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差生成因及转化的初探

时间:2022-08-01 07:01:53

小学语文差生成因及转化的初探

语文教师大多会有这样的困境:辅导的时间大多给了班上的几名差生,学习效果不明显,还常常会弄得心身疲惫。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的累积,一旦落下,非一朝一夕所能弥补。而高年级的语文老师接班时发现班上总会有语文底子很差的孩子,这个“差”到底源于何处,下面就小学语文差生成因及转化进行初探。

一、差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因素

现在的农村现状是老人、儿童居多,也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部分老人对于孩子的过度溺爱。他们舍不得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为学习付出辛苦,认为“差不多”就行了,这种观念导致了孩子们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孩子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长此以往,厌学情绪产生,成为差生。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在身边,但整天忙于生计,最忙时达到了在孩子没醒时就出去,回来时孩子又入睡了的程度。教过一个男孩,父母在家时,得家长叫他起床,可一旦家长凌晨一、两点钟去市场时,他就会起床,干什么?等家长一走,他不是去玩电脑就是看电视。家长平时会给孩子留下零花钱。至于孩子在家和学校做些什么,也仅能凭借孩子的一面之词和与老师那少的可怜的通话次数。不是他们不负责任,而是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有的家长刚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是很上心的。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看到孩子的学不见起色,又苦于没有办法,最后放弃。以致于小小的年纪就被打上了差生的烙印。

2.学校因素

应试教育影响了部分老师,他们有些急功近利,对学生的辅导失去了耐心和爱心。孩子们在心惊胆颤中又怎会去记忆,怎么会去思考呢?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他们失去了信心,看不到希望,从而形成了自卑心理,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3.个人因素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因为语文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得书写,还得不断巩固。不像数学学科,只要掌握了方法,能灵活运用就行,分数会提得很快。另外语文学习中的积累也是部分学生头疼的原因。他们不肯付出辛苦,久而久之,欠下的语文知识多了,没法子消化,成为差生。另外学生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呢,何况是学生。他们也有个体差异,也有优差之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二、差生转化策略

1.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培养,以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所教学科感兴趣

规范、美观的书写,清晰、流利、有条理、幽默的话语,都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语文学习。关爱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应投入大的精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爱的氛围,这一点,老师得起带头作用。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差生会产生自卑心理,要想前进,得先卸下他的“包袱”。记得教过一名瘦瘦的、矮个子的男孩儿,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连基本的字词都掌握不了,更不要提连句成篇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再加上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这个孩子从小体质就弱,又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影响了他的智力。这样的孩子不是更需要关爱吗?根据了解的情况,经常和他进行心灵的沟通。并且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落下的知识,告诉他学习语文的技巧其实就是记忆、记忆、再记忆。让他明白只有不断巩固,他才会有收获。上课时,简单的问题有意识地留给他回答,每次读课文,总会给他一次机会。就这样,不知从何时起他由磕磕巴巴小声读课文变得流利、顺畅、声音洪亮了。回答问题时不时还会出现个“小亮点”。

3.与家长勤沟通

与家长建立联系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汇报,从而得到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帮着督促,尤其是差生,对于他们的学习任务应有别于其他同学。让他们也学有所得,在学习语文的旅途中,别人迈一大步,他们应尽力迈一步。

4.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一定要本着耐心、热心、爱心去对待孩子们。尤其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拼音、笔划的正确书写、执笔方式、规范书写等都加以严格要求,不断地反复巩固。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尤其不能再最基础的地方落下,因为这是今后学习语文的垫脚石,也是今后学习的根本。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 下一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