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发行的中国书法和文字源流邮票

时间:2022-08-01 06:53:21

台湾发行的中国书法和文字源流邮票

中国文字(准确说是汉字)产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中国书法的诞生。中国书法也在文字的不断进化中衍生出各种书体。中国台湾先后两次在邮票上展示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字源流。

1978年5月20日,台湾发行了1套5枚《中国书法艺术》邮票(图1),邮票规格为36×51毫米,面值分别为台币2元、4元、6元、8元、10元,5枚邮票上的书法分别为:

《晋・王羲之行书》邮票:图案选自《快雪时晴帖》(行书),纸本(册)。原件横14.8厘米,纵23厘米,墨迹内容:“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又作307~365年),书法家,字逸少,今山东临沂人,后定居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书法,当时就闻名天下,后世更尊之为书圣。

《唐・褚遂良楷书》邮票:图案选自《倪宽传赞》(楷书),纸本(卷)。原件纵24.6厘米,横170.1厘米。墨迹内容:“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参其名臣亦其次也臣褚遂良书。”褚遂良(596~658年),大臣、书法家。字登善,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河南禹州人,其书法外柔内刚,苍润秀雅,为“初唐四家”之一。

《明・文徵明隶书》邮票:图案选自《跋范庵书石湖诗》(隶书),纸本(册)。原件纵15.7厘米,横15.8厘米。墨迹内容:“予吁范庵先生行书为近时海内弟一此非区区私言也”(局部)。文徵明(1470~1559年),书画家。文学家。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今江苏吴县人,官至翰林待诏。文徵明诗文书画并佳,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为“明四家”之一。

《唐・怀素草书》邮票:图案选自((自叙帖》(草书),纸本。原件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墨迹内容:“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局部)。怀素(725~785年,―作737~799年),书法家。僧人。字藏真。今湖南长沙人。俗姓钱。自幼事佛,为玄奘三藏门人。怀素好草书,书法运笔纵横,神采动荡,奇纵变化,超迈前古。

《宋・常杓篆书》邮票:图案选自《宋人词》(篆书),绢本(册),原件纵24.5厘米,横11.1厘米。墨迹内容:“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俱非今是。露未”(局部)。常杓,宋人,生平不详。其书法清秀俊美,古韵浓浓。

1979年1月17日,台湾又发行了1套4枚的《中国文字源流》邮票(图2),邮票规格为51×36毫米,面值分别为台币2元、5元、8元、10元,4枚邮票分别为:

《殷・甲骨文》邮票:甲骨文是殷代在龟甲或兽骨上所刻的文字。其记载多属当时王公问卜的卜辞,亦有少数记事。1899年在今河南安阳小屯子的殷墟旧址首次被发现,为目前所见的中国最早文字,已成为研究中国文字最珍贵的资料。邮票图案为一龟甲及所刻甲骨文文字局部。

《春秋・金文》邮票:金文亦称钟鼎文,为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从殷周出土的钟鼎款识,依时代先后,可以窥见字体的演变。殷代器文极其简单,一器一字或数字而已,且多配有象形物。西周初期及前期彝器款识笔画锋锐,气魄雄伟;后期则疏密平衡,雍容典雅,是大篆的雏型。至春秋战国,则大多体长画细,亦有小篆的风格。邮票图案为猎季鼎及其局部拓片。

《西汉・小篆》邮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天下时所制定的标准字体,中国文字至此时始称统一。至汉代篆书,又自出新裁,篆意时有变化。小篆特点为曲线圆写,结构严谨,笔画均匀,遒丽庄重,在中国文字学及书法艺术上影响极大。邮票图案为禽适将军印及其印文。

《东汉・隶书》邮票:隶书是中国字体的一大改革,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把象形笔画化,使文字更加简洁实用。汉隶字体宽扁,波磔呈露,为学书者的范本,因而汉代的石刻经,则为存世古物中的瑰宝。邮票图案为熹平石经及其局部拓片。

这两套邮票,取材颇有代表性,且设计、印刷精美,深受集邮爱好者喜爱。

责编 水 清

上一篇:蓝瑛、徐泰合绘《浴砚图》 下一篇:胭脂色娇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