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研究

时间:2022-08-01 05:28:05

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等方法,以里约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自由体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研究对象,查阅2005-2016年3个奥运周期国际体操联合会体操规则的变化情况。旨在分析女子自由体操规则变化特点,对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发展态势和我国女子自由体操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行探讨。研究结论如下:1)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朝着高难度复合轴空翻方向发展,空翻技巧的类型呈多元化趋势,国外优秀女子自由体操选手成套动作中不仅拥有高难空翻技巧,而且拥有高组别舞蹈难度动作;2)我国女子自由体操在难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动作编排的多样性和完成质量上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一定的差距,且存在着成套动作类型发展不够全面、动作完成质量欠缺等问题;3)舞蹈难度动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还需充分理解规则,从而提升运动员的完成分。

关键词: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规则;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 808.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2-0158-05 文献标志码:A

在里约奥运会体操比赛中,中国女子自由体操完成分普遍偏低,女子团体决赛中自由体操更是出现了重大失误,使得中国队屈居第3名,遗憾的仅收获1枚铜牌。

本文通过梳理里约奥运会周期女子自由体操发展状况,以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对比分析,全面剖析我国女子自由体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对如何在新的奥运周期训练中提高我国女子自由体操的实力与竞争力提出建议和思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里约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自由体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女子竞技自由体操的资料与文献,分析2013-2016年WAG体操评分规则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

1.2.2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内容、目的与任务,对2013-2016年举办的4次国际体操大赛中女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录像观察法

观看第44-4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资格赛及决赛的相关视频,以及2013-201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自由体操决赛的视频,对国内外女子自由体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里约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自由体操规则发展概况

里约奥运周期国际体操规则中规定,每个运动员的成套编排中最多使用4串空翻技巧,成套计入不少于3个舞蹈类难度。成套编排中每满足一项特殊要求获得特定加分0.5,5项全部满足则获得2.5的特定分,而计人成套难度的8个动作分值加上连接加分和特定分就是成套动作的难度分值。

2.1.1女子自由体操难度动作提高迅猛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2013-2015年3届体操世界锦标赛和里约奥运会中,女子自由体操的成套编排难度分逐年提高。2013年安特卫普世锦赛中,女子自由体操决赛8名选手中有6人的D分达到了6.0以上,除了美国名将拜尔斯拥有6.5的难度分之外,其余选手难度分均在6.0~6.2。而在2014年南宁世锦赛上,有4名选手的难度分超过了6.2,美国选手斯金内尔难度分值为全场最高的6.5。2015年格拉斯哥世锦赛单项决赛中,有2位选手的难度分超过了6.5,分别为中国的商春松6.6分和美国的拜尔斯6.8分。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进入决赛的8名选手难度分都超过了6.0,在参加自由体操单项预赛的运动员中有16人的难度分超过了6.0,可见,女子自由体操的难度发展迅猛。

2.1.1.1技巧类难度动作发展创新组别不断提高

2009-2012女子体操规则中,自由体操动作分为A~G 7个组别,难度分由低到高分别对应的分值为0.1~0.7分。F组以上的两周空翻技巧由于难度分值较高,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大空翻”。在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2013-2016女子体操规则中自由体操新增了H组,即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和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这2个高难动作由G组技巧升为H组,难度价值0.8。

在2013年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加拿大选手维多利亚・莫尔斯申报了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的高难动作并成功完成,该动作以她的名字命名并定为I组难度技巧,难度价值高达0.9。美国运动员拜尔斯则将申报的新动作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180°成功完成并且获得了命名,被定为G组难度。自此2012-2016规则中的F组以上大空翻难度动作数量达到8个。

