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2-08-01 12:36:36

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在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围堰技术也日趋成熟;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组织措施,保证水利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简要分析了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利施工;围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333.5

1 工程概述

某工程设单孔节制闸一座及4孔旧闸改造一座,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的是C30混凝土,因为是在湖边设置新建节制闸,并且旧闸也位于湖边,那么就需要应用围堰技术,并且还需要排出围堰内的水,基坑开挖工序需要等到完全排出围堰内的水后方可以进行。

2 围堰方案选择

通过具体的工程测量,我们可以得知水深在0.9米左右,淤泥深度在1.3米左右,结合积累的施工经验,我们最终确定采用人工编织袋装土分层叠加堆码围堰,严格控制其高度和宽度。为了达到防渗目的,将彩条布设置于它的外侧,并且将木桩护坡脚和钢板桩支护分别设置于内外两侧,并且对排水进行导流。完成了节制闸和旧闸的改造施工之后,拆除掉围堰;具体的施工流程是这样的:

一是测量放线:测量控制点的建立需要在施工之前进行,并且建立相关的施工标志,对堰体轴线合理确定,这样才可以对施工方向准确控制,对堰体砌筑范围进行合理调节;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堰体断面不会出现错误,需要对堰体砌筑断面尺寸及高程等内容进行实时测量。

二是护坡木桩的设置:因为围堰堰底有着较深的淤泥,那么就需要将护脚木桩设置于堰体两侧的坡脚处,这样才可以避免堰体滑移事故的出现。在本工程中,采用的是直径为20厘米长度为6米的木桩,控制相邻木桩的间距在50厘米左右。

三是人工堆码装袋粘土:通过调查发现,施工现场周围没有粘土,那么就需要采购黄土,由卡车来运送这些采购的粘土,然后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装袋,控制装填量达到三分之二的编织袋容量即可;利用细麻来缝合袋口,也可以采用铁丝;在砌筑的过程中,需要平放土袋,整齐的堆放土袋。利用带钩的木杆来钓送水中的木袋,然后进行层层堆码,直到高度达到了相关标准。

四是水下砂砾料的填筑:在围堰内侧水下基础砂砾料的填筑中,一般采用的外购土料,如果采用其他来源的土料,需要对其含水率进行严格控制。土料的运输利用自卸车来完成,在施工中需要进行平土和碾压,那么就可以采用推土机和压路机等设备。汽车将土料卸在已经压实的土层上,然后由推土机进行施工。如果是1.7米以下的地方,就填筑砂砾料,在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打砂挤压法,需要从高到低来进行;如果填筑的涂料在1.7米以上,那么就需要采用碾压施工的方法,控制填筑厚度,保证在50厘米以上。在碾压中,一般采用前进后退错距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促使运土车辆的行驶速度得到加快。

五是钢板桩支护:将钢板桩打在堰体内侧坡脚处,钢板桩的长度在6米左右,控制它们的间隔在10厘米左右,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将5米作为钢板桩的入土深度。为了避免围堰滑移,可以在钢板桩之间填充土袋,促使堰体更加的稳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首先抽干水分,然后对淤泥进行清理,清理出一条通道,使挖掘机能够行走,最后才是打钢板桩工序。

3 水利工程中钢围堰的设计

要紧密结合施工项目设计来确定钢围堰的总体设计,具体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外观设计与几何尺寸参数:本水库坝体是在原有坝体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之后对其后方进行强化。因此,原坝体渗流和正常的拦截后水量构成了所处水环境,流速和水量都比较小,前者在每秒5米以下。因此,就不需要钢围堰有着较大的强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坝体承台的施工,分别是坝体水下承台混凝土层、承台主体结构和承台的扩展部分,参数分别为350厘米、550厘米和250厘米。

对于钢围堰的施工,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设计第一部分钢围堰的高度,控制在600厘米左右,浇筑底部混凝土层;其次是设计第二部分钢围堰的高度,控制在750厘米左右,将无水保护措施应用到坝体承台的主体部分以及拓展部分的钢结构铺设过程中。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水流的溅射,影响到拦截效果,还需要将防冲击层设置于钢围堰。

二是钢围堰的空间箱体设计:在设计钢围堰箱体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强度和防水性能;在设计钢围堰挡板时,一般采用的是双层挡板,按照1比5的比例来控制其体积和面积。将整体压制或者铸造等方式应用到箱体单面挡板的制作中,为了促使钢围堰箱体拥有更加优越的防水性能,需要对焊接部分的比例进行适当降低。在设计承台钢围堰时,需要严格控制箱体空间设计的规格和双层钢板间距,后者一般保持在50厘米左右。对于钢围堰箱体的入土部分铸造,一般采用的是尖端封闭技术,并且还需要适当加固带围堰入土尖端,采用的方式是焊接高强度钢板。将常规箱体设计方式应用到主体部分,控制其预留高度,一般保持在百分之六十的钢围堰高度即可。

4 大坝施工导流围堰设计

一是确定围堰顶高程:将粘土心墙防渗型的土石围堰应用到施工导流上下游围堰,结合相关的设计规范,对它的高程进行科学确定。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防渗体顶部的防护结构厚度以及堰体施工的沉降和水位等因素,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最终将1300米和1260米作为上下游围堰设计顶高程。

二是围堰基础处理:在围堰岸坡方面,需要将覆盖层进行及时清除,一般不需要清理河床部分,如果某些部位结合了粘土防渗心墙的基础和岸坡,在开挖时需要到岩面线。同时,还需要适当加宽围堰防渗体和堰基的连接处,并且还需要清除防渗体底部基础。

三是导流围堰断面设计: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们在上游围堰断面型式方面,设置了10米顶宽的上游围堰,大堰高度在33米左右,按照1比2 的标准来设置堰体上游迎水坡,按照1比2 的标准来设置下游背水坡。将两道马道设置于下游,两道马道的高程分别为1290米和1300米,控制马道宽度为2米左右。要有机结合堰体迎水面底部和截流戗堤堆石体,严格控制上游截流戗堤顶高程,保持在1290米左右;将基坑开挖石渣料作为堰体的主要填筑材料,并且将堆石护坡设置于迎水坡。严格控制粘土防渗心墙顶部高程和顶部宽度,分别控制在1300米和2米左右,按照1比0.2的标准来设置心墙上下游坡度,将过渡层设置于上游侧,控制过渡层的顶宽为1米,将1米顶宽的反滤过渡层设置于下游侧,上下游侧的过渡层坡度均控制在1比0.3.

5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围堰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会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虽然目前的围堰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继续努力,不断学习,积累工程经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黎晨.水利工程中土石围堰施工技术探析[J].科技风,2010,2(1):123-125.

[2]郭盛新,李彦磊.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2(8):43-45.

[3]胡永平,江建.关于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技术的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3,2(12):98-99.

[4]高昊,杨禹.围堰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评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5):132-135.

[5]韩兆丰.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3):143-146.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 下一篇:基于玻璃幕墙工程的造价控制方法分析