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例浅析工程测量的应用

时间:2022-08-01 09:08:23

以实例浅析工程测量的应用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城市大规模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工程测量的内容更加复杂,对测量的精度要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关键词:工程测量应用实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放线

建筑物的放线是指根据已定位的主轴线桩详细测设各轴线的交点桩,然后根据交点桩用石灰撒出边界线。注意挖槽前要把各轴线延长到槽外并设置标志,作为挖槽后各阶段施工中复核的依据。延长线标志有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两种形式。

1.1 测设龙门板

龙门板是在建筑物挖槽边线外1-2m处平行于建筑物墙壁打木桩,再在各木桩的同一高度钉木板,把已标定的房屋轴线引到木板的上边缘。

龙门板上缘标高等于房屋室内地坪标高,有时与±0.00相差某一固定数值。测设龙门板时应注意:①龙门板的各边必须与房屋的纵横轴线平行;②龙门板应保证水平;③同一边的龙门板应设在一条直线上。

1.2 测设轴线控制桩

在建筑物定位时,一般不测设外廓轴线交点的角桩。而是在基槽外1-2m处。测设一个与图1所示建筑物ACD各边平行的矩形A'B'C'D',称为矩形控制网。然后测出各轴线在此矩形网上的交点桩,称为轴线控制桩。最后以各轴线控制桩为准定出基槽位置,并撤出灰线。

2测量

2.1 定位

根据施工图纸等有关技术资料,结合施工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等环境条件,在建筑地点进行建筑物的整体定位测设。这样,主轴线及其相关轴线不但确定了建筑物的位置,而且将建筑物所在的施工场地划分成有机联系的数个区域。

2.2 定型

施工测量的大部分工作都在此列,它存在于各施工工序及各环节之中,在关键轴线控制之下对建筑物中某一系统或某一构件进行详细地测设即细部放样。随施测的对象及程度不同,其精度要求也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一次就将场地中所有建筑物的轮廓线和细部都测设出来,而是与施工组织设计相协调,根据施工的进度,按需要依次把它们放出来。因此施工测量与施工的现场管理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

3变形测量

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结构鉴定和纠偏加固设计时,通常需要测定某些结构构件的变形(挠度),还要进行建筑物的倾斜、沉降(沉降速率)的测量。

3.1 变形测量

结构构件变形的测量对某些现有建筑物的结构鉴定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那些存在质量问题或使用年代较久的梁、板。这里介绍的结构构件的变形测量主要指梁、板的挠度测量。

3.2 沉降观测

在结构加固设计时有时需要了解现有建筑物的沉降量,对包括近期的沉降速率和不均匀沉降。如有房屋原始沉降资料,则可以得到建筑物的累计沉降量。对于沉降速率尚未稳定的房屋,在未进行地基加固前,上部结构一般不先进行加固处理,沉降观测对于有些加固设计尤其重要。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主要采用水准仪。目前已有光传感器的产品,那是将光传感测试技术用于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这里主要介绍采用水准仪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水准测量采用闭合法。为确保测量精度,宜采用Ⅱ级水准,观测过程中要做到固定测量工具、固定测量人员。鉴于沉降观测资料的连贯性,一般不要任意改用水准点和更改其标高,观测前,应严格校准仪器。

4工程测量实例

下面,通过我们所完成的一栋综合楼来探讨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方面相关问题及实际应用。该工程具有深基础、大凌空、高程落差大、曲线类型多、结构平面形式复杂等大型建筑特点,且工期紧、任务重、图纸多,促成施工测量工作内业计算量超常。因此,如何控制本工程测量放样的精度,如何进行系统地、高效地、全面地图纸审核和快速准确的提供施工测量数据,是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最终工程的质量。从测量工作的逐级控制原则出发严格执行“项目部测量组、施工测量复核、监理检核”的三级管理程序,高标准、严要求、高精度,为确保工程质量获结构优质的目标实现提供基本保障。

4.1 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从场地实际情况看,拟建建筑物的四周场地狭小,故南北向和东西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侧和北侧的原有混凝土路面上,西侧和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至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3)根据甲方要求和测量大队提供的控制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4)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数据,向建筑物的东、西、南、北各引测一个固定控制点。

(5)水准点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4.2 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1)场地控制测量,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整体后控制局部的逐级控制的测量原则,结合场地、工程建筑结构特点,根据现场通视条件以及现场施工的需要。以城市导线点为高级控制点,沿场地周围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

(2)由于曲线类型多、通视条件差、占地面积大、平面形状复杂等施工特点,外控制点的布设困难大,布设导线边长差异大,首级导线点之间精度不均匀,且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率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在施工测量的总体控制采取内控为主,外控为辅,内外控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但始终保持内、外联测。测设现场方格网作为轴线控制时,边长不宜过长(如取≤100m),并以此作为工程的二级导线,为减少由于工程高差太大产生的影响,避免地下、地上两部分结构出现测量放样的超差,事先在基础护坡周围布设“十”字轴线控制点,并与地上I、Ⅱ级导线点联测,检核,以确保施工测量控制精度的要求。

(3)轴线控制点的测放,按常规正倒镜投点法投测,并经平差、复核后,采用内分法或直角坐标法测放出其他线及墙体控制线等细部线。如基坑开挖进行边坡上、下口线控制时.应根据坡度计算边坡外放量。

为便于层间的检核,在各流水段内应以适当密度设置预留点:轴线控制点,主楼每层预留点九个,以此进行层间放线的复核,对于大凌空层间较复杂的点位采用激光铅直仪法进行投点检核。

建筑物轴线控制桩的埋设方法示意如图:

平面细部测量一般分为初测和归化二步进行,放样定点后要对各点做校核条件的检查或在一点架设仪器重复检查。对于一些不连线的或与周边结构相对关系不很明确的独立结构(如独立柱),在放样后必须用另外的控制点或轴线进行检查,以保证其位置正确。

4.3 竖向标高控制

本工程的高层控制,采取二等水准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法控制。

(1)±0.000以下

由于工程结构基坑深,采用水准仪高程测量向基坑度进行标高传递,获得基底高程,经检查、复检、复核进行闭合差调整后将标高基准桩妥善保护起来(标高基准桩不少于3个),对于基底均以2~3m设控制桩带水平线来控制开挖平整度。

(2)±0.000以上

为了避免标高传递出现上、下层标高超差,经常对标高控制点进行联测、复测、平差。检查核对后方可进行向上层的标高传递,在适当位置设标高控制点(每层不少于3点)。精度在±3mm以内,总高±15mm以内调整闭合差,结构标高主要采取测设+1m标高控制线,作为高程施工的依据。

(3)非常规结构构件的测量控制

该工程中主楼平面中轴以斜15º线为主,东西端辅以圆弧,顶层为圆形,南裙房交叉圆弧等,因此,控制曲线放样精度及中轴斜线精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成形效果。

①外业控制

受通视等条件制约较大,常规的测量方法已无法满足该工程的精度和质量要求,现场施工测量主要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测量法,局部放线也可适当采用直角坐标放样法。全站仪的选择和精度指标控制是制约施工测量的因素之一,如本工程中全站仪(精度指标在2+2ppm)和棱镜,要求能精确测距和极坐标放样乃至进行三维坐标测量,其精度在±3mm。

②内业控制

测量内业工作是进行一切施工测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尤其对于本工程而言包括施工图纸的准确核对、以不同种方法进行图纸原始数据和推算数据的计算与核对、复核以及资料编制等,为此,利用计算机编程和电子板制图方法进行测量内业工作在本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上一篇:桥梁常见病害的成因及加固措施 下一篇: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