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技巧分析

时间:2022-08-01 09:05:53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技巧分析

书籍是知识、文字、信息的载体,记录着人类思想的传承。作为一名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我时刻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认识的汉字有限,阅读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让他们认真阅读,并把阅读当做兴趣或是习惯的方法。以下是笔者就对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重视课文朗读,以感情带动课文的理解

阅读的根本在于读。实践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的最好的方法。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其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产生敏锐直觉的一种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有韵味、有意境、有情调地朗读。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告诉学生这里的语音要低沉,读出悲伤的感情,让学生感悟到人民对总理的哀悼和痛惜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长”和“多”两个词的读音要重,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文中人们的心情,充满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深深地怀念人民的好总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真情朗读,让学生在丰富词汇的同时也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利用合作学习,加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让彼此的思想发生冲撞,以激发他们对文字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如,在教学《骄傲的孔雀》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进行课文阅读,读懂之后自己寻找同学合作,按照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自编自导课文剧。安排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学生们在表演过程中,把孔雀的骄傲及嫉妒的表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技巧之一。

三、重视阅读中的“留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能力

能够入选为课文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有其独到之处。一些课文由于作者的行文运笔及文章构思的需要,在进行文章写作的过程中会省略一些内容,形成文字语言上的留白之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在文章的留白之处科学地引导学生在情节上进行补充,就能增进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学《黄山奇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依据课文中描写黄山各类岩石而体现出来的“奇”,具体对“金鸡叫天都”“猴子观海”“仙桃石”“仙人指路”进行描述,突出其有趣之处。对于其他的奇石,如“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作者则是寥寥几句带过,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教师可在此处引导学生根据奇岩怪石的形状,理解岩石的名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将作者没有详写的内容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做具体描述,使之成为阅读教学中更高层次的训练。

四、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阅读作为前提,让学生在自主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层次,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语言所具有的特点以及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和精彩的描写,可以用符号批注法进行思考分析和比较,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加深对文章的思考,并有所体会,让思想在阅读的引导下受到启迪,个性得到舒展。

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我让学生想象:小乌鸦在喝不着瓶子里的水时,它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对此,有的学生在课文上标注了“害怕”,有的则写了“着急”。我问他们:“为什么说小乌鸦喝不着水会害怕?”学生站起来解释说:“小乌鸦害怕没有水喝,会被太阳烤熟……”童言透着童真。对于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并能体会到小乌鸦的当时的心情,教师都应给予赞扬。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学到语言和文字,更能从中学到处理事情的一些方法,并认识到:只要认真想办法,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不会成为“喝不到水被太阳烤熟的小乌鸦”。

古往今来,读书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习惯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要从孩子抓起。作为语文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让书中的养料滋润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低年级语文“说话”训练 下一篇:感悟小学英语外籍教师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