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1 06:45:21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2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PF)方案全身化疗2个疗程观察近期疗效。结果: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改善了临床症状,使局部癌肿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临床总有效率86.4%。结论:新辅助化疗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且简便、经济、安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易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09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的发病率约9.98/10万,死亡率3.25/10万,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新辅助化疗(NACT)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指在手术前或放疗前进行的短程化疗,可消灭播散的亚临床病灶,能够缩小局部病灶,减轻肿瘤负荷,降低肿瘤临床分期,为根治手术创造条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5~2010年收治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22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7.8岁。按照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大会(FIGO)分期标准分期:Ⅰb2期13例,Ⅱa期6例,Ⅱb期3例。全部宫颈肿瘤直径≥4cm。病理类型:鳞癌18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内、外科并发症,各项常规检查均正常。化疗前后宫颈肿瘤的大小变化,主要根据妇科肿瘤医生妇科检查、B超及CT检查结果进行确定。

治疗方法:①化疗前的临床分期确定标准:由两位以上妇科肿瘤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行三合诊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包括B超、X线、CT或MRI而确定,采用FIGO 2000年分期标准。②具体用药方案:化疗前均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字,无化疗禁忌症,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辅助检查均正常。全部患者均采用全身静脉滴注化疗。化疗方案用PF方案,即顺铂(DDP)70mg/m2,第1天静滴,5-氟尿嘧啶(5-FU)1000mg/m2,第1~4天静滴(持续24小时滴注),应用顺铂前后常规静脉水化治疗3天,保证入液量3000ml/日,尿量2500ml以上。每3周1疗程。本方案对于宫颈鳞癌和腺癌均有效,有效率80%左右,化疗期间注意腹泻和菌群失调。用药后每周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胃肠道反应等,并动态观察患者病灶的变化。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式。结合妇科检查、B超及CT等检查结果,综合判定化疗结束后两周局部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盆腔情况。化疗疗效的判断采用WHO实体瘤的评价标准:①完全缓解(CR):指肿瘤完全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②部分缓解(PR):指肿瘤缩小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③稳定(SD):指肿瘤缩小或增大不超过25%且无新病灶出现;④进展(PD):指肿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其中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有效,稳定及进展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疗效采用t检验。

结 果

停止化疗后两周观察宫颈肿块大小变化情况,CR 0例,PR 19例,临床有效率86.4%;SD 3例,其中包括鳞癌1例,腺癌1例,腺鳞癌1例,0例进展。新辅助化疗,见表1。

新辅助化疗后治疗:随着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以及患者对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新辅助化疗后有效者首选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在末次化疗结束后3周左右进行为宜。19例在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结束后3周左右,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年龄<40岁同时行双侧卵巢移位术。SD 3例2个疗程后行放疗。在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9例患者中,宫旁、阴道切缘均为阴性,盆腔淋巴结阳性4例,阴性15例。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均一致。

化疗不良反应:22例患者化疗期间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经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肝肾功能损害较轻,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停化疗后脱发不明显。注意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讨 论

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NACT)起源于1980年,又称先期化疗,是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即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高危宫颈癌提出的治疗策略。即在根治性的局部治疗(如手术或放疗)前给予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主要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LACC广义上指宫颈癌Ⅰb2~Ⅳa期,狭义指局部肿瘤≥4cm,临床早期(Ⅰb2~Ⅱa)宫颈癌。宫颈癌NACT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点:①NACT在手术或放疗之前,肿瘤局部的血管床完好,化疗药物容易进入瘤体,生物利用度高;②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改善肿瘤局部情况,提高手术质量;③可以减少肿瘤组织中乏氧细胞的比例,增加放疗敏感性;④可能有助于消灭亚临床病灶,减少复发或转移的机会。

NACT的主要意义:①缩小肿瘤体积,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②改善宫旁浸润程度,使分期下降到可以手术的期别,增加手术切除率和减少手术风险;③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报道显示,NACT后再手术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侵袭率和血管间隙受侵率等预后不良相关病理因素显著减少,对2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了PF方案静脉全身化疗两个疗程,使宫颈局部癌肿缩小,宫旁组织变软,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并增加了满意的手术切除率。且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小。本研究还发现鳞癌患者的疗效优于腺癌和腺鳞癌,说明鳞癌对化疗更敏感,这一结果与程晓东等的报道一致,可能是鳞癌多为外生型肿瘤,化疗药物易于到达宫颈局部外生肿瘤部位;而腺癌多为内生型,药物抵达困难。本研究认为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PF方案静脉全身化疗两个疗程,近期疗效显著,安全、简便,且无不可逆的不良反应,是值得推广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章文华.子宫颈癌化疗进展.实用肿瘤杂志,2003,18:172-175.

2 刘继红,熊樱.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临床价值的评价.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163-165.

3 Cai HB,Chen HZ,Yin H H.Rando mized st udy of pr eoperativechemoth erapy versus pr imary surgery for stage IB cervical canc2er.J Obstet Gynecol Res,2006,32:315-323.

4 程晓东,吕卫国,叶枫,等.局部晚期宫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价值的评估[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2):95-98.

上一篇:阑尾周围脓肿28例手术治疗体会 下一篇:产后出血7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