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

时间:2022-08-01 06:04:04

深究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

一、新问题的提出

1、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顺逆,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由教育部领导的面向21世纪的基础课程改革中包括了科学课程的改革,明确地把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列为课程的宗旨。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

2、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科学素质为重要目标的科学课,从学校的重视程度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都和整个课改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观念上看,一些学校把科学课列为另册;从教学计划上看,课时常被挪用去补语文、数学;从教师队伍看,兼职比例过高,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基础,将其列为课题探究,在当前,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二、探究的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探索出一整套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最后探究成果为探究报告。

2、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具体新问题及其原因,及时了解本地区儿童科学素养水平和小学科学教育的目前状况,进一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

3、对儿童科学素养状况以及本地区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目前状况、存在新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本地区今后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点。

4、探索小学《科学》课程取得好成效的行动策略,为云南省创造性地使用《科学》课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5、研制开发“小学科学素养培养教师备课系统”,挖掘科学教育资源,为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软件和硬件上的支持。

6、改革科学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儿童科学素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7、进一步发挥我区的科学教育的功能,扎扎实实地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使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三、课题探究组织的原则

以五华区教育科学探究中心为主牵头,专兼结合,上下结合,理论探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理论探究为指导,以调查探究为基础,以实践操作为依据,以策略办法探究为归宿。

四、探究的方法

以行动探究为主,结合进行理论探究和调查探究。

五、探究的过程

共包括理论探究、调查探究、行动探究和初步实施和总结分析几个主要阶段。从2003年3月到2005年11月,历时两年零8个月。

(一)理论探究

1、基础概念探究

科学素养是本课题的基础概念。对于这一基础概念的科学界定,直接关系着调查探究和行动探究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通过多渠道查阅文献资料并紧扣课改有关理念,我们的对科学素养的概念性定义熟悉如下摘要:

在西方国家,科学素养一词的英文表达是ScientificLiteracy。literacy有着两个不同的意思摘要: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普通大众。《现代汉语词典》对素养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如艺术素养”。可见,科学素养主要是后天培养的修养。一种普遍的熟悉是摘要: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对日常生活、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熟悉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喜好并渴望探究,能发挥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把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去解答和实践有关的新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猜测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产生及发展规律。

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尔(JonD.Miller)教授认为,公众的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摘要:

①熟悉和理解一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的能力;

②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具备科学思维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判定某种说法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

③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关注影响,能够对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科技新问题做出合理的反应。

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观点,联系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出科学素养四个核心要素,即摘要:科学喜好、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喜好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引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方法指对熟悉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的了解或把握,以及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新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定、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和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科学知识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科学精神则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定、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能独立思索又乐于互助合作。

由此可见,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和教学的统一。既要进行责任感、团队精神、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等规范性教育,又要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喜好,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项需要多方紧密配合,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

2、基础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为在小学阶段加强科学教育提供了依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原理为科学教育提供了依据。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整个认知发展基本上可分为摘要:感知运动阶段、前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一发展阶段均有一独特的基础的认知结构,所有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阶段论提供了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对不同阶段的儿童应教什么和怎样教的科学教育的心理学依据。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数学水平较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提高,自然常识等科学课程中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探索也成为可能。所以,在这一阶段进行科学教学利于儿童认知发展。但仅靠自发的探索对他们的科学思想的发展是不够的,而科学教育才使儿童的科学思想发展成为现实。皮亚杰所说的自然发生的科学的基本概念,在初等科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功能。

根据巴班斯基的“最优化”原理,根据教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按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来制定一个最佳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对该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结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所说科学素养培养最优化是针对我区小学生这一个体和群体的实际条件而言,以期遵循尽可能合理发展的进程及取得尽可能好的发展结果,尽量使我区小学科学教育做到低耗高效。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摘要:“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上述基础理论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相一致的,可以引为行动探究的指导性基础理论。

(二)调查探究

我们按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依据国内现行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科学(3、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参照《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国家教育部%26lt;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6gt;研制组)及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等,设计了评价工具《小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及《五华区小学生实验技能考查办法》。其中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测查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周岁)、学校。第二部分由47道题目构成,分为判定题和选择题两大类,判定题共10题,用于测查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科学概念,其中有9题选自国际通用测试题,以便进行比较;选择题共37题,分别测查学生的科学喜好、科学方法(包括科学活动特征和动手能力)、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个体科学素养的总分是由47道客观题经赋值后计算而得的,而《五华区小学生实验技能考查办法》作为对科学能力调查的重要补充,另外,我们还设计了《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以便相互印证,全面反映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真实情况。

上一篇:新教师岗位竞职述职总结 下一篇:德育渗透是运用素质教育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