2.1.1.2舞蹈类难度动作种类丰富且价值提高

自由体操中除了要使用空翻技巧难度以外还要编排舞蹈难度,舞蹈类难度大致可分为跳步和旋转2大类,其中跳步又分为原地起跳和行进起跳2种,难度分值D组以上的舞蹈难度称之为高组别舞蹈难度。2009-2012女子体操规则最初颁布时,高组别的舞蹈难度数量较少且种类单一,其中舞蹈跳步只有2个,分别是剪式变身跳转体540°和狼跳转体720°,2个动作都是D组难度。而高组别舞蹈旋转有4个,3个D组分别是自由腿水平的转体720°、高举腿的转体720°和阿提丢姿势的转体720°,最高难度为自由腿低于水平的立传1440°,难度为E组。随着各国运动员不断创新申报,高组别舞蹈难度动作越来越丰富。在里约周期2012-2016规则中高组别的跳步和旋转难度就分别达到了8个,其中有4个难度价值达到了E组,新增的3个难度分别是克萨科蹲转1080°、阿提G1080°和高举腿1080°3个难度。高举腿1 080°由俄罗斯运动员穆斯塔芬娜于2014年南宁世锦赛申报并成功获得命名,至此,里约奥运周期拥有了16个高组别舞蹈类难度动作。

2.1.2女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结构分析

里约奥运周期规则中规定,自由体操成套技巧中最多使用4串空翻技巧,成套难度中计入最多5个技巧难度和不少于3个舞蹈类难度,各国运动员可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利用规则进行成套的编排。我们在世界体操大赛中看到了难度分值相当,但编排却截然不同的成套动作,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将当今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结构划分为以下2大类。

2.1.2.1以技巧难度为成套编排的重点分析

在2013-2016国际体联女子体操规则中,女子自由体操成套难度动作只允许使用4串技巧难度,为了获得更高难度的分值,运动员在成套编排中会选择单个高难技巧难度动作,或是在成套动作中使用多个动作连接的技巧串来获得连接加分,从而提高成套难度价值。

1)高难度技巧成为成套编排的重点。

腿部力量和爆发力较强的运动员,会使用多个F组以上的技巧动作作为成套编排的重点,其中以美国运动员拜尔斯最具有代表性。

在2013年世锦赛女子自由体操决赛中,有6人次完成了难度H组的后团两周转体720°,有3名运动员在成套编排中使用了2个F组以上的技巧难度;2014年世锦赛女子自由体操决赛中,同样有6人次完成了难度H组的后团两周转体720°,而同时使用2个以上F组技巧编排的运动员则达到了5人。美国运动员拜尔斯成套当中使用了3个F组以上的技巧难度编排,而她的同伴斯金内尔则在成套中使用了一个I组和一个H组的高难技巧动作,成为了唯一一个拥有2个H组以上技巧难度的运动员。2015年世锦赛女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中,日本运动员宫川纱江和美国运动员拜尔斯在成套编排中编入了2个H组的技巧难度动作。女子自由体操成套技巧难度不断提高,高难度技巧成为成套编排的重点。

在里约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的8名选手中,除了中国选手王妍之外,其余7名选手都拥有2个F组以上的技巧难度动作,其中4位运动员在成套编排中完成了2个H组技巧,8名参赛运动员的难度都超过了6.0分,最高难度是拜尔斯的6.9分,见表3。由里约奥运周期4次国际体操大赛的女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难度编排对比分析得出,当今国际女子自由体操编排中难度技巧成为了主流。

2)难度连接成为成套编排的主流。

相对于腿部力量和爆发力较强的运动员,身体素质欠缺的运动员只能靠增加成套动作的难度连接来提高难度分值。成套动作的难度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其中空翻接空翻的直接连接类型有AE/CD/DC/EA/FA,分值为0.2,以及AD/CC/DA/DB,连接分值为0.1。D组的技巧接B组的舞蹈跳步、E组以上的技巧接A组舞蹈跳步的混合连接则只能获得0.1的连接分,这都属于直接连接;而间接连接则有C+D/AA+D分值为0.1和C+E/D+D/D+E/AA+E连接分值为0.2的连接。

国内外优秀的女子自由体操选手大多采用直体后空翻转体900°,接向前的技巧空翻动作,而间接连接则多采用直体后空翻转体540°,连接D/E组技巧的连接方式。随着女子运动员能力的不断提高,赛场出现了一串技巧中既有间接连接又有直接连接的难度技巧串,美国选手莱斯曼在自由体操成套中使用了后直540°间接连接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两周,然后直接连接直体前空翻C+EA的难度连接,其连接分高达0.4,这串技巧价值高达0.9,难度价值等同于一个I组的技巧难度。中国选手商春松在2013年世锦赛中也完成了后直540~间接连接后直转体1080°前团的一串C+EA难度技巧串。

