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城市消防规划中的常见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01 08:10:36

目前我国城市消防规划中的常见问题及改善策略研究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人口的急速增长,城市规模日益扩张。在老城的更新和新区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消防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城市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针对我国城市消防规划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编制消防规划的策略以及执行保障等相关机制。

关键词:消防规划;现状与问题分析;改善策略研究

当前,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各种灾害事故与日俱增,并呈现多发性、复杂化、自发性的特点,存在涉及面广、危害性大、恶性循环的后果,社会舆论强烈,给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而与之相配套的消防规划薄弱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通过前瞻性、权威性、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消防规划,指导城市消防建设,进一步提升火灾防控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有效预防控制火灾,保障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目前消防规划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在火灾防控、队伍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总体上讲,当前城市公共消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1)城市消防设施(城市消防站、装备及其他消防设施)相对滞后;(2)消防重点单位、易燃易爆设施布局零散;(3)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消防设备相对滞后,消防指挥体系急需更新;(4)消防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指导和调控;(5)拟建消防设施以及新区建设中用地尚未明确,无法有效保证建设需求;(6)消防建设资金与实际需求有较大缺口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消防站数量不足,消防设施布局不均衡、不合理

当前中国城市消防站数量与规范要求差距甚远,多数消防站布局于老城区,新区内消防设施缺乏。由于数量不足,不少消防站责任区面积过大,特别是部分新区消防站,责任区面积远远超过《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规定的4—7平方千米的覆盖面积要求,消防人员从接警到达到事故现场的时间也超过规定的5分钟要求,不能有效保障责任区消防安全。此外,部分消防设施布局不合理,一些消防站布置于交通拥堵的闹市区,不利于平时训练,且交通出警便捷性受到影响;还有一些消防站布置于责任区边缘,无法快速有效完成救援。

1.2 消防站规模偏小,无法满足实际使用及训练需求

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资金投入不足、用地扩张受限等制约条件,老城区大部分消防站在用地面积以及建筑面积上均与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要求差距较远,大部分消防站缺乏标准的训练场地和设施。一些消防队伍需要通过道路进行训练,部分营房无法满足消防车辆及装备的停放,影响正常训练及出警。

1.3 消防设施建设迟缓,影响整体消防格局

由于不少政府对城市消防缺乏长远认识,以项目带动城市发展,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将城市消防设施建设放在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的后期。同时资金不足、审批手续繁琐、规划调整频繁等,也影响着城市消防设施的建设进度。由于规划消防站未投入使用,遇到火灾或其它灾害,仍需要调用已建消防设施,使该部分设施负担加大。

1.4 消防装备落后,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消防救援需求

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年久失修,个人防护装备落后。特种消防车辆装备,如云梯车、曲臂车等数量不足、质量较差,无法适应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的灭火和救援需要,直接影响灭火战斗力。

另一方面,标配的消防设施装备及人员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多样的消防需求。大部分消防站按照普通规范要求进行消防装备及人员配备,而忽视了日益多样的消防问题。例如:(1)不少地区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较多,而配备的大部分消防登高车辆有效登高作业高度仅为50米,50米以上建筑火灾需要依靠人力负水袋进行抢险。(2)不少大城市负责地铁抢险救援的消防站,缺少配备高标准的路轨两用消防车等用于狭长、密闭地下空间抢险救援的特殊器材;(3)一些辖区内有大量水域的消防站,缺少配备冲锋舟、橡皮艇、水上救生绳等用于水上抢险救援的特殊器材;(4)负责高速公路抢险救援的消防站,缺少配备交通拥堵时能够快速到达展开救援的高架桥救援摩托车等特殊器材;(5)一些辖区内有大量城中村、旧城棚户区或者历史文物古迹的消防站,缺少配备摩托车、人力手抬泵等小而灵活的特殊消防装备,应对该区域建筑密集、通道不畅、水源不足等问题;(6)一些辖区内存在生产存储经营易燃易爆物品、化学危险品场所的消防站,缺少配备针对处置这部分原料和产品爆炸、泄露等事故的特殊消防装备。此外,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高空救援等特殊领域因缺乏特殊装备,消防问题也日益突出。

