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评估系统的构建

时间:2022-08-01 01:55:25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评估系统的构建

[摘要]本文对心理危机预警信息评估系统的建构是建立在大多数学校正常的行政运行机制基础之上的,试图从预警信息评估系统的评估目标、评估内容、评估对象、评估时期、评估队伍及其职责、评估方法、评估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建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评估

一、评估目标

发现具有心理危机前兆的大学生,以便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评估内容

根据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及时收集和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处理,然后根据科学的判断标准对预警信息进行评估,对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简言之,就是预警信息收集和预警信息分析两部分工作。

三、评估对象

有的放矢的工作是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出现问题毕竟只是少数,如果对所有学生都进行重点关注,那是不可能的,效率会非常低下。因此,我们必须在研究心理危机高发群体特征的基础上,确立我们重点预警对象,使预警信息评估系统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高效能的运作。通常把预警对象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

1.群体对象:指具有某类相同特征,条件和情况相似的特定的某一类人。人学生心理危机高发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1)贫困生:贫困大学生因生活境况艰难,强烈的无助感及社会和家人的高期望值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较深的焦虑和自责情绪,如果这种焦虑不能得到缓解,就很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2)新生:大多数学生都是满怀着期待、兴奋和焦急的心情进入大学,进校后面对各种新环境和新情况不能顺利地适应而产生压力,虽然大多数压力都可以在几周内顺利解决,但也有一些会逐步增强,当这些压力超过了其应对能力,就可能会变成心理危机。

(3)毕业生: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及自我认知和社会接纳的矛盾,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4)失恋学生:由于受情感的束缚,摆脱不了失恋的痛苦,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也会引发危机事件。

(5)其他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指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沟通能力差、自我封闭,心理与生理不能同步成长的学生群体。

2.个体对象:指受某些刺激,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社会环境、人际关系较差,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的个人。这些个体可能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瘾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遭遇突然打击或受到意外刺激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由于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身体发现严重疾病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犯意外怀孕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受辱、受惊吓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试读的学生,将被退学的学生等。

四、评估时期

大学生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四个时期:

1.新生入学后的几个月时间,应当重视此时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适应问题。

2.重大考试来临或者结果出来的时期,有些学生可能会因压力或者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而产生心理危机。

3.临近毕业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大学生容易因为很小的事件引发心理危机。

4.重大的社会事件或灾难发生的时期,如传染病流行期使人的心理处于恐惧的波动状态,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五、评估队伍及职责

本文试图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三级心理危机预警队伍:班级设心理委员专门负责心理健康工作,并由班委会和各寝室寝室长组成“班级心理健康小组”负责心理危机信息的发现与收集;院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组”由学院主要领导及各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当收到班级心理健康小组上报的预警信息后,负责对可能发生心理危机的对象进行初级评估;校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组”由学校主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组成,负责全校大学生学生心理健康各项工作。当接到院级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后,将由校心理咨询中心对预警信息及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六、评估方法

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发现“心理危机可疑学生”的过程,所以对预警信息的评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在预警指标基础上收集的信息不仅量大、而且杂乱无序,这都决定了预警信息评估的定性分析,即需要专家拥有相关学科知识和大量感性经验资料,通过其直观的判断、归纳,从中筛选出事物发展出现的可能变化:这也决定了负责老师必须是专业教师(心理学专业)或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并且有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如作一些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进一步验证定性分析的准确性。总之预警信息评估过程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七、评估保障措施

1.领导保障:学校必须有主管领导负责这方面工作,并制定专门政策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2.资金保障:学校必须有用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的专门资金,并做到资金专用,落实到位。

3.人员保障: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人员既要有量的保证,又要有质的保证。也就是说,学校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员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尤其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人员要专职专用。

参考文献:

[1]潘欣. 大学生危机管理与预警系统. 中

国临床康复,2006,10(22):137-139.

[2]沈永江.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江

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2(2):39-41.

[3]魏资.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教师

心理干预引导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4).

[4].宋凤宁,张琼.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

统研究 [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

上一篇:物理教学新课引入形式的探讨 下一篇:美术教学的几种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