除了技巧连接外,里约奥运周期也出现了舞蹈旋转连接,女子体操规则中规定D+WB+B(不换足)的舞蹈旋D连接将获得0.1的连接加分。在国际赛场上最先使用舞蹈旋转连接的是俄罗N-N动员阿法纳西耶娃,她在比赛中使用了阿提丢转体720°接低于水平立转720°,以及自由腿水平转体720°接高举腿360°的2个D-t-B的难度连接。由于里约周期规则中有8个D组以上的舞蹈旋转难度,所以连接的类型和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中国选手商春松在2015年全国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比赛中完成了自由腿低于水平的立转1 440°接依柳辛的E+B连接,俄罗斯运动员梅尔尼科娃则在2016年欧洲体操锦标赛中完成了哥萨克蹲转1 080°接自由腿低于水平立转720°的E+B连接。在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荷兰运动员什尔多迪尔在自由体操的比赛中使用了4个舞蹈旋转D+B+D+B的难度连接。在技巧难度不高的情况下,通过舞蹈连接加分同样获得了6.0的难度分。

通过对里约周期的4次国际性体操比赛进行分析,国外运动员较高的难度分主要是依靠发展高难度F组以上的技巧动作来实现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连接价值的加分并不太重视,笔者建议在技巧难度不高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连接分的方式来提高难度分,即可增强成套动作的难度竞争力,也可在编排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1.2.2以舞蹈难度为编排重点的分析

在女子自由体操中舞蹈难度动作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是2009-2012体操规则里开始限制技巧动作的使用数量,使得舞蹈难度动作在成套编排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成套编排中使用舞蹈难度动作有利于展现女性的特点,同时也可减少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在里约奥运周期舞蹈动作种类越来越丰富,难度价值也不断提高,掌握多个高组别舞蹈难度对于成套难度分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

在2014年体操世界锦标赛中俄罗斯选手穆斯塔芬娜在自由体操单项决赛中使用了2个E和1个D的舞蹈旋转难度,在技巧难度并不如其他运动员时,依靠高组别的舞蹈动作提高了难度分值,增加了成套竞争力。由于舞蹈技巧的完成扣分低于空翻技巧,穆斯塔芬娜凭借排名第二的完成分收获了1枚奖牌。

2015年体操世锦赛自由体操决赛中,荷兰运动员维沃斯成套计人6个舞蹈难度,其中包括3个舞蹈旋转,在只有2个D组技巧的自由体操成套中,通过对于舞蹈难度的编排,同样可使难度分达到5.9,从而获得8.7的完成分。这种依靠舞蹈类难度提高分值的编排方式,使得女子自由体操更加多元化。

2.2中外女子自由体操运动员的成套对比分析

中国只在1995年和2006年2届世锦赛中,由奎媛媛和程菲获得过自由体操世界冠军,相对于其他项目的辉煌成绩,自由体操属于中国队的传统弱项,中国运动员无论在难度编排和完成质量上都落后于欧美体操发达的国家运动员。

2.2.1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在成套编排中主要采用以纵轴转体的空翻技巧类动作,而国外运动员则多采用高难度复合型空翻动作为主,见表4。从表5的全国锦标赛和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完成难度组别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完成的技巧难度偏低,在编排中多使用D组技巧,而E组技巧则基本采用后直体转体1080°。只有少数运动员使用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团身旋)的E组技巧,而国外优秀运动员成套编排就显得更为多样化。

