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市场繁荣无泡沫

时间:2022-08-01 04:34:40

红木家具市场繁荣无泡沫

近日,某报纸刊载了一篇题为《天价红木家具蹦极的背后》的报道,引起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并将标题改为"红木家具价格三年缩水九成"、"天价红木家具跌到地价"、"炒破泡沫,红木家具跌至地价"等等。多家电台、电视台也进行了播报,一时间,新闻舆论又将红木家具行业推上了风尖浪口,红木家具似乎成了前期炒作、后期泡沫破灭的典型。红木家具价格是否在三年中真的缩水九成?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有多少?文中提到的天价红木到底价值如何?红木家具市场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宝光进行了专访。

鉴宝:您既是中国家具协会的副理事长,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您一定对红木家具行业非常熟悉。在最近一篇题为"红木家具价格三年缩水九成"的报道中,指出红木家具在三年内跌幅巨大,价格缩水九成。以您实际了解的情况来看,这篇报道是否属实?红木家具行业现状如何?

陈宝光:这种说法并不属实。回顾近几年红木家具市场的经营状况,在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间,红木家具市场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也与股市、房市一起迎来了牛气冲天的局面,价格一路看涨。到2007年下半年进入调整期,价格有所回落,至2008年初,经过振荡的红木家具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到了今年还有稳步上升的势头。毕竟制作红木家具的原材料十分珍贵,优质木材的成长需要漫长的周期,而且进口程序复杂,可以说好的原材料越来越少。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着红木家具的价格,其稀缺性决定了红木家具的价格不可能大幅跳水、一蹶不振。

前不久我去南方的一个木材市场,发现那里一般质量的紫檀可以卖到每吨60万元,而品质最高的紫檀原材料每吨过百万元。然而在当初紫檀价格在谷底时,每吨价格只有20万元左右。这一组数据完全可以击破"红木家具市场三年价格缩水九成"的言论。

鉴宝:众所周知,自2002年以来红木家具行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生产厂家的数量还是消费群体都在迅速扩大,红木家具的价格较之以前也上涨很多,您认为这种繁荣的背后是人为炒作的原因吗?

陈宝光:红木家具市场的繁荣并不是人为炒作的结果,炒作出来的泡沫不会维持太久。纵观我国整个家具制造的漫长历史,现在是发展最好、最繁荣的时期。以前红木家具行业只在广东各地比较兴盛,现在除了广东几个老"基地",在山东乃至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红木生产制造企业,这完全是市场需求所致,而不是泡沫一样的虚假繁荣。

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四点,首先,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复兴的同时,文化也在全面发展。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今天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都来得更加充分。有一部分富裕的人就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并进行收藏投资。而红木家具的文化内涵及其稀缺性正符合这部分人的需要。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在木材上可以有更宽广、更便利的选择,从东南亚、非洲、甚至南美洲进口优质红木木材,这在明清时期是无法实现的。第三,随着技术进步,现在比过去出现了更加精密的加工设备,各种先进设备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家具产量,也能增强家具的精细程度。最后,目前南北两地的技术交流也更频繁、方便。这些因素促使了整个红木家具市场近年来飞速发展。

鉴宝:您对红木家具行业后期的发展趋势如何判断?红木家具行业发展中会面临哪些问题?您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上有何建议?

陈宝光:我对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还是持乐观的态度。至于红木家具行业发展中会面临的问题,也有一些,例如一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看到今年红木家具行业的繁荣,觉得是个挣钱的好机会,就盲目参与进来。但他们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实力,

只能靠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手段,不但浪费了十分珍贵的木材,还使得消费者对市场失去了信心,扰乱了整个行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套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只有达到了一定资质和实力的企业才能从事红木家具的制作和销售。

另外,虽然目前我国红木家具市场空前繁荣,但是并没有超越明代家具制作的巅峰,现在的生产制造者大部分仍然是在吃老祖宗留下的老本,没有摆脱前人设计家具样式的桎梏,缺少创新。虽然有像伍炳亮这样敢于创新的带头人,但还没有在行业内掀起创新的潮流。这一问题与很多从业者文化水平不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只有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大幅提高,他们懂得从佛家、儒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内在精神的时候,才会形成一股良好的创新风气。

还有,在红木家具市场进一步的发展中,材料资源带来的压力也较大,原材料供应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的稀缺与市场需求的扩大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我建议在材料方面可以革新。材质稀缺的名贵木材可以走精品化和收藏级别的路线,另外,还可以开发其它具有丰富资源背景、生长周期比较短的木材,使之既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又符合我们传统家具的审美概念,还可以满足中低端消费市场的需求。