1.5 消防设施结构建设不完整,影响消防作战能力

目前中国城市消防设施建设以一般消防站(特勤站、普通消防站)、消防水源及消防装备为主,部分城市忽视消防指挥中心、战勤保障基地、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消防修理厂等其它指挥、辅助消防救援设施以及针对大区域水面、地铁沿线、高层聚集区等特殊领域的专业消防站的建设。消防设施结构不完善,普通消防站需要承担大量普通灭火救援以外,诸如消防指挥调度、物资储备、人员培训、车辆维修等消防工作,影响救援进度以及作战能力。

1.6 消防供水、通信、通道系统不完善,影响消防安全体系

当前消防供水难以满足需求,城市主要道路沿线消火栓缺乏,损坏严重,部分河道取水不便,导致消防水源难以保证。

消防通信存在接触警系统操作繁琐、数据资源少、关联性差、准确性低、网络速率慢等问题,无法形成统一应急联动指挥网络,满足多媒体调度指挥的需要。目前消防道路系统不完善,老城区交通堵塞严重,消防车进不去或进去出不来的现象时有发生,消防通道不适应快速到达、及时灭火需要。

2 合理编制城市消防设施规划策略

实施城市消防规划最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新时期的城市消防规划,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消防规划体系,发挥规划引导及约束作用。针对目前城市消防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强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方面设计,形成完整、系统并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消防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应加强消防知识宣传与普及,加快消防设施及队伍建设,加大消防建设资金投入,强化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消防责任。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因地制宜的消防装备建设,充裕的资金及人员投入,坚实的法律保障等,实现公共消防安全环境的稳步提升。主要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2.1 运用新技术,科学、合理布局城市消防站

通过火灾风险评估以及GIS路径服务区分析等新技术消防站布局方式的应用,优化城市消防设施布局。针对传统消防站布局模式布局简单、可操作性差的缺点,目前消防设施布局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道路情况(路网密度、道路等级、实际车速、拥堵情况等)、灾害源情况(灾害类型、分布情况、危害性等)、实际环境状况(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四大原则:(1)安全性。保障所有需求均处于规划消防站有效服务范围内,实现消防责任区全覆盖。(2)经济性。减少消防责任区重叠,避免消防资源浪费。(3)可操作性。减少征迁等项目实施阻碍,满足城市近远期建设需求。(4)便捷性。紧邻城市道路,确保出警消防车辆行驶通畅、可达。

2.2 重视其它消防设施规划,完善城市消防作战体系

为确保城市消防作战体系的完整性,消防设施规划中应根据规范要求及实际需求,设置区别于普通消防站点,具有指挥、辅助城市灭火救援功能的城市消防设施以及服务特定区域的城市消防站点。具体设施有:

(1)城市消防指挥中心。用于承担城市消防报警、接警、处警、通信及信息管理等功能,并可结合城市综合防灾的要求,增加城市灾害紧急处置功能。

(2)消防修理所。用于承担消防车辆维修、保养等功能。

(3)消防培训基地。用于承担消防队员拓展训练、技能比武以及外来人员培训等功能。

(4)战勤保障基地。用于承担物资、消防器材、医疗用品、饮食等储藏、运输、快速供应功能。

(5)航空消防站(航空消防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布置于高层集聚区周边,用于承担消防直升机高空灭火及抢险应急救援、日常训练及管理维修等功能。