2.2.1.1转体类技巧的使用及完成质量

在伦敦奥运周期,对于两周空翻落地的身体姿态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运动员由于身体爆发力欠缺和体能的不足,在做两周空翻落地时容易出现身体重心过低的情况,正是该原因造成了中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自由体操项目中完成分偏低。进入新的奥运周期后,中国体操队尝试在成套编排中大量地使用转体类动作,在规则允许的4串技巧中使用了2~3串的转体技巧。2016年的全国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单项决赛的8位运动员中,有2人使用了后直转体1 260°接屈体前空翻的连接;有7人在使用了后直转体1 080°接团身前空翻的连接;有6人使用了后直转体900°接前空翻系列的连接,其中有4人在完成后直转体1080°接团身前空翻的直接连接前加上后直转体540°的间接连接。由于爆发力不够且连接难度较大,均造成了后直转体540°间接连接转体1 080°的C+EA技巧串出现了转体度数不足和身体重心姿态过低的情况。在里约奥运会女子体操资格赛中,毛艺在完成后直540°间接连接1080°时,后直转体1 080°没有转难度被降组成为后直转体900°,导致第3串技巧串后直转体900°接前屈180°动作重复不承认,损失了较多难度分,原计划6.2的分值最后只承认了5.4分。而商春松在资格赛后直转体1 260°接前屈的动作,因转体度数缺了接近90°,虽然体操规则规定动作连接上承认难度不予降组,但单个动作的质量欠缺严重影响了成套动作完成分,商春松自由体操最终完成分只有7.8。

2.2.1.2复合轴空翻的使用及难度价值

在里约奥运周期中,我国女子自由体操的成套编排中使用复合轴空翻的人次较少,除了王妍能够使用后团两周转体720°的H组复合轴空翻外,其余均为后团两周转体360°的E组复合轴空翻。而同为亚洲的日本队在女子自由体操项目中紧跟世界潮流发展,在里约奥运会的比赛中日本2位运动员在一个成套中就使用了2个H组的复合轴空翻。同样情况下,欧美体操选手却频繁使用高难度复合轴空翻,因此,就目前现状分析,我国女子自由体操不仅落后于欧美潮流,也渐渐被亚洲邻国所赶超,见表6。

由于向前空翻类动作容易损伤膝盖,在里约奥运周期里,出于保护运动员的目的,我国在体操锦标赛中限制使用向前落地两周空翻的动作。由于这项规定,在全国锦标赛中向前落地的两周空翻技巧几乎销声匿迹。中国在国际大赛中最近一次使用向前空翻技巧还要追溯到2009年,由邓琳琳完成的后跳180°团身前空翻两周。由于相同动作的前空翻组别要高于后空翻,且向前落地的空翻更易于连接跳步,在国际大赛中前空翻的使用人次较多,其中以后跳180°前空翻的阿拉伯前空翻系列最为常见。美国运动员莱斯曼成套编排中使用了2个阿拉伯系列前空翻并且用于连接,获得了较高的难度分,并获得了里约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的银牌。

2.2.2自由体操成套舞蹈类难度的组别

由于里约周期舞蹈难度价值的提升,国外优秀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成套编排中使用了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与之相比的是国内运动员仍然使用分值较低的舞蹈难度。国外优秀运动员自由操成套编排中一般计入1~2个D组舞蹈难度,而国内运动员无论是跳步还是转体都是以C组为主,只有少数运动员能完成个别D组以上的舞蹈难度。在成套空翻技巧不如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情况下,计人成套的舞蹈难度价值也落后于国外优秀水平,致使我国女子自由体操难度分总体低于世界水平。

以里约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为例,除了中国选手王妍成套编排全部计入c组舞蹈难度外,其余7名国外运动员成套编排至少计入一个D组舞蹈难度,其中有4位运动员成套编排计入3个D组舞蹈难度,仅舞蹈难度这一项,王妍就落后了0.3分。

舞蹈旋转难度在聘请了艺术体操教练指导训练后有了长足的进步,相比于舞蹈旋转难度,舞蹈跳步难度也是中女子自由体操的弱项。里约奥运周期世界体操大赛中我国女子自由体操几乎没有使用D组以上舞蹈跳步难度,这也反映出我国女子自由体操跳步训练水平有待于提高。

2.2.3自由体操编排的质量

在里约周期2013-2016年国际体联女子的体操规则中,对于自由体操的音乐选择和舞蹈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则中规定舞蹈动作要与音乐的风格相一致,成套编排中不允许在技巧串进行前双脚站立边角处停顿休息,成套的移动必须使用舞蹈编排,不允许没有舞蹈编排的位置移动。由于从小训练养成的习惯和对规则的理解不够透彻,在全国锦标赛中仍然还有较多的运动员在技巧串前双脚站立在边角休息,这些细节严重地影响了其动作完成的得分。

