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学生伤害事故的归因与处理

时间:2022-08-01 08:22:24

略谈学生伤害事故的归因与处理

摘要:学生伤害事故在新形势下时有发生,发生的原因非常多,在处理上因当前的法律规定在这方面还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处理起来很是棘手,我们只能以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妥善处理。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归因;表现;影响;处理

【中图分类号】G455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转型,在教育行列中相应的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学生的管理工作有疏漏之处,使得学生的伤害事故不时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属于民法侵权行为法律范畴,因此解决学生伤害事故必须以法律手段来协调和化解各方矛盾,不能凭伤害事故表面现象而感情用事,否则就会损害某方面的利益,有失法律的公平原则,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一、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

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是判定学生事故的首要依据和重要思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定义为: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二、学生伤害事故的表现特点与影响

学生伤害事故的表现特点首先是学生伤害事故是发生在学校教育管理范围的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发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校内外活动中。其次,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学生的各种行为处在教育教学管理之中,离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范围的伤害事故则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也就是说,站在法律的角度上看,学生本人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学生伤害事故的影响直接指向被侵权人学生本人,首先给学生造成了人身、精神、财产等各种损失。其次,这种影响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与痛苦。第三,学校也因此受到了牵连与影响,甚至由于影响而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学生伤害事故的归因与种种表现

学生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非常多,但许多学生伤害事故的产生本人认为主要与学生的家庭也就是学生的监护人对学生的教育失败有着直接的原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注入了基本的做人常识,学生从长时间跟家长的接触中形成了一种“品质”,这样学生会在这些“品质”的驱使下发生各种相适应行为。比如:家长常常在解决某些纠纷时采取暴力行为,随之学生就效仿,认为自己在处理同类问题时理所当然也应以暴力手段对付,这样可能就伤害了其他学生或学生本人。再如:家长鼓励学生过分的自我表现,而毫无安全意识教育的长期渗透,致使学生在某些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很容易超出管辖范围,行为张狂放肆,极力炫耀个人能力,不顾及后果而产生伤害他人或被伤害。

一般说来,学生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学生的自身因素

学生的自身因素主要由学生自身的“品质”、自我安全意识的程度与自身的身体特点组成。自身“品质”问题是由于学生本身具有某些不良行为,比如:争强好胜,言谈举止上常常倾向于侮辱他人等;自我安全意识的程度是指安全意识淡薄,不注意行为后果如何,超越力所能及的范围;自身的身体方面不注意某些活动不适宜参加而极力去表现参加,特别是在体育竞技活动中,由于自身的问题而受到一定的伤害。

2.学校的教育管理因素

从教育角度看,我们常常不仅对学生而且还应对老师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学习培训,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法律对教师所尽义务的要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肩负起指导学生生活学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教学人员不应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应施以学生无法承受的语言或在同班同级中进行成绩排名,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对待,因此给学生带来心理与精神负担;教学人员不应明知有危险后果可能产生而让学生去做某些工作,比如:让学生去擦拭教室窗外的空调;教师不应向学生传授低级庸俗的文化信息及暴力倾向的行为与言论;校内有关职工应对校内外涉及学校管辖范围的设施长期要进行巡查与安全维护,不应对已存在的安全因素置若罔闻,不应随意改变安全措施级别和设施质量等级与性能;学校各职能部门应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提高各种安全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3.家庭的教育管理因素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因素是学生伤害事故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学生的监护人要经常正确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在家中好孩子,在学校中是一个合格的学生;教育学生要尊重、团结、善待他人,要遵守纪律和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遇到矛盾时要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切不可冒然感情用事,比如:学生间的摩擦要沉着冷静,要向家长或老师汇报,通过合理调节去化解,而不应我行我素,大打出手,是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不必要的伤事故发生。家长应教育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如若发现有侵犯学生利益和危险将要发生时应及时向有关管理人员报告,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可有效避免不必要发生的伤害事故。总之,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健康发展,会给学生注入正确的处世态度,更会大大降低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社会因素

在社会上,我们提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统一行动起来献计献策,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宣传教育人们遵纪守法,影响和感化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健康成长,避免不良风气影响青少年脆弱的主观意识,给学生造成误导,弱化学生鉴别真善美、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让学生健康成长不光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且还是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大家庭中做一个合格的成员,这对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有着积极进步意义。

下面我们简要谈一下学生伤害事故的表现种类: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伤害表现主要是人身伤害与精神伤害两个方面,其次是财产损害。这三者伤害表现虽然有时表现为单一的伤害形式,但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件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引起三者连锁反应,比如:教师体罚学生,不止使学生受到巨大的精神伤害,而且使学生的肉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会使学生在发泄情绪时造成学生财产的损失。再比如:犯行为,首先给女生造成极大的身体上的伤害,同时给女生带来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她的日后学习与生活中产生长期隐性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我们所遇的此类伤害事故足以让人触目惊心,足以让我们每个有良知的人深感痛楚,我们必须要以这些教训引以为戒,积极为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四、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

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要以伤害事故的情节大小及伤害程度区别对待,不能靠主观判断过错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不能以经济赔偿为主要处理手段,使伤害处理缺乏温情。我们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来判定责任承担与相应的赔偿,同时必须体现出法律上的公平原则、人性化与对青少年的保护效果。

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依据有:《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教育部制定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地方性保护未成年的法律法规。

依据学生伤害事故法律上的归责原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有以下几种类型:

(1).学生在上课期间受损害的处理。

(2).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受损害的处理。

(3).学生在学校期间因外来因素或学校设施不安全造成损害的处理。

(4).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会、文化娱乐等集体活动中受损害的处理。

(5).学生在校内外被教师或学生犯的处理。

(6).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由于各方未尽职责导致损害扩大的处理。

附最新学生伤害事故案例及分析:

11岁的涛涛(化名)是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办师村小学6年级学生,2012年10月30日上午,最后一节自然课学说老师说话,在下午第一节课时被几个女生向班主任反映,当时涛涛就被班主任(男,26岁,任教两年)叫到教室后面询问,涛涛与班主任顶嘴,惹怒了班主任,随之被班主任打了,他的鼻子、眼睛、后脑勺等多个部位有肿胀和血瘀,后经唐都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脑外伤反应,头面颈部软组织损伤”,之后学校也及时配合治疗孩子伤情,该校校长向记者和家长做出相应的解释,称老师打孩子行为是不对的,违背了有关教育法规。

这是一个典型的学生伤害事故,符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第九条第(九)例之规定,该班主任对学生实施了严重的人身伤害,给学生身体及精神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学校在管理方面也有不可逃避的过错行为,学校对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缺少安全教育的培训学习;同时家长过错行为符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第(五)例之规定,家长对该生缺少正确的教育,在尊重他人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因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本也应负一定的责任,学生上课期间不遵守课堂纪律,其行为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在老师批评教育时不积极配合老师也没勇气承认错误,违反了学生守则。

以上案例显示,学校在教师与学生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疏漏之处,对年轻教师缺乏帮扶,对学生缺乏思想品德教育;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方法不当,或平时不注意孩子的言行,缺少与孩子的沟通等,导致孩子行为不符合学生身份要求。所以,学校、老师、学生和家庭在这个学生伤害事故中都应负有一定的责任,根据伤害程度,各自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结:只有对学生伤害事故做到了解,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可以有效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高度警惕和避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并通过正当手段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依据法律法规来协调事故涉及的各方关系,积极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例析高考选择题的压轴链接 下一篇:浅议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