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10期

时间:2022-08-01 09:23:50

跨越在保护区和风景区之间,高山森林和丹霞地貌之间的二重性,或许是造成武夷山形象的不鲜明的原因。而相比于作为旅游景区开放,自古就被包括徐霞客、朱熹在内的无数文人墨客书写的丹霞地貌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个“昆虫的世界、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是什么样?

现代牌小轿车沿着205国道一路向西,飞速掠过景区,经过九曲溪的起点星村镇,拥有开阔农田的曹墩,然后逐渐有大山挺立,当车停在保护区的入口——皮坑检查站时,四周早已峰峦叠嶂。

车过三港,保护区里最热闹的地方——既是桐木村村部的所在地,也是保护区管理局的办公地。保护区博物馆前的桥边,一群短尾猴在觅食嬉戏,旁边省道中间的环岛上,矗立着一座“牛虎相顶”的雕塑,据说代表着人类在与自然的生存对抗中与之达成平衡。在三港转个弯,车开始向北偏东行驶。此时,卫星地图显示我们正在一条纵贯东北和西南的漫长且笔直的峡谷底部行驶。比我们所在的公路更低的,只有公路左侧的那条常年承载峡谷两侧冲刷渗透下的水流,为流经景区的九曲溪,流经武夷山市区的崇阳溪,最终是闽江输送水源的桐木溪。

身处这些大山之中,才开始体会到所读到的地理学意义上的武夷山脉的巨大权能。地球的北回归线以北同纬度地区,三分之二以上都覆盖着沙漠或半沙漠——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塔尔沙漠、北美沙漠等等,地理学家称之为“环球(北)亚热带荒漠带”。但是我国的东南部,由于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边缘,因此冬天受东北风和东风的影响而干冷,夏天则受暖湿的东南和西南风的影响而获得充沛的雨水。在这个基础上,武夷山脉,更在冬天以其高耸的群峰阻挡了寒流,在夏天又拦截并抬升暖湿的东南季风,使之在高空凝结而形成降水,让这一带温暖多雨、云雾缭绕。

这份双重的优越,使武夷山发育出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不仅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且,不同类型的植被随着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呈现出规律而完整的垂直分布——从常绿阔叶林,到针阔叶混交林,到针叶林,再到山顶草甸,等等,为植物分布研究提供了一个稀有的样本。

不仅如此。武夷山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生物学现象——这里分布着很多“本来不应该分布在此的动物”。这得说到一个概念——“世界动物地理分区”。由于地理的阻隔,生物在进化和播迁过程中,没能让世界各地的动物类型分布都相近,而是产生了比较大的差异和各自的类型。这些类型大体可以用六种地理区系来归纳——古北界、东洋界、埃塞俄比亚界、澳新界、新北界、新热带界。中国被划分成两个界——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被划归古北界,以南则入东洋界。但是在区位上属于东洋界的武夷山,却发现了很多古北界的动植物。

二十世纪20-30年代,当时效力于美国自然博物馆,后来担任美国鱼类和爬行类学会主席的爬行类学家克利福德·波普(Clifford Pope)在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爬行动物研究和标本采集,其工作重点正是武夷山。他曾评价地处今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他与同僚们为他们所发现的大量新物种采集的模式标本标注的“发现地”的挂墩:无论是就动物区系还是就植物区系来说,挂墩是古北界与东洋界十分圆满交汇的地方。

武夷山在动物学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栖息在这里的动物种类之多。根据一份上世纪90年代的科考资料,综合当时的全部资料,在保护区记载发现的野生动物中,哺乳类占福建省总数量的63%,鸟类占全省总数量的52%,爬行类占63%,两栖类73%。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同样来自于武夷山的独特地形——它充斥着高耸的山体和深邃山谷的复杂地形,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容得大量的动物在其中避难,躲过了第四纪冰川的洗礼。这也是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之后,武夷山的这片大森林就成为西方生物学研究者竞相遁入,如饥似渴地寻找新物种的天堂。

上一篇:安溪 茶和茶之外的乐趣 下一篇:女人的大气与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