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8-01 05:28:53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探索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它更为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具有的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选择生成性教学就成为一种必然。

一是从优化教材入手实施生成性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该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根据实际情况从教材内容,教学素材等方面进行适时优化,让教学更具有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条件。如,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我的家乡,用Front page让学生学会建站点、规划网站层次、构建网站目录结构等一系列制作的方法。如果我们在备课时把家乡大理的素材设计成本地的素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就有话可说,有材可取,制成的作品也将各具特色,教学也更有生成性。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修饰通讯稿》一课,教材内容是通过对一篇《红嘴鸥回来了》的通讯稿进行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方面的修饰。如果学生没有红嘴鸥来昆明过冬的感性认识,教学就会显得单调、枯燥。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感受当地有代表性的图片或事件,使学生产生想说的共鸣,然后打开一篇没有经过修饰的相关通讯稿,让学生独立修饰,大家互评,再次修改,使之成为优美的作品。这样设计使学生经历感知美、参与创作美、体验美的过程,虽然最后的作品不会是一个模式,但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生活中熟悉的事,这样就更具有生成性。

二是充分捕捉学生反馈信息实施生成性教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不再是单向灌输与接纳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注意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和失误,让这些偶发事件成为实施生成性教学的切入点。教学实践证明,充分捕捉学生反馈信息,实施生成性教学,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修饰通讯稿》一课中字号大小的呈现方式时,教师问字号有几种呈现方式,有回答两种的,有回答12种的,还有回答37种的。当然回答两种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放弃另外两种说法你就失去了从学生反馈信息中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时机,试想这种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回答呢?原来,说12种的是打开字号下拉菜单看到的数,说37种的是字号下拉菜单中的总和,这时可先让学生比较12种与37种的区别,马上发现是看到一部分和全部的关系,再让他们找相同点,就会明白一种是中文的,一种是数字的,从而明白“两种”才是合理的答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感知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让教学更有生成性。

三是应用评价手段促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在促进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实施生成性教学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双向或多向评价。评价不能仅限于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学生就会总结经验,吸取精华,再次创作,从而自觉完善个人学习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三年级学习“指挥计算机画画”这一单元结束后,我让学生用所学方法画一幅想象画,在巡回时发现一个学生画的题目是愚公移山,但画面上出现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大型运输车等现代工具,我及时把这幅还没有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同学来点评,有说好的,有说不符合题意的,有提出修改意见的。最后再让这位学生自评,他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这是现代愚公啊!我们如果发扬愚公的精神,利用现代化工具去移山,这不是更好吗?同学们听后深受启发,学会用多种思维方法去审视自己的作品。后来上传的作品中,不但这个学生把题目改为“现代愚公”,其他同学也展开想象,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可见,运用评价机制来实施生成性教学能使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

上一篇:抓住“四趣”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 下一篇:《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