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板胡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时间:2022-08-01 01:03:41

论板胡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

摘 要:板胡作为我国弓弦乐器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广泛的应用与地方戏曲的演奏之中,尤其在东北、华北和西北一带流行。在地方戏曲的演奏中,不仅需要娴熟的技巧,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只有技术和情感相统一,才能有效的将板胡演奏魅力发挥到极致。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板胡演奏过程中技术与情感统一的重要性,为提高板胡演奏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板胡;技术;情感;统一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51-01

一、板胡演奏的发展历史

板胡,以清脆的声音和高亢的音色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成为一种经常使用的弓弦乐器。据历史考证,板胡在我国大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受到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板胡是在胡琴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在地方戏曲如河北梆子、秦腔、评戏、豫剧等地方戏曲中作为伴奏的主要乐器。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了40年代末期,板胡在刘明源、李恒大师的创新下发生了一定的改良,从外观、用料,还是雕刻都引进了新的工艺,音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结构。这种板胡一直沿用至今,在各种地方戏曲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板胡演奏中技术与情感的融合

板胡的演奏需要较高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勤奋扎实的技能练习,但是在板胡的实际演奏中具备这些是不够的,因为优秀的板胡演奏需要技巧与情感的融合,行为与思想的统一,才能更好的展示板胡在地方戏曲中的艺术魅力。

(一)以情感推动板胡演奏技术的发展

情感的表达在一部戏曲作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音乐并不能直接表示时间、空间和情节,而板胡上也没有贴着喜怒哀乐,但是在板胡的演奏中,只有将无形的情感溶于有形的表演形式之中,才会赋予作品更多的感彩。好的感彩不仅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对于板胡的演奏技术也是一种推动作用。板胡演奏技术的优劣有先天的天分,也有后天的形成,演奏者对于乐曲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有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中获得理解,而有的需要靠后天的多看、勤练、常悟等长期的积累而获得。当然,多种学科知识的积累对于理解乐曲传达的感情也非常重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产生联想,这样才有利于多方面吸收不同门类的内容,在丰盈而灵动的情感表达下,板胡的演奏技巧才可以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板胡的演奏不仅仅是技术的表演,更需要情感的推波助澜,演奏者上一个文化修养的台阶,那演奏技巧也会随之提升,技术与思想要进行结合,修身与修心同在才有利于表达,作为板胡演奏者,将板胡作为情感表达的桥梁,在桥梁中准备了充足的情感寄托,才能更好的赢得观众的青睐。

(二)以技术提高板胡表演的感染力

情感的表达固然重要,但是离开高超的表演技术,板胡的演奏将成为空中楼阁,禁不起半点推敲。正所谓“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对于板胡曲目中饱含的情感的解读,更需要娴熟的演奏技巧进行解读。因此,进行板胡曲目情感的表达需要从技术上加强修养。高超的演奏技巧需要博采众家之长,作为演奏者需要吸纳他人的长处,在学习别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演奏的素养和演奏能力,经过比较才有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将板胡演奏紧紧与时展保持一致,提高板胡演奏在现代戏曲曲目中的表演魅力,促进戏曲情感的表达;高超的演奏技术需要勤奋的练习,而富有情感的表演更是与精湛的表演技术分不开,只有在充分把握表演技能的基础上,演奏者才能收放自如,更加个性的进行演奏表演,而一旦技术水平较低,断断续续的演奏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动观众。同时,只有基础的演奏技术并不能将曲目的情感表现出来,需要演奏者掌握每一个演员的特点,结合演员的特点分析表演的需求,进一步通过自己的表演对演员,对整个剧情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戏曲对观众的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技术是感情的基础,有效的表演技巧的基础上,板胡的演绎才会更加完美,情感表达才会更加真实自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板胡的演奏中技术与情感应当是统一的,作为板胡的演奏者则需要深入生活,大量搜集民间因素素材,利用这些素材深入研究板胡曲目的内涵,并在演奏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强化板胡的演奏技术,只有做到“以情动人”,“以胡传情”、“声情并茂”,才能更好的将感情与技术有机的结合,促进板胡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让板胡表演这种表演艺术在地方戏曲表演中熠熠发光,推动地方戏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全胜.论板胡演奏中“情”的表达.神州.2013.

[2]孟全胜.浅谈板胡演奏中的戏曲音乐审美趋向与文化内涵.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

[3]章舸.板胡演奏中的风格.北方音乐.2011.

[4]章舸.粗犷豪放 刚柔相济浅谈中音板胡独奏曲《秦腔牌子曲》的演奏体会.北方音乐.2011.

[5]章舸.板胡技巧训练的基本规律.北方音乐.2012.

上一篇:浅析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生活中的胶东火炕民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