如此的不公平,他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只是顽强地生活着。他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他人表现出的最微小的善意也时刻铭记,并倾尽所能予以回报。当“我”重返马桥时曾留下二十元钱给他的妻子,他为了报答我的恩惠,扛着一根木材走了几十公里来到我家要送给我——这已是他能够做到的最大的回报。当我婉拒他的好意,将他送出门去时,他的眼角流下了一滴泪水。这是一个沉默的苦难者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流露,它给“我”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让“我”多年之后仍难以忘怀。

在《马桥词典》里,韩少功对人的生存、人性等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他用悲悯的目光注视着社会底层的民众,观察个体也剖析整体,发出指向人类灵魂深处的质疑与批判,同时也不吝于表达理解与赞美,“使一种处于普通视野之外的,安于黑暗、边缘、孤绝状态的,民间的、无声的词语,发出了声音”。

参考文献:

1.龚政文.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文学世界[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张新颖.《马桥词典》随笔[J].当代作家评论,1996,5.

黄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论丹托艺术终结后的“后艺术时代” 下一篇:当前初中写作教学的困惑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