另外,在音乐的选择和舞蹈的编排中,相对于国外运动员每年更换一次的成套编舞,国内运动员一个成套编排沿用时间过长。而国外优秀运动员为了和现场观众产生共鸣,在成套编舞和音乐选择上更加地多元化,近年来使用流行乐作为伴奏的越来越多,同时选择古典芭蕾舞剧及歌剧配乐也成为当今的流行趋势。里约奥运会中意大利选手法拉利在自由体操成套配乐中使用了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和《图兰朵》的经典段落,并重新进行了编曲,在展现意大利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提高了成套动作的艺术观赏价值。无论是舞蹈的编排还是音乐的选择及制作,中国队近些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重归世界一流水平,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创新。

2.3新规则下中国女子自由体操项目在东京奥运周期的备战及训练策略

2.3.1东京奥运周期规则的变化

2016年5月18日,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东京奥运周期2017-2020女子体操的新规则。相比于里约奥运周期的规则,新规则对于女子自由体操项目做了以下改动:1)特殊规定加分由原来的2.5分降为2.0分,取消了结束技巧必须是D组或以上组别的规定;2)自由体操成套由计入8个最高难度动作,包括最多5个技巧难度和最少3个舞蹈难度,变更为计人8个最高难度动作,其中必须有3个技巧难度和3个舞蹈难度,其余动作随意;3)成套动作由必须包含前空翻的特殊规定,变更为同一技巧串中可同时包含向前和向后的空翻;4)舞蹈旋转难度中低于水平的立转上限改为1 440°,高级立转上限改为1 080°;~舞蹈跳步类难度横纵叉跳步最多转体540°,复合跳步最多转体360°。

从国际体操联合会新规则的修改可以看出,对于成套动作编排中仅使用2个技巧的和多个舞蹈难度的成套编排进行了限制,而同一技巧串中必须同时包含向前和向后的空翻,对于欧美力量型选手适用多个复合轴大空翻的编排也进行了限制,这迫使他们在成套编排中为了满足特殊要求必须编人技巧连接串,在新的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项目中更加注重动作的全面发展。

2.3.2中国女子自由体操项目在东京奥运周期的备战及训练策略

在里约奥运周期中中国女子自由体操的训练主要是以增加技巧串的难度连接加分来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分,而在东京奥运周期的备战中,我们应当紧跟新规则导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备战和训练策略。

第一,保持高难技巧串的编排,并通过加强训练来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第二,增加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在现有以高难技巧串为主的成套编排中,尽可能地加入高难度复合轴空翻。

第三,增加舞蹈难度的训练,特别是横纵叉转体类跳步和高级立转的训练,增加计人成套编排的舞蹈难度动作的组别,从而增加成套动作的难度分。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朝着高难度复合轴空翻方向发展,空翻技巧的类型呈多元化趋势,国外优秀女子自由体操选手成套动作中不仅拥有高难空翻技巧,同时拥有高组别舞蹈难度动作。

2)里约奥运会中我国女子自由体操在难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动作编排的多样性和完成质量上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一定的差距,且存在着成套动作类型发展不够全面、动作完成质量欠缺等问题。

3)女子自由w操运动员舞蹈难度动作分值选择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舞蹈编排仍需充分理解规则,从而提升我国运动员的完成质量。

3.2建议

1)我国体操女队在训练中仍需全面发展动作的类型,加强复合轴及高难复合轴空翻的训练。

2)在技巧难度连接中应当注重单个技巧的完成质量和动作的准确性,在保证难度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完成分,这样才能提高成套动作的得分能力。

3)还需注重舞蹈转体和舞蹈难度的训练,提高舞蹈难度价值是提高成套动作难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4)在注重培养运动员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同时,仍需加强运动员的舞蹈训练,增加运动员的肢体表达能力,才能使其在赛场上拥有更好的表现力。

上一篇:幼儿混龄教育有利于发展情感能力 下一篇:谈谈怎样利用多媒体进行平面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