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民主化”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01 03:15:31

小学班级管理“民主化”改革初探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个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有鉴于此,2008年秋学期,我着手进行班级管理的民主化改革。其平台是实践“学代会”制度。

当时,我任教六(1)班音乐,兼本班班主任。学期初,我首先成立了“学代会”(班委会由“学代会”选举产生)。顾名思义,“学代会”就是学生代表会,由学生选举产生。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独立组织,不从属于班委会,直接对班主任负责。“学代会”设“常规组”(监督班委干部的常规管理工作)、“学业组”(监督课代表及组长工作)、“考核组”(负责每两周一次的“优秀班干”评比)三个组,成员共14人,其中会长、副会长各1名,三个组组长各1名,各组成员各3名。其任期为一个学期,下学期初由班全体学生重新选举产生。其职责从本质上有别于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常规、学习、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直接管理组织。而“学代会”的责权有四:一是参与制定或修改班级规章制度;二是选举产生班委会,监督其工作,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是由会长召集,于双周星期五中午召开一次会议,总结两周来班委会工作情况,评选“优秀班干”三名,提出班委会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反映代表们平时听到的或是他们自己对老师、班干及班级各项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形成会议录,并上报班主任;四是“学代会”有权通过表决任免班干部。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太繁琐?有了班委会,“学代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事实上,对于“学代会”工作的重要意义,我的体会是深刻的。

一、“学代会”使班级常规管理的面貌焕然一新

有了“学代会”的监督和建议,班级的常规工作更加务实而高效。2008年秋学期初,我首先拿出《班级安全制度》《班级卫生制度》《班级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草案,然后交“学代会”,由他们征求班委会及其他学生意见,最后由他们开会讨论完善。他们所提出的“过马路左右看”,“穿着要整洁”“学习要主动积极”等补充条款就很好,我都高兴地采纳了。这就为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学代会”发挥了监督、建议的职能,促进了常规管理工作的优化。有一天上午,常规组组长向我反映说:“我们班下课时,总有人追逐打闹,或是说脏话。我跟班长说过几回了,可这些现象仍然存在。”我说:“那你和班长商量商量,看看有什么好办法。”他们商量以后,向我建议设班级“文明监督员”,每天4名,课间巡视,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说服、阻止。我很赞同他们的想法,只建议班长在安排的时候,多安排那些在课间有追逐打闹或是说脏话现象的同学。这一招还真管用,从此以后,班级几乎没出现过上述不文明行为。

二、“学代会”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代会”这一组织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民主、自主意识,提高了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同学们思维更加活跃,发言更加大胆、积极和有创意。师生课堂配合更加默契,这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记得2009年春学期初,有学生向“学代会”“学业组”提出:可在前面黑板的左有两侧分设“新闻在线”和“知识宝典”这两个栏目,由同学们轮流负责。“学代会”通过讨论,一致认为这个办法非常好,建议每天早上、中午更新一次,由语文课代表安排实施。这一举措,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不久,“学代会”向我建议:可在班级开展课外学习竞赛活动,每个月评选一次“课外学习标兵”。我一想,对呀!学习贵在积累,尤其是阅读和写作,光靠课内怎么行呢?从此,我班掀起了课外学习的热潮,由于同学们学得主动、积极、勤奋,我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县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中,我班语、数、外三科成绩均居全年级之首。

三、“学代会”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而亲密

成立“学代会”,我就是要放开老师的“架子”,鼓励学生敢讲话,讲真话,鼓励他们为班级的建设献计献策。由此,我们也可以把“学代会”理解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有一次,“学代会”建议建立“表扬信”制度,每两周评选在课堂、作业、成绩、活动等方面表现特别好的或进步特别大的同学,给他们家长发去表扬信。我听了很高兴,交给班委会执行。每一次发表扬信的时候,我都郑重地签上我的名字。这一举措,极大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记得毕业联欢会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是流着泪跟我说“再见”的。现在,我还常常收到他们的信息、信件和电话,他们仍旧像以前那样,跟我无所顾忌地交流,我也是乐此不疲。

“学代会”制度的顺利实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日常工作中,我以“民主化”为中心内容,加强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一是利用展会、班会、中队活动培养学生的民主、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及创新精神;二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交流的方式对班委会及“学代会”成员进行培训,就工作方法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三是安排“学代会”主办《小主人报》,给学生一片民主思想自由驰骋的天地。通过上述措施,扫清“学代会”工作的障碍,不断地为班级民主化建设注入活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实施“民主化”改革势在必行。而“学代会”制度为这一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以民主引领自主,以自主促成自理”是这项制度的精神实质。这一改革带来了班级管理理想、模式的深刻变革,其现实和长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上一篇:巧抓教育契机 引领学生成长 下一篇:浅谈教师语言素养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