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情达意妙点题

时间:2022-08-01 05:44:09

[文题和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 爱人者,人恒爱之。2.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会欣欣向荣。

――孟 子 ――凡.高

爱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是美德的种子。结合上面材料,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升格前作文]

爱的力量

冰心说:“爱是一种力量。”我以前对爱的理解很肤浅,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改变了我对爱的理解。

生死时速

地震发生2小时后,一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腾空而起。一位花甲老人亲临抗震一线,指导救灾工作。这就是我们的总理。

消防战士无惧塌陷的危险,舍身救学生。在他就要陷入地下时,被战友死死拽了回来。他跪着哭求大家:“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武警某部战士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

爱的雕塑

2008年5月14日,北川县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与死神抗争40多个小时。她被解救出来的那一刻,周围的人都哭了:只见已经故去的年轻父母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围墙”。

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讲桌上,死死护着身下的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同在阳光下

四川重灾区都江堰市的一位65岁的老人在废墟下遭困近72小时后,被成功解救。一名军人把老人拥在怀里,疾步奔向救护车。老人或许不知道,为了他,几十名子弟兵硬靠着血肉之躯,在碎石瓦砾中艰苦奋斗了5个半小时。

5月12日,许多成都市民得知抗震救灾急需鲜血,立即自发献血,到13日下午5点,全市已有三千多名市民到市血液中心义务献血。

汶川大地震让受灾群众深深感受到更多人的爱,感受到爱的力量。在爱的沐浴中行走,我们将不再孤独、无助。

[升格指导]

由文题可知,文章的主题是“爱”。要写好这一主题,就必须写出真情实感。作者以汶川大地震中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来歌颂、赞美“爱的力量”,取材真实,立意深刻。但文章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要有三点。一是缺乏感情的抒发,作者只是简单地罗列事例而没有对其进行总结与升华,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二是列举的事例不够详尽,细节不够精准翔实,大大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三是结构安排上有失严谨,小标题风格不统一,缺少过渡段,首尾段关系不甚密切等。正是这些不足,导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主题不够彰显。

要使本文升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加抒情,叙议结合。

在每个小标题所引领的部分后增加一个抒情段,对事例进行总结、升华,抒发自己的感情,回扣文章主题。

二、有针对性地调整事例。

删去无法体现文章中心的事例,抓住事例中感人的部分补充相关细节。

三、调整文章的结构安排。

统一各小标题和段落的风格、形式,使文章首尾呼应。

具体到每一段的安排上,应该这样升格这篇作文。

将升格前作文的第一段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冰心的话作为题记,引领全文。第二部分详述“我”以前对“爱”的理解,以表现出“我”对“爱”的理解的逐层深入。

统一各小标题为“爱的××”。

删去升格前作文的第二段。

对升格前作文的第三、四段补充事例相关细节,保证精确翔实。并在第四段后增加一个抒情段,此抒情段要以统领第三、四段的小标题为中心,总结升华主旨。

升格前作文的第五、六段内容不变,但文字需进行美化。并在第六段后增加一个抒情段,此抒情段要以统领第五、六段的小标题为中心,总结升华主旨。

将升格前作文的第七段进行适当精简,第八段基本维持不变。并在第八段后增加一个抒情段,此抒情段要以统领第七、八段的小标题为中心,总结升华主旨。

删去升格前作文第九段,增加一个结尾段,呼应开头对“爱”的理解,写出此刻对“爱”的新感悟,进一步凸现文章主题。

[升格后作文]

爱是一种力量。

――题记

我以前对爱的理解很肤浅,认为所谓爱只是一个抽象概念、一种情绪状态。直到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加深了我对爱的理解。

爱的较量

年仅19岁的消防战士荆利杰无惧校舍随时会坍塌的危险,不停抢救学生。当余震再次来袭,他听到求救声,又一次奔向废墟时,战友和群众把他死死拉住,不让他上前。他跪着哭求大家:“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驻成都市区武警水电三总队在执行解救教学楼垮塌被埋师生的任务中,一些官兵因体力严重透支,先后晕倒被抬下,但碎石瓦砾中那微弱的求救声,使他们醒来后再一次冲上救援一线。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面对着连鸟儿都难以逾越的巴山蜀水,为抢救成千上万的生命,是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爱的较量。

