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文斯 推倒古典经济学

时间:2022-10-15 05:02:13

杰文斯 推倒古典经济学

1776-1871年是历史上的古典经济学时期,以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穆勒等人为代表。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但是较少关注微观的个体利益最大化问题。并且,古典经济学强调生产与供给,而忽视需求端,倾向认为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问题(萨伊定律)。

不过,欧美市场经济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已经多次出现,供给不能自动被消费的矛盾开始凸显。

“它的核心和阿克琉斯之踵是李嘉图发展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但却无法解释土地、资本等为什么参与分配,于是得出地租是不道德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方钦教授告诉《英才》记者。

既无法解释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更无法有效解决它们,古典经济学开始受到各方的质疑,新的经济学派正在酝酿。

边际革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杜丽群教授对《英才》记者介绍,当时经济学如何继续存在都成了问题,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被称为边际三杰)对这种状况深感不安和不满,他们企图从结构、内容到方法全面改造和重建经济学。

1871年,杰文斯和门格尔各自独立提出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拉开了边际革命的序幕;稍后的1874年,瓦尔拉斯也发表了自己的独立研究。没有证据显示三者有过任何交流。

事实上,边际主义运动包括四个分支:一个是杰文斯;一个是门格尔领衔的奥地利学派,后来有维塞尔、庞巴维克、哈耶克、熊彼特等人;瓦尔拉斯领衔的洛桑学派,后来有里昂惕夫、帕累托等人;马歇尔领衔的剑桥学派,后来有庇古、斯拉法、张伯伦、罗宾逊等人。

据杜丽群介绍,边际革命包含着两项重要内容,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

此时的经济学较少关注增长这类宏观问题,而是使用微积分即边际分析方法,研究总量的微小变化带来的影响,关注微观个体的收益最大化和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从原来关注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消费、需求和效用。

“边际三杰中,门格尔的主观价值论最深刻,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影响最广。但就现代经济学体系来说,杰文斯才是先驱。”方钦对《英才》记者说。

真正的先驱

1835年,杰文斯出生于利物浦。13岁时,父亲的企业破产,他开始自己谋生。去澳大利亚造币厂工作五年后,杰文斯回到伦敦大学继续完成中断的学业。1863年,他来到曼彻斯特大学教授逻辑学、道德哲学和政治经济学。1882年,47岁的杰文斯在一次意外落水事故中死去。

杰文斯短暂的一生充满了成就,因为他拥有多才多艺的头脑和狂热的献身精神。

杰文斯的逻辑学著作曾是好几代人的教材,他还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气象学者。但是他的最大贡献是经济学。23岁时,他向妹妹透露,他认为投身经济学是他的使命,他比其他学者的观察都深刻得多。不到25岁,杰文斯发现了“真正的经济理论”――效用理论,但起初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当得知一位叫詹金的工程师可能威胁到他的优先发现权,1871年,杰文斯出版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理论》。

杰文斯理论的核心是效用理论,并由此推衍出交换理论,进而是劳动、地租和资本等理论。

效用就是人们的需求通过某种事物得到满足的程度。“杰文斯强调,判断事物效用大小的唯一标准,是当事人本身的主观意志。”杜丽群解释说,在一定数量之前,面包是绝对需要的;更多的面包带来效用的减少;超过一定数量,吃面包的效用就降低为零,甚至是负的。

杰文斯接着提出交换理论,认为两个人交换面包和牛奶的比例是交换后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反数。

“只要进一步交换使得两人的满足感(边际效用)都增加,交换就会继续下去,直到继续交换不能使满足感继续增长。”杜丽群说。

除了纯理论研究,杰文斯也继承了英国经验研究的传统,对经济学的其他部分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创造性地将经济周期与太阳黑子11年周期相联系,因为他也是气象学家。他的同胞凯恩斯说,杰文斯标志着经济学新阶段的开始。

主观价值论

杰文斯的效用理论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的核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古典经济学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衡量价值的标准;因为人们对某种东西付出了劳动,所以它才有价值;价值受劳动供给的影响,是客观的。

杰文斯则提出,人们先认为某种东西有价值,才愿意付出劳动生产它;而不是因为先付出了劳动,所以产生了价值。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精神等都创造价值。价值受人们的欲求影响,是主观的,效用和稀缺决定了价值。

当然,杰文斯的理论也有缺陷,他提出一个逻辑链条,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供给决定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决定价值。方钦指出:“这个链条是错的,因为生产成本是客观的。他本来要提出主观价值论,结果又绕回去了。马歇尔后来对此做了纠正。”

方钦进一步解释,价值其实就是休谟定义的人与外在世界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的,外在的事物也是客观的;但是如果没有人,钻石、黄金等等有什么价值呢?所以价值是一种主客观的结合。

在李嘉图之前,洛克更早提及劳动价值论。但洛克其实是在谈劳动财产论,是为保护私有财产。200多年后的维多利亚时代,政府已经被驯服,但又出现资产阶级与工人的两极分化。劳动价值论于是又成了反对私有财产的工具,背后还是阶层分配问题。

“大家谈的其实是分配问题,对于靠垄断与特权获得不合理收入不满,所以拿出相关工具来证明,但这个工具本身可能是不成立的。要避免弄巧成拙。”方钦指出了要害。

就这样,杰文斯提出了一个与现实更接近的主观价值理论,虽然有些粗糙,但毕竟是最早的。经过马歇尔改造,这个理论被接受下来,标志着从古典经济学向当代经济学的转型。但马歇尔不承认他的理论是来源于杰文斯,而且对杰文斯给予粗暴的批评。

“杰文斯很杰出,但他的观点即使在今天也太激进,所以反而被马歇尔掩盖了。”方钦解释说,马歇尔符合英国社会不革命、追求中庸的态度,他保留了古典的东西,又吸收了新东西,所以叫新古典经济学。另外,因为杰文斯英年早逝,马歇尔比他多活42年,英国一半的教授都是马歇尔的学生。

上一篇:主动阅读,尽享读书乐趣 下一篇: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