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01 06:00:19

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 本文针对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双语教学,提出英文教材有利有弊,语言障碍导致教学重点偏离,以及双语教学师资培养滞后三大难点,并探讨了这些难点的解决方法,以确保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Android平台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 双语 教学

1.引言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而Android则是移动互联网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平台。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软件开发和应用的一项主流技术,因此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高阶课程教授。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学生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据结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Java编程语言[1],并具备了一定的编程经验和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由于Android是由美国的Google公司推出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应用“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即除母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学。近年来,国家教育部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包括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因此,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提高大学生Android程序设计能力在当前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2.“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双语教学的难点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跟风行为,缺乏有体系的理论指导,无论在方法上还是成效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在教授“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课程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对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深入思考,为其他院校该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和经验上的参考。

2.1英文教材有利有弊。

开展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选一本合适的英文教材。目前国内高校主要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国内自主编写的双语教材两种方式,但是两者各有利弊。英文原版教材的优势在于语言的原汁原味,在演示程序代码时具有较好的编码风格、示例的实用性,趣味性强,习题难度阶梯化,适合具有不同基础的学生练习。此外,配套的教学资源充足,方便教师使用。但是,正因为英文原版教材的特色性和个人风格较强,导致其在阐述知识点时有偏重,有缺失,与国内教学大纲的设计不完全符合。另外,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自主编写双语教材。由于他们更了解国情,写出来的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基础,也更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无缝结合学生以往和将来要学的课程,避免知识点的跳跃和脱节问题。然而,它同国内编写的其他教材一样,亦存在一些不足,往往习题设计为做题而做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因此,英文教材的选择是开展双语教学的第一个难题。

我院近年来引进了印度的NIIT教学体系[1],因此在“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这门课上采用的是NIIT的教材。NII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来源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后经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IT培训教学体系。我们在使用NIIT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它的确有一些国内教材所没有的优点,同时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它的优点包括:(1)教材内容符合当前软件企业的需求,与国际软件开发的趋势接轨,强化了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2)它使用的英语较为简单,易于掌握,有自成一体的课程体系,前后课程衔接自然。例如,教师在教授Android模块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Java编程语言和XML语言的学习。

但是,NIIT的教材也存在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包括:(1)教材内容过于陈旧:Android系统的更新较快,经常一年更新几个版本,目前最新的Android版本为4.4(API level为19),而NIIT教材中教授的内容却一直停留在编书时的2.3.3(API level为10),中间相差9个版本之多。因此,书上讲授的很多类和方法已经被官方网站不建议使用,同时有很多新提供的类和方法没有被介绍到。例如,在讲授Google地图应用时,教材上讲授的是Google早已不支持的Google Maps API v1,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实用价值。尽管NIIT自称每18个月更新一次教材,但我们没观察到相符的趋势。(2)教材内容,课件和代码存在多处错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NIIT教材,尤其是其对应的课件和代码文件中,存在不少错误。有的是简单的排版错误,也有的是起误导作用的代码错误,而且从目前来看,NIIT也没有更正这些错误的意愿。(3)指导用书与工具用书难度脱节。NIIT提供了指导用书和工具用书两本配套的教材,前者主要负责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而后者则配套帮助和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编程任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指导用书的难度相对较低,而工具用书要求完成的任务难度高得多,学生仅凭指导用书上的知识,较难独立完成工具用书上的任务,即两本配套教材的在难度衔接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2.2语言障碍导致教学重点偏离。

尽管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但是要在双语教学中要采用全英文授课,对学生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语言上的障碍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课,会将大量精力放在英语学习上。我也曾经遇到过学生向我诉说全英文教材使她在预复习时遇到不小的障碍,因为相对于中文教材而言,英文教材要求学生不仅专注于专业知识,而且运用自己的英语能力了解教材内容讲的是什么意思。无论是生词,还是复杂句式,都可能造成理解上的障碍。老师为了让学生听懂上课内容,也容易在不自觉中偏离了重点,既有可能把双语课上成了专业英语课,又有可能出于表达上的困难,只选容易表达的讲,从而没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如何控制好Android程序设计和英语能力培养的平衡是开展双语教学的第二个难点。

2.3双语教学师资培养滞后。

“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课程的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好的程序设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从单语教学转型为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教材,改变了教学方式,却没有及时变换教师。有的教师(包括国内有博士学生的年青教师)在多年授课过程中积累了珍贵的程序设计授课经验,但因本身英文水平有限,说着一口中式英语,还磕磕巴巴,这样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对双语教学失去期望。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有的高校把希望寄托于口语纯正的外教,但是目前国内的外教绝大部分是从事外语教学的,对程序设计并不了解,即使偶尔有计算机方面的外教来校,也是短期游学,无法保证课程的延续性。因此,如何提高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双语教学师资是第三个难点。

3.针对难点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3.1增加课外阅读,弥补教材不足。

为了克服NIIT教材的内容陈旧,代码错误及配套教材的难度不匹配等缺陷,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努力。一方面,教师不可只依赖教材上的内容,而要广泛阅读其他的Android开发书籍,应以官方的Android开发者网站()为准,实时更新教材中的过时内容,并适当补充一些Android的新特性和新功能,为学生提供真正与实际应用接轨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阅读材料,即不仅教师要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要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这里的课外阅读,不限于书籍,还包括一些知名的Android开发网站,以及订阅定期发送的Android新闻邮件(newsletter),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

3.2根据教师学生能力,渐进提高英语要求。

针对语言障碍导致教学重点偏离这一问题,教师应明确“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双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开发Android程序的能力,其次才是提高专业英语的能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个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和学生无意识地陷入语言学习死角的方法就是以解决编程问题为导向,及时考核学生对每章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节奏。如果一开始就用英文授课,学生接受的难度过大,那么就可以采用过渡型的双语教学,即一开始只要“看”英文原版教材和课件,老师用中文授课;然后逐渐过渡到“听”全英文授课,学生用中文回答问题;最后发展为学生用英语“说”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在上机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英语给程序做注释,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程序的理解,培养其注释程序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3规范化双语教学师资培训。

近年来,高校已经意识到双语教学师资上的落后,开始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策略,即把国内的教师送到国外进行短期深造,同时把国外的华人或外籍教师引入国内来教学,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只是这种成效因人而异,参差不齐。要更规范地保证双语教学师资的质量,可以参考其他专业(如会计学)的资格证书考核方法。这就需要国家或者学习制定一套考核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走上双语教学岗位的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方面都具备所要求的基本能力,使得双语教学可以顺利开展下去。

4.结语

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课程,双语教学则使学生在学习编程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本文提出了“Android平台上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难点,并探讨了这些难点的解决方法,为该课程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R.Morelli,R.Walde,Java,Java,Java:Object-Oriented Problem Solving,Prentice Hall Press,2006.

[2]刘志成,李忠华,熊芊.全面剖析NIIT教学体系,计算机教育,2007(18):47-50.

[3]冯翔,王志农,景在平.“过渡式双语教学”中外科学授课模式的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78-80.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13KJB520026)。

上一篇:日语教学中的三种教学法探讨 下一篇:哮喘女性难怀孕/可预防心脏病的汽车/读晦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