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注意 激发兴趣

时间:2022-08-01 01:50:36

注意是由事物的刺激作用直接引起的。欲唤起学生注意,教学中必须注重创造条件,时时予学生以恰当的刺激。在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中,我始终遵从以下几个原则:

一、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突出的刺激,能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我立足于创设新异的刺激因素,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1.选择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紧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有启发性和新颖性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电流强度》时,我应用学生熟悉的水流、人流进行类比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形成电流的原因、决定电流强弱的因素及电流强度的概念。这样教学,由于把抽象的概念与形象直观的事物予以类比,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我采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即把师生分成亚里士多德观点和牛顿观点两组,展开辩论,从而澄清认识,建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正确观念。

2.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我还采取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新颖生动的物理教学情境。

首先是努力做好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其次是结合教材特点增加一定数量的、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如教学《汽化》时,为了说明蒸发与液态的种类、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通快慢的关系和蒸发吸热等问题,我组织学生人人动手,做好“手上滴水,体会感觉手的凉热”、“桌上滴水和酒精,观察蒸发快慢”等小实验。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方面,我在教学中坚决杜绝一言堂、满堂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活动,我通常采用的方式有阅读、讨论、学生小实验、答问、质疑等。另一方面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大胆提问、积极思考。

二、变化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而毫无变化的连续性活动,不易引起人的注意,但是,即使是比较脆弱的刺激,若突然发生变化,也能引起人的注意。教学中我立足于“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教学方法常常新

教学中,我避免长时间采用某种单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是在某一课时中,也注重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学生感到时时有新意。如《惯性》的教学,首先是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用分析法分析得出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提出惯性的概念;然后用实验、观察法演示观察实例,帮助学生建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的概念;接着是用举例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认识惯性的广泛应用;最后是用质疑答问的方法,组织学生解释列举的现象,形成对惯性的深刻认识。

2.教学形式常常变

教学形式过于单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实践中,我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要求,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分别采用班级教学、分层次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形式。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我还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经常采用竞赛问答、记分练习、学生对手赛等形式组织学习活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

3.教学语言常常换

俗话说,妙语惊四座。生动、精彩的教学语言,对于吸引学生无意注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中我注意了语言的锤炼,一是准确、严格把握物理概念、规律的科学性;二是语言规范,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不讲土话方言;三是简练,少说废话;四是生动、形象;五是有表情,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究感染力。

三、趣味性

在讲究科学性的同时,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使学习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学中我坚持了以下几点:

1.渗透物理学史料

如学习《杠杆》《滑轮》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对杠杆的研究和应用;学习《磁现象》时,介绍人类对磁的研究和应用;学习应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简略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过程;学习《电现象》时,讲一段爱迪生选择一千多种材料做试验寻找电灯丝的故事;课本出现科学家名字如牛顿、瓦特,便简略介绍他们的生平及刻苦钻研的典型事例。

2.紧密联系实际

一是联系建设和生产实际,如学习《水能利用》时,带领学生参观水电站,了解水能发电过程;学习《热传递》后,到农村参观访问农民薄膜育秧的技术和经验,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二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学习《用电常识》后,指导学生检修家庭电路故障,组织学生维修手电筒等小型电器;学习力学知识后,引导学生说明鞋底的花纹、自行车车闸等的作用和解释下雨后容易摔跤、赛跑时弯道处不易转弯等现象。

上一篇: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法的实施路径探析 下一篇:半正式治理及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