在制作工艺的发展方向上,我觉得应该与对待材料的态度相反――更加趋向保守。在现代木材加工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传统技艺是需要坚持的,特别是传统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需要坚持。今天木材加工设备很发达,我们有理由把榫卯做得更好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另外,还应该从品种发展的角度挖掘传统工艺。目前,我们的传统家具品种比较单一,局限在红木白木的圈子里。历史上我们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技法和工艺,需要我们很好的发掘。既然是做传统家具,就要从历史、从传统中继承发扬。传统的漆家具和漆工艺的技法是十分值得我们注意的。漆工艺在我们的文化中地位很特殊,有七千多年的历

史并广泛使用,漆家具也是中国最传统的家具,由于一些原因,这些优秀文化没有很好的继承下来。今天在我们这个文化复兴的时代,我们有责任把它们赋予新时代的面貌,从而丰富发展我们的传统家具概念。

鉴宝:您认为红木家具的用材范围应该突破传统,但是目前国家颁布的《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中对红木家具的用材范围做了详细的规定,如果使用这个规定以外的木材制作家具,是否就不属于"红木家具"的范畴呢?

陈宝光:我认为首先要突破现在所谓"红木"这个概念。"红木家具"本来是中国家具史发展上出现的一种本土文化。"红木家具"作为一种产品、一种文化概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历史上的"红木家具"是泛指一类家具而并非固定某种家具。在植物学分类里本来就没有"红木"这样一类种群和名词,一定要把一个文化概念用所谓的"科学方法"框起来,必然会产生荒唐的结果,如果再形成"国标",其荒谬程度可想而知。况且目前"国标"范围内圈定的木材价格悬殊巨大,树种也是繁多掺杂。"红木国标"作为一个木材标准,没有能够很好地听取从业者和消费者的意见,没有经过整个产业链的意见征求就匆忙出台,本身就有很大问题。把木材标准即原料标准变成家具标准即成品标准,就会出现更加荒唐的事情。这从本质上否定了历史上的"红木家具"概念,因为历史上和实际中就没有"红木"而只有"红木家具","红木家具"不仅仅指材料,而是包括了制作工艺和承载文化的一种产成品。如果把宣纸说成国画,大家一定觉得非常可笑,其实指原材料为产成品,也同样可笑。今天已经可以明显看到这些因素阻碍了我们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

鉴宝:非常谢谢您在这次专访中阐述的观点,相信这期的内容会受到红木家具行业的关注。为了促使红木家具行业稳步发展,您对该行业的经营者有什么建议吗?

陈宝光:也谢谢《鉴宝》杂志对我们行业的关注,我对传统家具行业的经营者想说三点:第一点是责任。我们的企业家经过一二十年的创业,大多都完成了原始积累,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我们的企业家现在所考虑的问题和十年以前不一样了。除了企业发展之外还有的就是责任。这个责任包括了在传统家具的生产制作上继承发扬什么,需要给社会带来什么和给未来留下什么的考虑。

第二点是企业管理与销售。企业管理方面,传统家具企业要更多的向现代家具生产企业学习,根据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手工操作等特点更好的设计工艺流程。在销售上,传统家具行业可根据产品特点推行"度身定制"的销售方式,根据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爱好、经济和居住条件等定制家具,使之有更高的附加值。

第三点是对传统的继承。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它身上流淌着中国文化的血脉。我们的生产者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即你生产的不仅仅是一般的用具,同时还是一件文化产品。既然是传承者,就要问传承什么?我认为传统家具中主要是体现了儒家中庸中和、中正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中还多少包含了一些中国绅士的风格。传统家具中的一些精神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家具制造也有这么长的历史。对于传承者来说不仅仅要继承明清的,而是要继承整个中华文化的精华。有明一代创造了中国传统家具的高峰,但一直趴在老祖宗身上不是好办法。传承不只是一些造型符号,而是吸取其中的文化精髓。

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同时也面向世界推广我们的文化。我们还需要从世界文化的角度重新看待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家具。做为中国家具人有责任承担一件事情,即:开创21世纪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书写这个时代传统家具制作的篇章。这是我们这时代家具人,特别是从事传统家具行业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我们处在一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希望我们的业界共同携手创造出这个时代熔铸今古的、包容多种文化因素的、符合现代生活和审美标准的当代中国传统家具文化。

上一篇:浙派:价格不高潜力不小 下一篇:元代青花瓷器真伪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