(6)地铁消防站。布置于地铁站点周边。可单独设置,也可结合普通消防站点设置。通过配置适应地铁灭火救援需要的特种消防装备,为城市地铁的灭火抢险救灾服务

(7)水上消防站(救援点)。设置于大型河流、湖泊,特别是人流量较大的景区周边。通过配置适应水上消防灭火救援需要的特种消防装备,为城市水域灭火抢险救灾服务。

2.3 高标准配置城市消防设施,满足新形势消防需求

一方面,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高标准进行消防设施配置。规划应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标准》、《消防监督技术装备配备标准》等规范标准,进行城市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及其它消防设施)、装备(车辆、器材)等的配置。新建的普通消防站设置以一级标准站为主,对于旧城区用地受限的消防站可按照二级标准站要求设置,对于老城区已建小型消防站或者规模无法满足要求的,可采取近期保留、远期迁建形式对其实施改善。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差别化配置设施应对各类消防问题。针对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高层建筑消防、城市综合体消防、地铁隧道消防、水上消防、化工消防、高速消防、“城中村”棚户区消防、森林消防等特殊消防问题,消防规划中各消防站点应结合辖区各自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消防技术手段,建设差异化的消防设施。例如,对于一些高速公路较为发达的城市,高速消防问题较为突出,结合高速消防“车流量大、危险品多样性、供水难度大、受气候条件影响”等特点,需要增配高速公路救援模块集装箱、救援吊车、救援拖车、大功率泡沫消防车、大吨位水罐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防化消防车、洗消消防车、高架桥救援摩托车、堵漏器材、液压破拆器材、电动破拆器材、起重设备、撑顶设备等装备。

2.4 加强城市消防供水、通信、通道系统设计,构建完善的消防安全格局

城市消防供水、通信、通道系统在城市消防灭火、接警处警、救援指挥与决策、消防车辆通行等方面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消防规划中应重视此方面设计,将其与城市消防设施规划列入同等重要的地位。具体要求如下:

2.4.1 城市消防供水

完善城市新区与旧城边缘区的供水管网,主次干管均采用环状网的结构形式,提高供水及消防用水的可靠性。城市供水管道管径规格必须符合生活、生产和消防供水的综合要求。规划新建或改扩建的城市供水管道,必须按照间距要求设置市政消火栓,若市政消火栓出水量小,不能满足消防车的快速补水需求,还应设置消防水鹤或消防水池。此外,针对市政供水不足等问题,规划应充分结合城市自然水体,设置取水平台,提高消防供水的可靠性。

2.4.2 城市消防通信

加强火警受理系统、消防有线(无线)通信系统、火场指挥系统、消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训练模拟系统等设计。高标准规划消防通信网络、设备及软件等,构建覆盖整个城市,联通城市消防指挥中心、消防站、城市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救灾相关单位等环节,兼火警受理、通信调度和辅助决策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消防通信系统。

2.4.3 城市消防通道

重视城市主要道路网规划,形成纵横交错、联系便捷的网络系统,提高消防车车行速度。积极开辟城市应急专用道,保障消防车辆通行。通过城市消防审批,加强住宅小区及其它高层公共建筑消防通道规划,满足地块内部消防车辆通行及操作需要。此外,由于部分天然水源通过消防取水平台作为城市消防水源,应积极规划供消防取水用的消防通道。

3 结语

城市消防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完善有效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日益复杂的城市消防问题,必须加强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与执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本文从消防问题角度着手,分析探索当前消防规划编制的策略,并提出实施保障建议。具体实施保障措施如下:

3.1 消防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随意改变。确需进行调整时,须向原审批机关提出,获同意后方可进行。

3.2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规划建设的法律及技术规范、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各消防法规、规章、规定,真正做到依法规划建设管理。

3.3 规划应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的关系。

3.4 为保障消防规划建设的实施,在规划区范围内凡编制城市规划及其它专业规划、详细规划等时,均应将本规划的相关内容一并纳入考虑,具体落实,同步实施。

3.5 严格按建设部《城市黄线管理办法》执行,对规划确定的消防站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予以控制,消防站用地黄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

3.6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防灾、减灾、避灾、抗灾以及对消防设施保护的意识。

3.7 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建设高标准消防设施及消防队伍。

3.8 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政府消防工作组织领导责任及政府部门消防安全监管责任。

3.9 完善消防法制建设,制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公共消防安全管理需要,便于操作的地方消防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 邓轶,李爱勤,窦炜.城市消防站布局规划模型的对比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8,10(2):242-246.

[2] 宋敏,胡浩.快速城市化进程下消防规划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8,30(8).

[3] 袁宝法.浅析城市消防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大观周刊, 2012.11(46).

[4] 雷海英.城市消防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12.

[5] 潘霞.新时期消防规划编制相关思考—以成都市新都区消防规划为例[J].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07,27(5):23-24,26.

上一篇:中关村怀柔园: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下一篇:浅谈基桩低应变完整性检测的时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