爱的雕塑

2008年5月14日,北川县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在与死神抗争40多个小时后终于被解救出来。看到小欣宜父母的那一刻,在场的人都哭了:小欣宜的父母已然故去,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身体搭成一个拱形,挡住从两边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围墙”。

地震中,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讲桌上,死死护住了身下的4个学生。13日晚上,当人们从残垣断壁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讲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在生死一瞬,爱超越了本能。地震可以毁灭我们的房屋与桥梁,但永远不能摧毁这一尊尊爱的雕塑!

爱的阳光

四川省重灾区都江堰市,一位65岁的老人在残垣断壁下遭困近72小时后,被成功解救。老人也许并不知道,为了他,几十名子弟兵硬靠着血肉之躯,在碎石瓦砾中流血流汗艰苦奋斗了5个半小时。

许多成都市民通过广播、电视得知抗震救灾急需鲜血,立即自发前往爱心献血站及流动采血车中献血,到13日下午5点,全市已有三千多名市民义务献血。

灾害无情人有情。不论是谁,即使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就因为我们同在一片爱的阳光下,我们便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

我终于明白了,爱是人的天性,爱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

[专项练习一]

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就能使作文思路更加清晰。试针对本期升格作文《爱的力量》的内容,分析有哪几种点题方式。

[参考答案]

点题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标题“点题”――“爱的力量”用标题点明中心,一目了然。

二、篇首“点题”――题记和首段中“我”对“爱”的看法,紧扣标题,引人入胜。

三、结尾“点题”――结尾写“我”对“爱”的更深刻的看法,呼应开头,余韵悠长。

四、行文“点题”――相似风格的抒情语句和小标题贯穿全文,反复点题,赏心悦目。

[专项练]

以下这个片段,摘自一个同学写的歌颂友谊的习作《“启明星”给我力量》。你觉得这个段落怎样写更出彩?

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道很难的几何题,仗着自己是数学课代表,我只把它看成小菜一碟。可没想到折腾了半天还是束手无策。

瞟一眼同桌的你,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我向你请教。可你却说自己也没做出来,要和我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你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我顿时恍然大悟,便又讲给你听。你连声说好,接着就有事出去了。我在欣喜之余,翻开了你的作业本,上面竟是这道题的答案。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朋友,你的友谊给了我无尽的力量。

[参考答案]

这个段落的问题有三:一、叙事时只是概述,语句不够优美精炼,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交代,使文章显得不够真实,缺乏真情实感;二、内容和题目联系不紧密;三、只见材料不见骨架,显得很松散。

此段落可以这样改进:

朋友,你还记得吗,那次解数学题时你那善意的谎言?

那天老师布置了一道比较难的几何题,仗着自己是数学课代表,我就没把它当回事儿。可没想到那几何图形仿佛变成了千万根线条,在我眼前扭曲、交织、缠绕,不一会儿就把我搞得头晕脑胀。瞟一眼你,只见作业本上写得密密麻麻,让人好生羡慕。

“这道题怎么做啊?”一向不服输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向你请教。

“唉,太难了,我也没‘啃’下来,咱们讨论讨论吧!”我的心里宽慰了许多,便和你一起讨论起来……

“在哪儿加条辅助线呢?”你的一句自言自语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我迅速找出了辅助线的位置,这题一瞬间便迎刃而解。

“还是你最棒!”你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嘻嘻笑着。

欣喜之余,我想起你那写得密密麻麻的本子,不禁有些怀疑,趁你出去的时候,翻开了你的作业本,没想到映入眼帘的竟是本题的标准答案……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朋友,你知道吗?你的一言一行就像那启明星一样,照亮了我心灵的天空,驱散了我心里的阴霾,给了我无尽的力量。

上一篇:那岗上沉甸甸的麦子 下一篇:从中考文题谈审题与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