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小学生识字的新世界

时间:2022-08-01 01:48:04

开启小学生识字的新世界

摘 要: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识字兴趣不浓、识字方法不当等因素影响,小学生的识字效率不高。汉字起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来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动机,探求识字捷径,巩固识字成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识字 联系生活 效率

汉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人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如何使识字任务在小学教育中得到彻底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课标》总目标提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并对各个学段识字提出具体目标。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识字过程中,往往由于识字兴趣不浓或识字方法不当等因素,导致识字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识字效果。如何提高小学生识字效率,是众多数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汉字起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来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联系生活,激发识字动机

兴趣是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推动力。人们一旦对所学对象产生兴趣,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对生字的内化。如:人、口、目等汉字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实物对比:“人”字就是人们双腿站立的形状;“口”字像嘴巴张开的形状;而“目”字外形就像眼睛圆形,里面两横,很像眼珠的形态,让学生体会象形文字,同时激发识字兴趣。为激发学生识字动机,我们还可以结合如“写错字的官司”、“写错字的笑话”、“一错字带来千古恨”等生活小故事或生活案例,让学生在感受故事乐趣的同时明确识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探求识字捷径

1.联系生活巧识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这些造字方法都离不开生活。对于常见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室里的门、窗、桌、椅、讲台、黑板等触手可及的实物,给它们贴上字卡,创建一个识字的天地,让学生每天去读一读、记一记。同时,可把这种方法带到家中进行,如在大厅、厨房、卧室、电脑、摩托车等实物上贴上字卡。在这样的“识字王国”里,学生不但认识了许多汉字,而且产生强烈的识字欲望。此外,对于生活中一些常用的汉字,尽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识记。如嘴、手、脚、眼、鼻、耳等字的教学,可摸一摸自身器官进行识记;人、鸟、兽、畜等字的教学,可用找一找的方法识记;云、雨、雪、花、草、树木等教学,可用看一看、听一听等方法识记。研究表明,多感官同时参与识记的效果比仅靠单一感官强化识记的效果好得多,只有充分利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实物或耳闻目睹的实例,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才会让汉字更快地进入记忆阶段,从而达到高效识字目的。

2.联系生活纠错字

汉字在不断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形近字、同音字。在识字过程中,由于汉字本身的复杂性,学生认知水平受迁移作用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如广告语言、网络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汉字,若不从音、形、义方面进行辨析,在运用汉字时就容易产生张冠李戴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辨别同音字、巩固形近字、改正错别字呢?联系生活辨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观察大街小巷中的书画、对联、广告语等有没有自己所学的字出现,若有,则通过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进行辨别,看看是否有出现形近字、同音字。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手段识字,有益于甄别识记形近字和同音字。在遇到错别字时,就更应该反复比较、认真推敲。如“找”和“我”,“季”和“李”,“兔”和“免”,它们长得太像了,可以让学生反复对照,找出异同。让学生在“比”中纠正错别字,在“比”中“悟”出汉字的造字特点,在“比”中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识字时就能胸有成竹,并为写对字、写好字打下基础。

3.联系生活用好字

汉字起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学生如何巩固所学汉字?《小学语文新课程课标》实施建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解读“课标”精神,笔者认为对一些常用汉字,应摒弃教师繁琐讲解,而应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在识记基础上学以致用。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三个儿子》一文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认识“停”字的。师问:“‘停’字同学们认识吗?”生:“认识。”师:“你是怎样认识的?”生:“在学校门口的交通指示牌上。”师:“你能把‘停’的意思告诉同学们吗?”生:“‘停’的意思是静下来不能走动。”师:“你知道‘停’字交通牌的用途吗?”生:“‘停’字交通牌是交通部门告诉驾驶员学校门口一律停车禁止通行的标记。”上述片段中,学生利用生活中所见来代替教师讲解,学生在回忆认识“停”字的同时,理解“停”字意思,掌握“停”字的用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家庭教学中,父母不能只盯孩子的生字是否写完了没有,而应鼓励孩子把所学生字在记一记、说一说的基础上,寻找识字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字词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娃哈哈”、“王老吉”、“加多宝”、“麦当劳”等一些在广告、电影、电视等宣传媒体中常见汉字,可引导孩子在看广告、识汉字过程中学会广告语的运用等知识。譬如对有关描述动物、植物、自然景观等词汇的识记,可引导孩子深入生活,把抽象文字与有关事物相结合,让孩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事物说一说、写一写。家长还可与孩子畅谈识字方法,激励孩子采取不拘一格、自主创新的方式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孩子通过生活实践读准字音、记住形、描述字义,扩大对常用字的识记及运用。

三、联系生活,巩固识字成果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平时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这些记住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在识字量多、识字难度大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对常用字识得快、记得牢?“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巩固学生识字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语文课本虽然提供学生阅读资源,但是提供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应鼓励学生利用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拓展阅读资源,读一些图文并茂、字音结合的读物或与学生认知能力相符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言情故事、诗歌、格言、谚语、歇后语等。还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性阅读实践,如结合校本课程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利用网络阅读资源等,让学生在因疑而读、因趣而读的读书实践中巩固识字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策略[J].宁夏教育,2010(04).

[2]崔丽媛.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3).

[3]董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点滴[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0).

[4]史桂华.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偶得[J].黑河教育,2010(09).

[5]张华.对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的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几组关系的教学模式突破 下一篇:践行语文新课标,探索作文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